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驥

學生資助工作關系到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和教育公平目標的落實。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學生資助力度不斷加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河南是我國的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問題,不斷完善資助政策體系,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創造了學生資助工作的“河南模式”。筆者從2004年開始從事河南省學生資助工作,文中將重點回顧新時代河南省學生資助工作成效,分析當前學生資助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期這項黨和政府強力推進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取得更大進展。
一、勇立潮頭,不負重托,打造學生資助“河南模式”
(一)搶機遇,抓試點,搭建資助工作平臺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國就開始學生資助工作,從最初的人民助學金到后來的人民獎學金,再到后來的困難補助和校內無息貸款,學生資助形式與內容不斷豐富。1999年,開始國家助學貸款試點工作,2000年全國鋪開。河南作為人口第一大省,教育人口在全國首屈一指。同時,作為一個中部省份,又是傳統農業大省,學生資助主要靠國家財政,供需矛盾比其他省份更突出。如何擴寬資助渠道、打開學生資助的工作局面,造福河南人民,是擺在河南教育管理部門面前的大事。200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成立河南省教育貸款管理中心,負責全省的學生資助工作,并承辦以風險補償機制為核心的國家助學貸款新機制國家助學貸款試點,開始學生資助“河南模式”的開創工作。
(二)打基礎,強隊伍,完善資助工作體系
2007年,河南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經河南省編辦批準成立,隨后健全管理工作機構,設綜合辦公室、高校后勤管理科、高校資助管理科、中職中小學資助管理科、信息管理科等5個科(室),全面承擔全省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普通中小學校、學前教育學生資助管理工作,并協調銀行推進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貸款工作。同時,積極推動市縣級學生資助機構隊伍建設,大力實施市縣級資助中心標準化建設。目前,河南省18個省轄市和157個縣(市、區)全部成立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覆蓋面為100%(全國平均約50%);各高校建立了“校資助工作領導小組、校資助中心、院系工作組”三級工作體系,各中等職業學校、中小學和幼兒園也成立了專門機構或明確了專門人員負責學生資助工作,全省已形成了覆蓋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資助工作體系。
(三)盯政策,抓落實,完善資助政策體系
2007年,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2007〕13號)下發后,極大推動了學生資助體系完善。國家先后在不同教育階段出臺政策,健全完善資助體系,河南省及時跟進落實國家政策,嚴格落實。在學前教育階段,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補助”的原則實施政府資助;在義務教育階段,免除全部學生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在普通高中教育階段,以國家助學金、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學雜費、地方政府資助為主,學校和社會積極參與;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以免學費、國家助學金為主,學校資助、社會資助和頂崗實習為補充;在高等教育階段,實施國家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學費減免、補償代償、勤工助學和綠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資助政策體系。目前,河南省建立起了覆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資助政策體系,實現了資助政策對所有學段、所有學校以及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個全覆蓋”。
(四)嚴要求,抓考核,建全績效評價體系
2006年開始,河南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和學生資助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建立并不斷完善考核指標體系,陸續建立了市縣資助工作績效評價和國家助學貸款專項考核、省屬中專資助工作績效評價等制度,實現了績效評價對高校、市縣和省屬中專全覆蓋,對各資助項目全覆蓋,切實加強全省資助工作日常管理,有力推動了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
(五)勤服務,用心做,健全資助宣傳機制
從科學制定《河南省學生資助宣傳工作方案》,明確宣傳工作目標、宣傳內容和工作重點,到建立宣傳網站及省市縣和高校資助部門熱線電話,到建立網站宣傳,再到探索建立“三封信”“兩節課”“兩張卡”“一簡介”“一報告”制度(全省統一發放《致初中畢業生的一封信》、《致高中畢業生的一封信》和《致學生資助工作者的一封信》;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在開學和畢業時各上一節資助政策宣傳課,講解本階段和下一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和辦理流程;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和家長發放“明白卡”和“溫馨告知書”;要求各級各類學校都要隨錄取通知書發放資助政策簡介、咨詢熱線電話等宣傳資料;編訂發布年度學生資助發展報告),并在招生、開學、畢業、兩會等關鍵時間節點,充分利用網絡及傳統媒體,全省上下聯動,集中開展資助宣傳。開展“誠信校園行”等專項活動,在學校深入廣泛持續開展資助宣傳,宣傳工作不斷深化、細化和人性化,為資助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六)勤努力,結碩果,深化資助“河南模式”
河南省學生工作的許多方面,如助學貸款、資助宣傳、資助育人、資助監管等在全國居于先進行列或發揮引領作用。從2007年新資助政策體系建立至2018年,河南省累計投入各類學生資助資金853.07億元(不包括義務教育階段免學費和書本費),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9 216.03萬人次。2018年,全國累計資助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中職教育、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學生9 801.48萬人次,資助金額累計2 042.95億元。河南省2018資助人次達1 644.26萬人次,資助金額138.53億元,分別占全國的16.75%和6.78%。國家助學貸款“河南模式”得到國務院、國家有關部門、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多次被評為全國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績效評價優秀單位和“全國學生資助工作優秀單位案例典型”。教育部在全國推廣,《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光明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兩次、“東方時空”專訪一次)等國內主要媒體多次進行深入報道。
二、落實要求,認真查擺,正視當前學生資助新問題
學生資助工作永遠在路上,按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要求,我們既要認真總結工作的成果,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為人民服務,為教育服務的初心,按照新時代的新要求,認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短板。
