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汶
夏天到了,天氣越來越炎熱,腹瀉的人也多了起來。那么,夏季腹瀉是怎么回事呢?
夏季腹瀉,病從口入
夏季腹瀉大部分與“病從口入”有關,常見有感染性腹瀉及細菌性食物中毒。引起感染性腹瀉的病原體多是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細菌性食物中毒則是食入了被細菌或細菌產生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所致。食物中毒通常起病急,多合并劇烈嘔吐,易導致多人或集體發病。
夏季腹瀉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伴有或不伴有發熱。多有不潔飲食史、旅游史等。在吃不潔飲食以后,細菌性食物中毒潛伏期較短,一般在12小時之內發病,也可短至1~3小時發病。細菌性痢疾及霍亂的潛伏期略長,一般為1~2日發病,也可長至1周左右發病。食物中毒和一般腸道感染糞便多稀薄或水樣,常伴有劇烈嘔吐。細菌性痢疾糞便多含有膿血、黏液,可伴有發熱,嚴重時可出現中毒性痢疾,以休克或中毒性腦炎為主要表現,而腹瀉出現較晚或不明顯。病毒性腹瀉多不伴有發熱,大便多為稀水便,便常規常常檢不出紅白細胞。如果鏡下白細胞>15個/高倍視野,同時可見紅細胞,常提示為細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的糞便常規檢查一般無紅細胞和白細胞,或數量較少。血常規白細胞增高多見于細菌感染。可做糞便和嘔吐物的微生物檢驗,有助于診斷。
在一些年齡較大的人群中,如果有動脈硬化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以及心腦血管疾病基礎的患者,會發生缺血性腸炎,臨床表現為輕重不一的血性腹瀉或便中帶血,多數癥狀較輕或可自愈,有的可伴有痙攣性腹痛。而一些炎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羅恩病患者也可出現黏液膿血便、腹痛等,但一般病程長,多有反復慢性發作史,且結腸鏡、病理檢查等有助于確診。
腹瀉了,怎么辦
夏季出現腹瀉時,很多人認為不是事,常常自作主張,服黃連素或氟哌酸等消炎藥自行治療,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如果不是細菌性腹瀉,濫用抗生素非但無效,還會造成菌群失調甚至導致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甚至危及生命。細菌性感染性腹瀉,包括細菌性痢疾,需用抗菌素治療,但是輕癥也可以僅用調節腸道菌群的微生態制劑治療。如果腹瀉嘔吐不是很嚴重,也不一定非得輸液治療,給予口服補液鹽調節水電解質平衡就可以了。如果腹瀉較重,還是建議去醫院檢查治療,以防嚴重腹瀉導致水電解質紊亂甚至酸堿失衡危及生命。但是判斷你是輸液治療還是口服補液鹽,是口服抗生素還是口服調節腸道菌群藥治療,還是用僅用中藥清熱燥濕藥治療,或是什么藥都不用,僅僅是吃點清淡流食,讓胃腸得到休息就好,這是需要專業的醫生來判斷的,最好不要擅自處理。腹瀉發生時,有些人習慣用止瀉劑治療,這是錯誤的。感染性腹瀉,特別是細菌性痢疾,尤其不主張濫用止瀉劑,否則“閉門留寇”,細菌、毒素等出不來停留于體內,導致感染加重,甚至引起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嚴重并發癥而危及生命。
夏季腹瀉中還有一個嚴重的傳染病叫“霍亂”,屬于甲類烈性傳染病。它可導致劇烈嘔吐以及腹瀉、脫水、循環衰竭、水電解質紊亂以及代謝性酸中毒,從而危及生命。該病起病急、傳播快、波及范圍廣,危害極其嚴重。夏季出現嚴重吐瀉時,一定要高度警惕此病,需及時到醫院做相關檢查。
注意衛生,謹防腹瀉
首先要注意食物衛生,不要吃生冷食物,飯菜一定要加熱后吃,盡量不要吃剩菜剩飯,剩菜剩飯一定要熱透后再吃。不要在不衛生的攤點吃飯,注意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保持環境衛生,消滅蚊蠅。
平時要健脾護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發生。平時可以常喝點健脾益氣養胃的粥,來強壯我們的脾胃。
1.山藥薏米粥:
山藥30~60克,炒薏米30克,白扁豆30克,大棗5枚
加適量粳米熬粥服用,每日一次。
健脾益氣,可用于脾胃氣虛,長期慢性腹瀉或容易發生腹瀉的患者。
2.荷葉芡實蓮子粥:
荷葉10克,芡實30克,蓮子肉10~30克
加適量粳米熬粥服用,每日一次。
清暑化濕,可用于預防夏季暑濕腹瀉。
除此之外,平時可以艾灸、按摩足三里穴、神闕穴、中脘穴、三陰交等,可以健脾益氣,固護脾胃。平時還應適當鍛煉身體,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