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

2019年9月25日,舉世矚目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新機場帶來的新期待不只是空中疏堵這么簡單,而是使我國智慧機場建設運營實現了由“追趕者”向“并跑者”和“領跑者”的華麗轉變。
作為中國建造的又一個超級工程,大興機場這座標桿式的交通樞紐從外到內都融入了當今最前沿的創新技術。從綠色環保的建設標準,到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大興機場把智慧機場的要素巧妙地融入機場的人流組織、業務流程、設備系統,向世人展示了真正的“智慧”。
科技驅動“創新綠”
從外觀上來看,大興機場航站樓設計達到了功能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航站樓內60%的區域可以實現天然采光,8根巨大的C形柱既是支撐的構件,又是室內采光的窗口。同時,在每條指廊的頂面鋪設一條帶狀天窗,貫穿整個600米的五條指廊,既能為室內引入足夠的光線,也能為旅客指引方向。
據推算,這樣的設計讓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比同等規模的機場航站樓能耗降低20%,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萬噸,相當于種植了119萬棵樹。2017年11月,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獲得綠色建筑三星級和節能3A雙認證,這是我國第一個節能建筑3A級項目,具有重要的標桿意義。
如果從大興機場的上空往下看,你會發現機場的外形猶如一個貼在地面上的“大海星”。這樣的外形與其跑道設計規劃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跑道設計方面,綜合考慮大興國際機場周邊空域、地面條件、運行效率等因素,大興國際機場采用“三縱一橫”國內首創帶有側向跑道的全向跑道構型,運行效率達到世界同等級機場的先進水平。
其中,側向跑道可避開廊坊主城區,避免了飛機噪聲影響。據仿真模擬推算,全向跑道構型相較全平行構型一年可節約燃油消耗約1.85萬噸,減少碳排放約5.88萬噸。
同時,跑道和航站樓的合理布局還可大幅縮減旅客中轉時間,旅客國內轉國內30分鐘,國際轉國際45分鐘,國際國內互轉60分鐘。
此外,大興機場還構建了高效合理的復合生態水系統,力爭打造“海綿機場”。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的方式,實現雨水收集率100%,雨污分流100%,污水處理率100%,非傳統水源利用率30%。未來,大興機場還將打造京津冀除冰液回收處理中心。通過建設飛機除冰液處理及再生系統,實現大興機場以及首都、天津、石家莊機場除冰液的集中處理,更好地發揮綠色機場典范的作用。
5G+AI智慧出行
大興機場投入運營后不久,東方航空、北京聯通、華為三家企業率先發布基于5G的智慧出行集成服務系統。這是5G千兆網在民航領域應用孵化的樣板試點,綜合運用“5G+AI”技術為旅客帶來智慧出行的新體驗。
2019年8月,北京聯通和華為攜手采用基于室內數字系統的5GLampSit完成了大興機場航站樓5G網絡全覆蓋,實測速率超過1.2Gbps。基于5G網絡的千兆帶寬能力,大興機場的旅客可以流暢享用高清視頻在線播放或快速下載、云VR、云游戲等高速MBB業務體驗。
在大興機場,5G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旅客“一張臉走遍機場”。乘坐東航航班的旅客無需再像以往那樣出示身份證、二維碼,只需人臉識別,就可完成從購票、值機、托運到安檢、登機等各個出行流程。客艙乘務員還可通過機艙口人臉識別系統進行旅客復驗、旅客清點確認、座位引導等每個環節的工作,提升服務精準度。通過便攜式人臉識別裝置設備,地服人員也可以快速自動識別旅客,智能推送旅客登機信息。
借助北京聯通和華為打造的5G全覆蓋網絡,東航APP為旅客智能推送覆蓋旅客的行前、行中、行后、航班變動等各個場景的全流程服務信息,除了常規的出票提醒、值機提醒、登機提醒、催促登機提醒、登機口變更、行李提取轉盤等服務信息外,還新增了到登機口預計用時提醒、無人陪伴兒童登機、交接通知等。
此外,三家企業還合作開發了5G行李跟蹤解決方案,可以實現“一顆芯行李管控”,讓行李運輸全程可視化,旅客可以隨時查詢托運行李狀態。旅客可以通過APP完成自助值機、選擇行李托運,將電子行李牌貼近手機進行數據感應,幾秒鐘就能完成航班號、行李目的地等信息錄入。隨后,旅客前往專柜激活,即可完成行李交付,真正實現全程“無紙化”。