(一)脫貧攻堅任務繁重,精準資助任重道遠
河南省位居中原,是一個傳統農業大省,教育大省,人口規模和教育人數均居全國首位,不是經濟強省,更不是教育強省。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盡管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廳高度重視該項工作,學生資助工作成效顯著,由于學生基數巨大,學生資助工作面寬、線長、量大,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今后兩年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學生資助,精準資助工作同樣如此。
(二)規范管理任務艱巨,政策落實有待加強
盡管資助工作體系、政策體系、績效考核體系不斷完善,但是資助工作與金錢打交道,事關學生的切身利益,規范管理需不斷加強。從2017年開始,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在全國開展了“學生資助規范管理年”活動,提出了學生資助“六規范”的要求,即“規范管理制度、規范監管責任、規范資助程序、規范資金管理、規范信息管理、規范機構隊伍建設”。從目前情況看,有些工作開展還不平衡,六規范方面的問題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政策落實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如脫貧攻堅政策還有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個別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應享受未享受扶貧資助;再如學前教育政策落實情況同全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目前,我省學前教育資助覆蓋面僅為5.07%,低于全國資助覆蓋面(20.06%)15個百分點。
(三)工作短板有待補齊,重點工作仍需加強
由于河南省教育人口基數較大,經濟發展水平與東部及沿海城市仍有一些差距,政府財政壓力較大。盡管河南省資助人次常年位居全國第一,2018年資助人次達1644.26萬人次,資助金額為138.53億元,分別占全國的16.75%和6.78%,但生均資助額度僅為每生每年886元,而全國平均額度為1214元,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73%。此外,社會資助金額相對較少。2018年,河南省社會資助金額為0.62億元,僅占資助總額的0.45,而全國社會資助總額占比為6.63%,差距較大。
助學貸款管理任務仍需加強。助學貸款是學生資助的一項重要工作,河南省國家助學貸款發放量常年居全國首位,從2005年至今,已累計發放182億元,資助297萬人次,2018年達 33.53億元,占資助總額的26%。當前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已進入大規模還本付息期,僅2018年涉及還本14萬人,雖然管理成效很顯著,本金違約率僅為0.82%,但管理任務依然艱巨。此外,信息化建設仍需不斷加強,要推動全面應用全國學生資助信息系統。
三、立足使命,勇于擔當,開創學生資助工作新局面
新時代有新要求。我們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的新時代。小康社會、教育公平、民族復興對學生資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上來,充分認識到學生資助工作是一項重要的長期的工作,進一步增強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
(一)科學研判形勢,提高政治站位
學生資助工作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是促進教育公平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政策措施。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這項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在中央經濟會議上指出:“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視察八一中學講話時指出:“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要推進教育精準脫貧,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我們要進一步提升學生資助工作的政治站位,強化學生資助工作首先是一項政治工作的意識,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學生資助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落實一崗雙責,強化管理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做到守土有責、盡責、負責。要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三股勁”精神,全面加強作風建設。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調研,認真檢視問題,補齊工作短板,促進各項資助政策全面貫徹落實。
(二)突出重點工作,狠抓貫徹落實
對照重點工作,強化規范管理。學生資助管理“六規范”既是對學生資助工作的總體要求,也是管理工作的目標要求,“六規范”永遠在路上,是今后學生資助工作的重點。機構隊伍建設上要不斷充實專職人員,積極開展人員培訓,加強隊伍建設;績效評價工作上加強對市縣和學校績效考核,加強日常管理,促進各項政策的全面落實;信息化建設上要按照教育部要求,全面應用全國學生資助信息系統,具體做到“三個100%”,即:學校(機構)100%納入系統管理、資助項目100%納入系統管理、資助信息100%填報和審核,確保“不漏一人”,同時要加強培訓工作,確保培訓對市縣和學校的全覆蓋。
(三)突出資助育人,狠抓精準資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育人是資助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也代表著資助工作的發展方向。資助工作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抓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核心,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兩項能力”,加強勵志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三項教育”,構建“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個人自助”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建立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長效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精準資助就是資助工作就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舉措。我們要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分析問題成因,舉一反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要明確有關政策界限,政策執行界限進行明確。要做好信息比對,利用好全國學生資助信息管理系統和困難學生識別管理新系統,加強信息管理,做到“一個不能少”。
學生資助工作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特別在當前這個脫貧攻堅的緊要關頭,小康社會全面建成近在眼前,我們要堅定必勝的信心,一鼓作氣,堅持“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工作目標,圍繞“規范管理、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三大核心任務,迎難而上,真抓實干、精準施策,確保各項資助政策落實到位。以實干實績,開創學生資助新局面,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貢獻。(作者單位:河南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