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璘
檢務保障工作是檢察事業穩定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全面協調充分發展的物質基礎,對于保障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夯實檢察事業發展根基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更好的為檢察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檢務保障,現對財物省級統管后地市級檢察機關檢務保障工作,主要是財務工作,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運行,展開調研,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檢務保障工作的現狀
(一)市級、區級、縣級檢察院財物上劃
2014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標志著我國司法體制改革正式啟動。自2016年第三批司法改革試點省份的正式啟動,我國全部省份都已正式啟動了司法改革工作。此次司法改革的財務工作重點是“財、物”上劃,從財務工作來說就是由以前的各級檢察院對應各級財政,整體上劃為省級財政統一管理。上劃的目的是避免檢察權受地方行政干預,確保司法公正、司法公信的一項重要手段;亦可使財力欠佳的地區,檢察經費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財政信息系統的統一
隨著財政業務電子化的發展,各級財政部門都根據自己的要求建設了各自的電子化信息平臺。上劃前各級財政的財政信息系統,界面、內容、監管程度、使用方法各自不同,所以相對于各級檢察機關的財務工作就無法很好的對比借鑒和交流學習。上劃以后各級檢察機關共同運用省級財政信息系統,使用了統一的財政電子化信息平臺。在統一的平臺上,各級檢察機關有了統一的指標申請規定、國庫支付制度、財政科目分類等。統管后的各級檢察機關在同一平臺開展檢務保障工作時前所未有的“緊緊地抱在了一起”相互借鑒、相互溝通、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三)財務管理更加規范
上劃前各級檢察機關在預算管理上存在濃重的地方色彩,有的基層檢察院甚至不用做預算,由當地財政部門代編代管。支付結算、賬務處理亦是如此,部分財政部門根據預算單位的報銷票據直接轉賬、統一做賬,預算單位只需要一個報賬員即可。在由省級財政部門統管后,各級檢察院預算在編報、審批、管理、執行等方面都有據可依,工作更加規范統一,科學性、規范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在支付結算中口徑統一、規定統一、形式統一,各項支出都有省級財政嚴格審核。在省級財政的統一管理下,各級檢察機關的財務工作逐步統一、不斷提高、更加規范。
(四)人員素質偏低、知識結構陳舊
長期以來行政事業單位對于財務人員都不夠重視,大部分檢察機關也是如此,加之財政管理不夠精細、對于單位財務人員的整體要求不高,所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財務人員中有的是半路出家,沒有系統的學習過財務工作的專業知識、法律法規;有的出納只是作為一個“信差”的工作,只是單一的把財務票據送到當地財政報賬僅此而已;有的老會計從事了一輩子的財務工作,已漸漸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無法熟練地使用手機、電腦中的財務、財政軟件,工作效率低下;大部分財務人員沒有定期的交流學習、系統培訓,知識結構陳舊,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五)財務工作性質的轉變
自2008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公開財政預算、決算等財務相關信息起,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就不在是不能說的“秘密”了。目前財政部門正努力將每分錢花到“刀刃”上,所以績效管理日益受重視,且《財政績效法》的立法工作也在醞釀中,他將為預算績效管理提供法律支撐。2018年財政部開始試點編制《2017年度政府財務報告》,與以往的財務報表不同,財務報告將逐項分析單位的各項財務指標評價優劣。2019新會計制度實施,以權責發生制記財務賬,以收付實現制記預算賬。財政一系列的舉措使得財務工作正在大踏步的前進,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財務工作已不再是簡單的報預算、記賬,正在從簡單的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過度,逐步實現財務管理的目標。
二、購買公共服務的優勢
(一)節省人員編制、可把有限的編制用到檢察工作中
眾所周知行政事業單位都有固定的人員編制數、它是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人口數量、城鎮規模等因素確定的。所有行政事業單位都把自己有限的人員編制用在主要工作職能中,檢察機關也不例外,為更好的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有力的執行“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工作,在人員配置上總是優先考慮主要職能部門的需求,再基本滿足職能部門需求以后才會考慮檢務保障部門的用人需求。有的時候當老會計快要退休時才會考慮招新人接替,財務工作有時不能井然有序的延續。在財政業務日益嚴苛、工作日益繁重的客觀現實下,財務人力需求無法得到保障。通過購買公共服務,購買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服務,我們可以在減少編制內財務人員的同時充分滿足日常的工作需要,而且間接的節省了單位的人員編制數,可以把有限的人員編制運用到“四大檢察”職能工作中去,使檢察工作發揮最大的效能。
(二)集中辦公、節省財政資金
按照目前財務工作內容劃分崗位,大致如下:會計崗、出納崗、政府采購崗、資產、裝備管理崗、工資社保崗,其他綜合崗。因各院人員規模不同、工作量有多有少、業務涉及也不會面面俱到,按崗位分工后有的人很可能因業務量少沒事兒可干,造成人員浪費。如不進行財務分工,也不符合定期輪崗的財務管理規定,也可能造成責任不明,工作沒有積極性。根據檢察機關財務工作考量每150人左右單位配齊一套人員大約需要5-7名財務人員。如一個城市有1個市級院9個基層院,平均每個院都有150人,全部財務人員大約共計50-70人。以每人工資社保費用每年6萬元計算,50-70人需要300-420萬元。如采用集中辦公細化分工,根據總業務量分派人員,盡到量多人多、量少人少,預計可節約40%以上的人員配備。全部財務人員可縮減到30-42人左右,人員支出縮減到180-252萬元,預計節省財政資金120-168萬元,可見集中化辦公可大幅節省財政資金。
(三)專業化團隊、提高檢務保障水平
由于目前檢察系統檢務保障人員存在年齡老化、職業素養低、團隊建設落后等問題,導致檢務保障工作沒有明顯的進步、且有時候人手不足、工作開展困難。通過購買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服務,依托其強大的人力資源和實踐經驗可為檢察系統打造一支專業的檢務保障工作團隊,利用其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可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和質量,同時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能提供專業的意見與建議。通過專業化的團隊服務還能為檢務保障工作制定標準化的工作流程,提高內部控制管理能力。所以說通過購買服務可以切實可行的提高檢務保障工作的水平。
(四)精細化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在精細化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需要細化分工。財務工作細化分工不僅可以進行有效的輪崗監督,還可以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精細化管理使每一件工作都落實到每一個工作細節中,使工作步驟環環相扣,工作流程一一對應,形成財務工作閉環,確保工作部署無疏漏,工作落實有依據,工作督導有遵循。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集中辦公和專業團隊建設的基礎上,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精細化工作管理才能實現規模效應,從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五)加強財務管理、內控監督、實現績效目標
隨著財政資金績效目標考核工作的推行、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制,財務工作不在是單純的預算+支出,已逐步發展到了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內控監督的工作中去。有了專業化的財務團隊運作,單位可以精簡財務人員,把工作重點放在財務管理、內控監督和績效考評中去,并在財務管理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為單位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以實現績效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司法改革的契機,檢察機關的財務工作購買社會公共服務不僅可以節約編制節省人力,達到節省財政資金的效果,還可以提高檢務保障工作的效與質量。在購買服務的基礎上擔當內控監督和財務管理的角色,為單位決策提供依據,最終實現績效考核目標。(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