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舒平
資本市場運作,對企業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很多企業為了自身的發展,通過合并實現企業改革和資本升級,大部分企業在合并時,對被并購企業調查分析不夠,判斷失誤,或者是被收購企業過高估值企業資本,使企業出現超高溢價,在會計時期內,要對企業進行商譽減值,造成企業經濟收益大幅減少,引發行業內不斷地關注。有部分企業利用商譽減值的漏洞,進行盈余管理,使資本市場受到不準確信息的影響出現動蕩,導致股民受到經濟損失。
商譽是在企業合并之后產生的,一種不真實存在的超長收益資源,也是企業資產中的一部分,商譽雖然是企業的資產,但是屬于無形資產,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但是商譽是不能從企業中分離出來,不能作為商品進行出售和轉讓,企業只要在合并之后,才可以將商譽以資產的形式表現在財務報表上。
一、導致企業合并中商譽減值根本原因
(一)企業合并中估值失誤
企業在并購過程中,由于被并購方沒有提供準確的數據導致高溢價估值,或者是并購方對于被并購企業估值專業性不足,導致估值失誤,并購完成后,商譽值過高。并購后企業的經濟活動將受到商譽值過高的影響,企業通過計提商譽減值的方式,降低商譽值對企業的影響,商譽值不但影響企業本身,還會對上下游企業造成一定的困擾。被并購企業估值時,并購方主觀意識太強,確認商譽的初始值過高。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使用過高的商譽進行盈余管理操作,如果企業使用這種操作,會使財務報表不準確,會對企業和企業所處的行業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會牽連整個資本市場。其中還有企業自身的原因,企業為了增加資產,通過高估資產價值,來提升企業的業績,加快企業的發展速度。有一些上市公司如果合并失敗,會采取全面商譽減值的方法,使企業起死回生。
(二)企業合并中業績承諾的作用
在企業并購時,會要求被并購方提供業績承諾書,要求被并購企業真實的反映自身資產價值,防止估值過高。企業的價值不單單是企業資產,還有知識產權和供應鏈資源,這些都是企業的資產價值,所以被并購方為了表達并購的誠意,提供業績承諾來達成合作,并購方通過對業績承諾書估值,估值結果的準確性受到承諾書中的數據影響。如果承諾書中的數據符合并購企業的要求,并購就會成功。在并購之后,如果承諾書中的承諾沒有達成,導致企業出現虧損。企業決策者為了控制企業的虧損,不得不使用商譽減值的辦法,用來平衡企業虧損。
(三)商譽信息披露沒有法律法規約束
在資本市場中,企業合并時常發生,我國對并購后形成的商譽信息在財務報表上披露,沒有明確的規定,所以企業使用這個漏洞進行商譽減值。如果企業商譽信息披露準確度不夠,直接導致行業內信息的不準確,投資者不能獲得準確的商業信息,會導致投資失敗。而且行業內對于商譽減值沒有統一的界定標準,財務人員的工作沒有標準可依,導致判斷失誤,企業將受到一定的經濟損失。
二、企業合并商譽減值帶來的影響
(一)對企業股東的影響
1.股權價值過高
企業在合并時,股權價值高估,使企業股權賬面價值要高于實際價值,增加股東的股權風險,股東實際擁有的股權價值是商譽形成的虛增資產,股東投入的資產轉變為虛擬資產,這些資產不能變現,侵害了股東的正當權益。如果企業采取商譽減值,股東手中的股權價值減少,造成股東的經濟損失。虛增資產在年度會計處理時會顯現出來,直接影響股東的利益,如果破產,商譽不能作為資金償還債務,還會有清零的風險。
2.抬高股價
企業合并中形成的高額商譽,會使股民認為股票的升值潛力巨大,開始哄搶股票,抬高股票價格,股價抬高以后,造成企業發展前景看好的局面。一旦企業財務出現問題,開始商譽減值,打擊股票市場,引起資本市場動蕩,股東持有的股票價格下跌,股價最后恢復到企業的真實盈利水平,造成股東的經濟損失。
(二)對企業的打擊
企業合并中過高的商譽估值,在并購結束后形成巨額商譽,在會計期間減值會使企業的資產企業資產迅速減少、利潤大額下降,這種打擊對企業來說太過沉重,資產損失太大,利潤下降太快,企業出現大面積的虧損,企業的經營受到影響,甚至是企業退市或者是破產倒閉。商譽在財務報表中,以非流動資產記錄,巨額商譽又屬于虛增資產,會使財務報表中資產負債率預估不準確,造成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較好的假象。在企業出現問題時,計提高額商譽減值將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造成企業的融資出現困局,資金出現問題減緩企業的發展速度。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中,巨額商譽減值會使企業資產減少,利潤突然下降,當出現這些狀況,會造成資本市場的股價震蕩,股票持有者會加緊拋售手中的股份,企業股價隨著下跌,企業的真實價值在股票市場中得到體現。
(三)商譽減值成為盈余管理的工具
企業為了降低商譽減值的影響,私下進行減值操作,掩蓋減值事實,盡量不計提其減值準備,保證賬面的盈利現象。如果上市公司連年持續的虧損,無法扭虧為盈,為了不退市,在當年會計期間會實行大規模的商譽減值的準備,保證企業的股票市場。利用商譽減值來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行,制造企業的盈余管理的假象,擾亂資本市場正常秩序。很多企業還利用商譽減值降低企業的利潤,以減少企業納稅,偷稅漏稅,屬于違法犯罪的行為。