安檢旅客的隨身行李也會跟旅客精準匹配,避免拿錯。因為行李筐底部設有“芯片”,投筐位上有閱讀器,行李筐放上傳輸帶系統就自動激活。同時,傳送帶一旁的攝像頭動態抓拍人臉,再把行李信息和旅客綁定。一旦某件行李查驗有問題,會被分揀到單獨的區域,不耽誤其他旅客通行時間,安檢過程更加快捷。
在行李服務方面,大興機場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不僅首次采用了RFID定位攝屏跟蹤,可以精準監控旅客行李到達哪里,是否通過安檢、是否跟上飛機、是否通過海關等環節。旅客還可使用無源電子行李牌實時獲取和查看行李的位置信息。高效的傳輸系統確保旅客無需等待即可提取行李,首件進港行李可在13分鐘內到達。
該集成服務系統在大興機場試點運行后,未來很快將會推廣至北京、上海兩地的4個機場,并逐步在全國各大機場布局,幫助各大機場提升智慧水平。
更智慧的機場管理
大興機場的信息中心和指揮中心大樓既是一座功能齊備、設施先進的新一代數據中心,又是機場運行指揮中心,是支撐智慧機場的核心。該中心是大興機場范圍內所有弱點信息系統核心設備的運行場地,也是三大電信運營商、鐵塔公司、有線電視運營商在機場區域內的核心機房,是全場通信鏈路的核心節點,具備承接集團各成員單位、各航空公司及其他駐場單位信息系統托管服務的能力。
依托大數據中心,大興機場基于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構建了一套全面的機場信息系統。這套系統連接了機場內外的全部功能模塊,它能夠高效地支撐機場所有核心業務運行,主動預測運行趨勢,自動高效地提供無縫的旅客服務。透過信息系統,結合互聯網技術,能夠為機場的模式創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同時,由于信息系統實現了實時數據共享,因此機場可以以此推動相關各方精誠協作,建立完整的多式聯運體系,與周邊機場聯動發展,引領區域經濟發展。信息系統還能提供足夠的通信能力和協同合作能力,支持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
此外,大興機場的數據中心借助北斗導航定位技術,對其室內外工作人員及行李車輛進行高精度定位。機場在首期建設中應用了UWB(超寬帶)高精度室內定位系統,這在國內還是首例。作為一種新興的室內定位技術,UWB能夠利用定位標簽向定位基站發射脈沖信號來進行精確的室內定位。新技術的啟用,將使得大興國際機場未來能夠對室內的人員和車輛進行可視化監控和管理,以及為每個旅客提供量身定制的導航和服務。
在行李運輸方面,大興國際機場的每輛行李車上都將配備一個北斗導航定位設備,從行李托運開始就將實現行李蹤跡的實時共享和精準定位。這樣一來,在新機場幾萬平方米的分揀大廳中,400多輛行李車在運轉時的實時定位都能準確掌握,從而幫助這些車輛更有序、更高效地運行。
全新定位,為樞紐而生
大興機場承載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使命,其選擇和定位的考慮不單單只為建設一座機場,而是京津冀一座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因此,機場不僅能為旅客提供航空中轉服務,也同樣能夠像高鐵站、地鐵站一樣提供軌道交通中轉服務。未來,旅客到大興國際機場不一定是乘坐飛機,也可能是來坐火車。同時,通過這張巨大的交通網,大興國際機場能夠輻射3小時高鐵圈內近2億人口。
此外,為了建成真正高效快速的綜合交通樞紐,大興機場在空間設計上將航站樓、停車樓、軌道交通大廳融為一體,乘客在此可以真正感受到“零距離”換乘的通行體驗。目前,大興機場還在聯合鐵路公司、航空公司等機構,共同探討“一票到底”的方案。未來,旅客有望進行一次交易就能在大興國際機場完成所有交通方式的出行。
機場作為城市對外交流最高效快速的閘口,同時也是提高城市能級與擴大經濟輻射力無可替代的存在。大興機場配套的“五縱兩橫”骨干交通網絡可以將京津冀區域的城市連接起來。其中,“五縱”為軌道交通大興國際機場線、京雄城際鐵路、京開高速公路、京臺高速公路、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兩橫”為大興國際機場北線高速公路、廊涿城際鐵路(北京段已開工建設)。
立體的交通網加強了京津冀區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合作共享,緊密接入北京半小時核心生活圈,并通過機場納入全球化節點城市群。因此,從長期來看,大興機場的建成所帶來的經濟輻射作用將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