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凱
【內容摘要】社會認知理論中提到,個人行為的一般性調節機制的焦慮、學習動機以及自我效能是學生獲得和學習有關的各種成就的動機因素,這些可以對學生的學業成績進行科學的預測,變成數學焦慮影響數學成績的中介變量,其中自我效能的影響是最大的,基于此,本文就分析了“自我效能感”與高中數學學習的聯系,提出了教師和學生層面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措施。
【關鍵詞】“自我效能感”高中數學學習聯系
自我效能感就是個體在落實某個行為操作前對自己可以在什么水平上完成這一行為活動所具備的信念、判斷或者是主體自我把握以及感受。其不僅和個人擁有的知識技能有聯系,還關系到個體是不是可以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因此,可以看到,自我效能感和高中數學學習之間具有重要聯系,要想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數學,就需要對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進行提升。
一、教師方面
1.積極的言語鼓勵以及正確的評價
言語說服也是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產生影響的一個關鍵因素,而教師積極正面的言語鼓勵就可以促進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反之則會降低他們的自我效能感[1]。因此,學生在學習上有進步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及時的鼓勵,暗示學生“你能行”,在他們遇到困難時,信心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就要找學生進行談話,對他們進行開導以及鼓勵,促進他們數學學習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而言語說服在自我效能感上的影響會隨著學生對于教師的信任程度提升而提升,所以,教師就需要和學生做朋友,適當的鼓勵學生,要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通常鼓勵需要比學生的個體能力稍高一些,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范圍外,不然就會產生反作用。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二次函數y=x2-2x-3圖象畫出來,寫出其和x軸交點的橫坐標,這要讓學生自主思考和完成,教師要在班級中巡視找出不同層次學生的作品,運用實物投影進行展示。將學生熟悉的二次函數圖像作為切入點,這樣能夠降低教學的起點,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去,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要讓被選到的學生可以感受到成功和在班級中樹立榜樣,就要從各種類型的學生中找到示范者。教師可以設計問題讓學生回答,如“你們可以發現圖象和x軸交點的數值與方程根的對應關系嗎?”,學生會給出不同的回答,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需要積極的評價,比如,第一位學生的回答也很好,只是語言表述上還要提升,而第二位學生對于概念把握的很好,第一位學生是中下等水平的學生,其可以給中等左右學生做出榜樣,讓這些學生也認為自己也能夠回答問題,加上教師的點評,學生也可以認識到自己并不是能力不如別人,而是要提升語言表達;而第二位學生就是優秀學生,其能夠給高水平學生提供榜樣作用。
2.給學生多提供表達自己才能的機會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思考,讓他們自由競爭,在競爭中給說有學生留下全面展示自身才能的機會[2]。比如,在對一道綜合性較強的應用題進行講解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時間思考,之后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這道題考察什么知識點?怎樣解這道題?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后,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的好的解題方法,讓學生評價哪種解題方法和思路更好,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體驗成功,進而促進他們數學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二、學生層面
1.設置合理的目標,提升學生的數學自我效能
目標激勵法能夠促進學生數學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這就需要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認知水平,合理的設置目標。學生自覺開展自我強化能夠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這主要有兩個步驟,第一個就是先構建自我行為標準,第二個就是結合設置的標準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價。學生的目標或者是標準實現時,他們就可以感受到自身的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數學自我效能感。
2.正確辨析別人的評價
別人的評價和勸說會對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產生影響,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學會怎樣正確的對這些他人評價進行分辨,對于沒有事實基礎的評價以及言語勸告就可以不理會,而對于別人經驗下的評價以及勸說等,就需要認真的聆聽和分析,進而促進自身效能感的提升[3]。
3.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以及生理狀態也會影響到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例如,消極的情況就會讓個體降低自我效能感判斷,所以,學生就需要努力探索克服消極情緒、行為以及思維的有效方法,激發以及維持數學學習動機,轉變成健康心態,形成積極的思維定勢;還需要控制自身思維,對自己和各種情境進行正確的評價,促進自我效能感的加強。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自我效能感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帶去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想提升數學成績,就需要加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這就需要家長、教師以及學生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實現。
【參考文獻】
[1]陶文晶. 高一學生的數學學習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的實證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6.
[2]張瓊. 高中生數學自我效能感的調查研究[D].揚州大學,2016.
[3]張連吉.高中數學教學中針對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的可行方案[J].中國校外教育,2015(33):96.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涼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