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張若虛,在很多人的眼中,他可以算得上是唐朝最“懶”的一位詩人了。因為他一生中只寫了兩首流傳至今的詩作,分別是《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閨夢還》。但他卻憑借其中一首打敗了杜甫與李白,那就是被人們稱為“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雖然從題目來看,他所說的都是非常美好的東西,但是此詩的主題卻并非如此,他所描述的東西是天地的“永恒”,以及人生的“無?!?。他在開頭說“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景象,能夠讓人不自覺就沉浸入美的享受,但是隨后的“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就有了孤獨悲凄之感,這正是我們?nèi)松某B(tài),在快樂之后就難免會有悲傷難過。
于是詩人就很自然地提出了疑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從個人的角度到天地之間,無邊遼闊又無邊荒涼,內(nèi)心之中滿是問號。但是隨后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讓這首詩瞬間得到了升華,進入了“永恒的無?!?。詩的最后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雖然不知道人間況味,但作者的內(nèi)心已經(jīng)是寧靜豁達。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極為華美又孤寒、遼闊又寧靜的意境,音韻爽口,令人不覺間仿佛看到其中畫面,沉醉于這“永恒的寧靜”之間,確實無愧于“孤篇壓全唐”之名。
(摘自《山西農(nóng)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