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叫她的母親“后媽”,原因是晚餐桌前,每人面前只有一碗黑米粥,一盤涼拌菜,三個月里雷打不動,說是為了“養生”。
餐桌上的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小時候的食物鏈是父母決定的。可是,就算你當時覺得乏善可陳,日積月累也漸漸生出一些喜好,習慣的力量讓你覺得家里的那道菜就是不一樣。長大了,你開始不自覺地沿襲這些習慣。不信,看看你家餐桌上,有多少是自己小時候偏愛的;過節回家,媽媽燉糊的那條魚,你和同樣遠在他鄉的兄妹搶著吃,又是多么想念時光流轉……
不過,有繼承也有改造,從來都是我們對舊事物的態度,食物鏈也是一樣。長大了,你還想改造父母。你以豐富的營養學知識告訴他們,菜最好不要腌著吃,腌菜吃多了容易缺乏維生素C而患結石病;你堅持綠葉蔬菜不能過夜,會產生亞硝酸鹽……這種餐桌分歧也會演化成飲食沖突,讓兩代人心生隔膜。你想要改造父母的那些方面,也正是你拼命想剪斷的家庭臍帶。只是,你可能忘了,到最后,每個人的內心味蕾都是指向記憶、指向家庭的,飯桌上那些沾著家庭邊兒的熟悉味道,總是如同磁場一樣,強烈吸引著藏在你內心深處的記憶指針。
(摘自《廣州日報》 郭韶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