三、改善企業合并中商譽減值的措施
(一)企業合并時要全面考慮
我國經濟和產業結構不斷地調整,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傳統企業和新興企業都在尋找發展的方向,部分企業依賴資本市場,通過企業之間的合并實現企業的增值和轉型。很多企業的管理層只是為了增值才進行并購,與企業生產經營的目的不相符,虛增資產不是企業真正的資產,并且為企業埋下了資金隱患,如果出現偏差,將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所以企業在并購時要多加考慮。在企業實施并購之前要充分調查被并購企業的財務信息,是否存在業績承諾合同,聘請專業的資產評估單位,對被并購企業進行資產測試,得到精準的評估結果。企業還要對合并之后的資源整合風險進行評估,對合并成本要多方分析,防范商譽減值的危險。
(二)企業要建立合并內部控制體系
企業內部控制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有直接的關系,企業在合并中出現的風險不會當時顯現出來,在合并之后的經營管理中逐漸的暴露出來,商譽問題也是在并購后的一段時間內出現的,所以企業在合并之后,及時的建立合并內部控制體系,對企業領導者進行控制約束,防止在并購后的這段時間內領導者決策失誤。企業合并流程主要有決策、所有權轉移、整合和評價這四個步驟,決策是其中的關鍵步驟,所以企業在建立合并內部控制體系時,要充分考慮以下幾點:首先,對企業實際情況進行評估,預測企業承受商譽減值的能力,明確管理者的態度;其次,對有可能發生的商譽減值的事項進行預測,制定對應的控制措施;第三,建立監督制度,實現內部控制。
(三)細化資產組認定規范
在并購結束后,對商譽進行后續計量,對資產組進行準確的判斷,確定資產組分配比例,但是資產組的確認一般是企業操控,這是資產組細化的主要難點,細化資產組的認定規則是商譽后續計量的前提,而行業內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定和劃分的方式,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按照企業所在的行業制定相應的細化認定標準,明確企業判斷;其次,分析行業內商譽過高的合并案例,或者是其他行業合并頻繁的案例,通過對案例的研究分析,確認資產組的劃分,使企業確認資產組時有了參照標準,降低后期商譽減值對企業的影響。
(四)加強企業的監督管理
在企業面臨巨額商譽的后續減值時,相關部門要建立更加全面的監督管理條例,對資本市場加強管理,使市場的參與者定價更加的合理,維護資本市場的安全平穩的運行,保護投資者的正當權益。企業在復雜多變的資本市場中,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在利用收益法時要確保企業所在行業市場的穩定,評估的企業要具備多種經營,在調整其中一項業務時,不會影響企業的其他業務,對于客戶集中性高,主營業務單一的企業,不在合并的考慮范圍內,所以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督管理資產評估機構,主要針對機構使用收益法評估的結果加大掌控力度,收益法會因為使用的行業不同,最終結果也會有所差異,監督管理部門要針對不同的行業,建立不同的收益法。
(五)加強對企業合并的監管
在資本市場中企業之間合并頻繁,合并之后巨額商譽問題,影響資本市場的正常運作,企業的實際領導者的決策影響合并的高溢價,很多的超高溢價在合并之前就已經產生了,給企業埋下了商譽減值的風險。市場情況突變,企業的股票價格忽然快速增長,到商譽減值導致企業的股票價格下跌,無法保障小股東的經濟利益,在企業合并過程中,根本沒有考慮到小股東的權益,所以相關部門在企業合并監管時要注重企業實際領導者的監管。首先,為了保障小股東的權益,出臺相關政策,在企業合并時大股東首先要確認高溢價合并成本,并且與小股東簽訂補償協議;其次,企業如果是高溢價合并,相關部門要加大審查力度,在企業要商譽減值時,要求企業提供減值的原因,相關部門審查通過之后,企業才可進行下一步工作的實施,避免企業管理者利用合并套取經濟利益。
(六)提高審計質量
會計事務所審計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務報表之后,才可以進行上報,上市公司規模大,企業的財務管理也設有內部的審計部門,審計工作也很到位。一般來說,社會的審計效果相對與內部審計來說要好一些,但是企業管理者操縱利潤或股價的行為,內部審計部門會第一時間發現,可以進行及時有效的控制管理。所以企業內部審計要加強監督管理,同時會計事務所的審計質量也要加強管理,規范化管理企業計提商譽減值的行為。
四、結語
商譽與固定資產不同,不會隨著企業生產經營發生損耗,但會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地增值。一些企業在合并時,對被并購企業資產估值過高,產生了高溢價,在合并之后企業形成了巨額商譽,巨額商譽是企業的虛增資產,給股東和企業帶來沉重的負擔,如果企業使用有效的監督管理手段,可以減少企業商譽減值的次數,及時披露商譽信息,確保信息的真實準確,避免投資者因錯誤信息導致投資的失利,有利于資本市場運作。(作者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