劉青
內部控制是制約單位權力運行的有效管理機制,自黨的十八大會議召開以來,習主席提出“全面治黨、狠抓腐敗”的管理政策。而會計內部控制是行政事業單位日常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十分有利,也影響著國有資產價值維護、單位穩健運行。
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的相關概述
會計內部控制指各行政事業單位為了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性、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在貫徹落實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基礎上,對單位各項管理活動進行查錯防弊;同時,以提高社會效益為最終目的,從預算、收入、支出、貨幣資金、資產等領域出發,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當前社會經濟正處于轉型和改革階段,國家針對行政事業單位頒布了新《政府會計準則》,行政事業單位要想適應政策環境,就必須要加強會計工作建設,保證各項經濟支出的規范性,避免會計信息造假、財政資金外部循環等問題,增強單位會計信息的質量。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強化會計內部控制管理體系,能夠建立平等互信且相互制衡的內部管理環境,保證單位各層級之間能夠圍繞著同一管理目標科學開展各項業務規劃,實現單位管理層對各項運營活動的全面控制,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服務職能和社會效益。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控實施現狀
(一)管理體系方面的問題
由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起步晚,缺乏相關經驗,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管理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其一,單位基層人員對會計內部控制認識不足,錯誤地認為會計內部控制就是對會計崗位的職能控制,使得會計內部控制局限于財務部門當中,其他業務職能配合程度較低;其二,會計內部控制組織體系當中,尚未針對收支管理、采購管理、預算管理、資產管理等關鍵崗位配備專業的管理人才,也沒有落實不相容崗位分離制度,使得單位在會計處理及財務控制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不規范現象;其三,行政事業單位尚未建立完善的會計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目前所實行的會計內控只涉及到基礎的財務收支、經費報銷、會計核算等層面,無法適應單位的多元化發展及內部管理需求。
(二)業務活動方面的問題
在業務與財務一體化的管理進程中,業務活動的控制成效也會直接影響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實施成果。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內控工作僅注重于制度建設與執行,缺乏對單位整體的戰略規劃,尤其在業務流程再造環節。從業務收支環節控制層面來說,雖然各行政事業單位都已經按照政策要求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對各項財政收支進行預算計劃與控制。但由于預算執行不嚴、預算外支出、私自更改預算項目、預算結余資金過大等現象依舊存在,再加上單位資金支出審批控制不嚴,使得財政資金整體的使用效率較低;從政府采購業務控制層面來說,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采購責任人沒有依據采購相關的規定和流程開展物資采購工作,在采購申請、采購招標、驗收入庫以及后續管理等環節缺乏規范化,物資儲備情況與賬目數據差異較大;從固定資產管理控制層面來說,雖然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對單位資產進行全面盤查,但由于各單位資產數量較多,很多資產使用年限較長,在賬目信息不全的情況下,很難按照規定對各項固定資產進行折舊處理;同時,行政事業單位尚未針對固定資產采購、使用、管理以及處置等環節建立規范的操作系統,閑置資產較多,且資產未入賬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嚴重影響了后續的資產會計核算環節。
(三)內部審計方面的問題
內部審計本身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程,涉及內容較多,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成本。但長期以來,行政事業單位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視不足,既沒有建立嚴格的會計監督體系、設計審計內容、審計周期以及審計流程等,也沒有明確審計范圍。單位的審計工作往往只是在年終對財務報表信息數據進行簡單核對,沒有對單位各部門的業務操作流程、預算執行過程、項目投資成效等進行全面審計,內部審計報告中無法真實反映單位的舞弊缺陷環節,造成會計審計工作流于形式。
三、行政事業單位強化會計內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搭建完善的會計內部控制管理體系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層人員要轉變自身的管理理念,充分了解會計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意義,不僅要對基層人員開展培訓工作,還要重塑內部控制組織架構,將內部控制工作從財務部門中脫離出來,發揮財務部門、業務部門、人事部門、紀檢部門以及審計部門在會計內部控制工作中的協調作用;同時,將行政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預算管理、資產管理、采購管理等全部納入會計內部控制管理范疇之內。其次,為了保證各項管理活動和業務活動都能夠有章可循,行政事業單位還需要在當前內部控制管理框架體系上進一步完善會計內部控制管理制度,以決策、執行、監督和考核作為會計內部控制的基本流程,制度內容涉及到決策聯簽制度、授權審批制度、不相容崗位分離制度、崗位責任制、預算管理制度、收支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資產管理制度、風險評估制度、監督審計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實現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精細化管理。最后,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對財務部門的各關鍵會計崗位進行職能分離,并實行嚴格的崗位輪換制,有效避免腐敗徇私等問題。例如:財務會計崗位主要以新會計準則為基礎開展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編制財務會計報表;預算會計崗位與財務會計崗位分離,編制預算會計報表;出納崗位負責資金結算及財政收入上繳工作;財務稽核崗位協助開展財務收支與預算管理工作,對報表各項信息進行不定期審計稽查。
(二)全面落實單位的業務控制工作
從資金控制層面來說,行政事業單位要貫徹落實全面預算管理制度,以財政資金作為預算編制的核心,針對管理費用、業務支出、專項支出等編制差異化的預算計劃,統籌單位的資金支出安排;充分發揮預算分析機制的作用,定期對預算執行情況、資金支出進度以及現金流量等編制分析報告,強化資金支出關口的控制;加強“三公經費”的管理,要求招待費、差旅費以及會議費等運用公務卡結算,以此來強化資金流向的透明性。從采購控制層面來說,行政事業單位應嚴格采購申請程序,以單位實際需求和預算計劃為基礎,采用集中采購、公開招標等方式,按需采購;財務部門與庫管部門要全過程參與合同簽署、質檢入庫以及信息錄入等過程,保證采購環節高效透明。從資產管理控制層面來說,固定資產使用及管理涉及到單位的財務部門、業務部門以及庫管部門等,在這一過程中,單位不僅要落實各部門的歸口責任,還要制定固定資產盤點制度,及時對資產盤盈盤虧并錄入系統當中,保證賬實相符;財務部門要依據新會計準則要求,依據資產的規格、壽命以及價值等信息,確定折舊年限,采取合理的折舊方法和資產殘凈值計算方法,做好后續的賬務處理工作。
(三)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
為了保證會計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明確審計對象和審計流程,并縮短審計周期,對單位的財政資金收支、審批授權執行、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會計憑證、業務操作規范性、預算執行過程等進行全面盤查,嚴禁資金賬外循環,加強對貪污腐敗的稽查;同時,為了保證審計工作的公正客觀性,行政事業單位還可以引入外部審計機構,或通過定期公開財務信息、發表審計評估報告等方式發揮外部監督力度,強化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開展會計內部控制工作,是提升財務管理水平、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方式。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當逐步完善會計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為單位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作者單位:中國共產黨市委市直機關工作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