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慶偉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經濟管理方式上也發生了一些改變,省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是比較適用的,其目標是將縣域經濟壯大。在對省管縣這一財政管理方式進行推行與落實期間,我們的出發點應是縣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在實際應用期間,還要注意財政管理模式的因地適宜性,不能將所有地區都一概而論,如果能夠將省管縣這一財政管理方式合理的應用,那么不僅各地的財政管理體制能夠得到完善與創新,其管理效率也將得到顯著的提升,下面我們就將對省管縣這一財政管理方式的重要意義,以及推行策略進行具體分析。
經過我們對資料的探究與分析,可以了解到,縣鄉財政困難問題近年來屢見不鮮,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解決,還有可能引發一些地方財政風險問題出現,這對于我國的經濟安全,以及社會穩定都是具有不利影響的,因此現階段中央政府對此問題廣泛關注,省管縣這一財政管理方式也被多次提及,在我國的一些地區,省管縣這一財政方式已經進入試行階段,但是總的來說,這一財政管理方式還沒有得到大范圍貫徹與落實,各地對于省管縣這一財政管理方式也不具備統一的認識,因此,本文將對其概念,已經應用措施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壯大縣域經濟這一目標在省管縣財政體制管理方式下的可行性
省管縣這一財政制度要想得以運行,就要與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相適應。在這樣的前提下,還要在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性質下進行創新。在實現省管縣財政管理方式過程中,不僅要對市場失靈的公共資源配置問題的解決方式進行探索,還要對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進行建立。上文中我們提到,推進省管縣這一財政管理方式的目標,就是壯大縣域經濟,因此下面我們就將對縣域經濟目標實現的可行性進行具體分析。
(一)縣域經濟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縣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其發展與走勢也與民生具有直接關系。我們通過對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分析,可以了解到,在2006年底期間,已經有2072個行政單位被列為縣域經濟的統計范圍,這個數據中所涵蓋的人口數據也是比較大的,占有我國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三。而在省管縣的財政管理方式下,城鎮資產總數也呈現了逐年上漲的趨勢,由此可見,縣域經濟走向,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而省管縣這一財政管理方式的應用,能夠使縣域經濟得以壯大。
(二)我國和諧社會與小康社會的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具有直接關系
在我國2008年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壯大縣域經濟”以及“增強縣域經濟實力”這兩大目標被明確提出,這也充分體現了壯大縣域經濟對于國民經濟的重要影響,隨著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并且城鄉居民的各方面都還具有較大反差,其中具有代表意義的現象有財政支出、消費水平以及居民收入等等。在公共財政長期缺位的情況下,社會經濟運行的一些突出問題以及矛盾也愈加明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農村增收難度大以及城鄉經濟發展不協調,這些問題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利影響,因此現階段城市發展與改革任務也是十分艱巨的。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縣域經濟的發展,在全面構建小康社會戰略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省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是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策略
地方的財政收支結構,是政府施政方向的基本體現。在2006年期間,我國已經將鄉財縣管這一管理方式向28各省份推行,省管縣戰略也在18個省份火熱進行,這一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省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推行后,縣級地方財政收入呈現了逐年上漲的趨勢,這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具有促進意義。其次,省管縣這一財政管理方式下,縣市發展的積極性能夠得到調動,從而促進縣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并且該財政管理方式還能促進財力進一步下移,使縣鄉財政困難的狀況得到緩解。除此之外,政府財政管理的執行力也能夠在該管理方式中得到體現,在省管縣這一財政管理方式落實之后,財政政策能夠直達到縣級單位,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間環節出現理解誤差問題,從而增進了上下級的溝通,促進地方經濟與社會總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二、省管縣財政管理方式的實行措施以及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從本質上來說,省管縣這一財政管理方式,是在政府經濟管理方式上的創新,與行政管理體制的形成是不存在對立問題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需要通過財政實現經濟配置資源的調節,也是政府實現宏觀調控職能的基本工具。但是從本質上來說,財政體制的改變與管理方式的創新是具有區別的。下面我們就將對省管縣財政管理方式中,一些常見的問題以及具體實現措施進行分析。
(一)站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這一基地上展開工作
上文中我們提到,在對省管縣這一財政管理方式進行推行期間,要注意因地適宜性,不能搞一刀切。雖然我國社會經濟處于高速發展趨勢,但是一些地區縣管體制失靈現象依舊存在,因此推行省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是有必要的。我國是農業大國,很多地區的主要經濟基礎都是農業,在二、三產業不發達的情況下,縣級經濟發展也很難得到保障。其次,在省管縣財政管理方式實踐期間,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些省級城市對縣級城市起到了輻射作用,利用自身的優勢帶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城鄉差距的縮減,但是在實行省管縣財政管理方式后,省級對縣級財政管理也出現了力不從心的現象,因此應在實際工作期間,對這方面的問題進行強化。
(二)在省管縣財政管理方式下對相關體制進行建立與完善
現階段,雙軌運行是大多地區省管縣財政管理方式下的狀態,也就是說,省級與市級共同對縣級財政實現管理。這樣的管理方式,能夠使市級財政管理的積極性得到調動,但是也同時增加了行政成本,在財政分配自主權方面,縣級會受到更大的限制,這樣的情況下,省管縣財政管理方式的實際作用也得不到充分發揮。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對相關的管理體制進行建立與完善。首先,相關部門應對省與縣的財政分配政策進行明確,并且對縣市分享比重進行擴大,在這樣的前提下,縣市財政的自我保障能力就會得以增強,從而實現縣級財政預算與實際支出的統一性,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我國地區的財政管理方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創新,近年來,省管縣這一財政管理方式多次被提出,并且在一些地區正式進行了實踐應用,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經過我們的調查與分析,可以了解到,省管縣這一財政管理方式實現期間,需要注意很多問題,否則其作用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本文我們對其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且對省管縣這一財政管理方式的理念進行了探究,希望我國社會經濟能夠更好、更快的發展。(作者單位:山東省蒙陰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