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內容摘要】隨著新課改和核心素養體系的實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為了各個課任教師共同的追求。生物學科探索的是生命的奧秘和生態環境的變化,這和學生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這兩大教學內容都離不開探索和實驗,生物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獨立學習,在獨立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核心素養。初中生物教學要緊密結合理論和實驗教學,設計探究性高的教學環節,讓學生深度參與到生物課堂中,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自學能力。初中生物教師要結合新型教育理念,引用信息技術、小組合作、綜合實踐等全新的生物教學模式,創新生物課堂教與學的模式,提升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生物自主學習培養途徑策略探究
生物學科并不單純是一門講述枯燥生命規律的自然學科,還兼具了剖析生態環境和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進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人文學科屬性,這就決定了生物教學的特殊性。筆者認為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例如微視頻來開展生物實驗教學,講解詳細的實驗步驟,提升學生自主操作實驗的能力;巧妙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互助學習;組織生物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度學習生物知識;構建多元化評級體系,引導學生做好課堂小結。
一、目前初中生物教學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上存在的問題
1.生物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教學明顯魅力不足
很多初中生對于生物課的學習興趣并不是很濃厚,自學能力自然也會受到影響,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生物課堂魅力不足,難以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例如很多生物教師在教學中還在“苦口婆心”地講概念,考察學生對生物定律的背誦,“復制粘貼”教材上的生物實驗,這種傳統化的生物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不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2.生物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
很多生物教師對于新課改理念的解讀并不是很到位,沒有把“生本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沒有充分挖掘學生的自學潛力,學生的自主學習難以實現。例如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是以自己的意志為主,很少站在學生的視角來思考問題,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方案,這樣的生物課堂可以說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難以發揮。
3.評價主體單一,缺乏科學的自主學習指導
大多數生物教師還是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評價標注過于單一和主觀化,這是不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例如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專注于對課后習題的講解,大多時候都是“一講到底”,很少顧及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思考,限制了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
二、精心設計多元化生物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的策略
1.開展信息化生物教學,提升學生在生物實驗中的自學能力
實驗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頭戲,考試中經常會以實驗的方式來考察學生的探究和推理能力,對于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還是比較高的。筆者認為生物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可以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例如利用微視頻進行實驗演示,教師親自上陣錄制實驗操作視頻,在操作過程中進行詳細的解釋,必要時還可以添加文字說明,教師可以把制作好的微視頻下發給學生,學生可以結合微視頻進行課前預習。微視頻可以幫助學生提前學習新實驗中一些有難度的操作步驟,可以在家中進行自主練習,這樣在課堂實際實驗操作時可以更快掌握操作技巧。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操作植物細胞結構實驗時,教師可以錄制微視頻,從植物葉片的采集、玻璃片的消毒、葉片的制作、顯微鏡的調試、實驗報告的填寫等進行講解,學生在課前就可以對實驗有一個清晰的了解,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進一步掌握區分植物葉綠體、線粒體、細胞壁、細胞核等結構,能夠獨立畫出植物細胞結構的示意圖,提升學生在實驗環節的自主學習能力。
2.靈活開展小組合作,落實“生本理念”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增加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學生可以因地制宜開展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透過這種模式給予學生自學空間,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探索。例如教師在講解“人體能量的供給”這一課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布置小組任務,例如掌握測量不同位置體溫的方法;掌握身體不同部位的正常體溫值;利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人體幾大常見的能量循環,例如血液、呼吸等循環過程。教師要做好巡堂指導,在各個小組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提供幫助,小組成員之間可以進行自由交流,利用班級平板電腦搜索一些資料,不斷完善小組研究成果。小組成員之間進行分工協作,兩人負責體溫檢測,注意酒精棉消毒、體溫計測量,及時記錄各個身體部位的體溫;兩人負責搜索身體循環資料的搜索;剩余兩人負責繪制圖片來闡述小組成果。小組推選最終陳述者,講述人體基本的循環和能量的供給,例如蛋白質、氧氣的循環和轉化,兩人負責對陳述者的敘述進行解釋,繪制相應的示意圖來進行解釋。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學習平臺,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靈感,這也是貫徹“生本理念”的重要途徑,生物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讓學生逐步適應和掌握這種全新的學習模式,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3.積極組織生物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實踐和知識運用能力
筆者認為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組織生物綜合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在綜合實踐中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生物知識,在實踐中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人本身就是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近幾年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相繼出臺了構建低碳環保生活體系、垃圾分類法規、節約型社會號召等環保戰略,讓很多人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生物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議題進行研究,例如生活中的垃圾分類,垃圾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有一些是可以自然降解的,有一些是無法自然降解的,這就需要生物技術進行講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當地垃圾分類標準進行研究,對班級、家庭垃圾進行分類,培養學生良好的綠色生活理念,這才是生物知識的自主運用。
4.構建科學評價體系,建立自主學習的標準體系
生物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每一堂生物課進行小結,課后反思是師生都需要完成的工作,教師要對學生本堂課的表現進行評價,同時對教學方法進行修正;學生在課堂小結中可以及時總結自己的收獲,不斷實現互相提升,這是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例如生物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建立生物成長手冊,記錄自己在生物課上的收獲、反思、靈感,繪制思維導圖梳理自己的學習成果,成長手冊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復習,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考前備戰,全面提升學生在生物課堂的自學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匿名評價,進行師生之間的互評,可以發放問卷,了解學生對某一階段生物課的評價,例如教師教學方法、教學課件、作業布置等提出學生的意見,這些真實、客觀的學生評價,可以幫助生物教師找到學生學習中的疑惑,有針對性開展教學,可以同時解決學生自學難、教學效果不理想的難題。
結語
總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正在逐步成為初中生物教學的主旋律,教師要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和新穎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深度參與課堂教學,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生物知識的技巧,并輔導他們把生物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真正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姚偉娜.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學周刊,2018(25):86-87.
[2]李大鵬.初中生物課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的建立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22):93-94.
[3]王香鳳.生本視域下初中生物自主學習課堂的教學反思[A].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科利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