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勁夫
關鍵詞: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意思維培養;策略思考與研究
引言:高職學校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性知識與技能,這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投入到專業技能的學習中,家長也對高職院校的教育越來越放心。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商業化模式逐漸泛化,整個商業市場缺乏創新精神,青少年越來越缺乏創造能力。提升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意思維,是新時代對高職藝術院校的新要求,創意和創造力是第一生產力,也是使顧客進行消費的主要吸引力。創造和創意是藝術的核心思想,也是每一個藝術從業工作者要終身追求的目標。
(一)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藝術創新感不足
近幾年來,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藝術感逐漸下降。由于應試教育對學生的基礎學科成績有著明確的要求,大多數藝術生都是在高三學習期間,迫于文化課考試的壓力,選擇了學習藝術,隨后在高職藝術院校僅僅經過一年的時間集訓,由此來獲得藝術高分,獲取進入大學的資格。這種現實情況的壓力導致學生在這短短一年時間內無法培養足夠的藝術精神和藝術理念,只能夠生搬硬套藝術知識理論,在進行藝術作品創造時,往往模式較為單一,只能生搬硬套,而沒有自己的藝術精髓和藝術精神,進行藝術創作時創新感嚴重不足。
(二)高職院校學生基礎文化知識較為缺乏
其次,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文化基礎普遍較為薄弱,這也是他們選擇學習藝術的主要原因。但是,不能忽視的問題是文化基礎知識薄弱的情況會對學生提高創造力產生影響。進行藝術創作,不僅要掌握藝術技巧,還要賦予藝術作品更高的立意和更深刻的含義,如果缺乏文化素養的積淀,那么作品只會是幼稚且不成熟的。高職院校在我國雖然也屬于高等教育中的一種,但是學生的文化素養普遍較低,這是高職藝術院校教師在進行學生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的問題,如何針對文化水平較低的學生進行藝術類知識講解,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較為通透、全面地理解藝術知識是教師們需要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三)高職院校教師的教育理念過于傳統
最后,目前高職院校教師的教育理念都過于傳統,依舊延續過去傳統的講課方式,教師在講臺進行大量知識講解,學生在座位上進行知識接收,整個過程缺乏互動,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學生逐漸缺乏了學習興趣,對藝術的學習產生了錯誤理解,認為藝術學習與文化課學習相同,只需要死記硬背即可。其實不然,藝術的學習更多的在于精神上的感受和感知,在于領悟。在高職藝術設計課堂上,教師要不斷地為學生提供藝術創新的榜樣形象,使學生能夠體會到進行藝術再創造時的樂趣,想要使學生具備創新創意的精神,首先教師要對其產生充分的重視,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如此才能夠使學生對其產生重視,自愿進行探究和創造。
經過大量的文獻調查與實地探究發現,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業思維培養受限的原因可以歸類為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1]。首先,在歷史原因方面,主要由三個因素構成,第一個因素是由于我國具有傳統的繼承思想,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徒弟對于師傅的藝術精神往往是全盤接納的態度,這是對師傅的尊重,也是對藝術門派的尊重,如果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了創新和改變,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對傳統藝術文化的扭曲和改造,將遭到眾人批判,這其實對藝術系的發展而言是一種極大的損傷;第二個因素是我國傳統的畫畫思維,這種思維從清朝末年一直傳承至今,很多藝術界的文人志士都以追求高度模仿來表現自己的藝術造詣,這種思想導致現在的學生依舊追求模仿的思想,而忽視了創新創意精神的培養;第三個因素是西方的藝術思想對中國藝術行業的影響,由于清末年間我國經歷了很多重大變故,在工業、經濟、藝術等各方面都與西方國家產生了差距,各方面都較為落后,中國藝術高職院校在進行藝術教學和藝術培養的過程中,往往要借鑒國外的藝術教育體系和藝術教育內容,所以借鑒的過程中,使得學生的創造發展能力受限,模仿國外藝術形式現象嚴重[2]。
其次,從現實因素方面考慮,使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思維培育受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是近年來高職藝術專業院校一直采取擴張模式,從小班的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班的普通教育,這種教育模式的改變,導致教師進行教學時,不能針對每個學生各自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育,所有學生只能在同一課堂上接受難度水平一般的知識,這種教育模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育產生了影響。第二個因素是學校的教育體制有待改革和創新,傳統的教學教育體制在于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想要提高國民的整體文化素養,缺乏對個體學生專業素質與水平的重視與考量,這是我國教育體制存在的最大問題。由于過去我國國民的整體文化水平較低,在藝術設計專業優質學生更少,高職藝術院校缺乏培養高層次學生的意識,教師的教學水平也相對較低,仍然有提高的潛力。教學體制還關系到日常教學課程的安排,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與進步,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科學技術對我國的藝術類學科教學產生了根本性的沖擊,在這種環境下,高職藝術院校勢必要改變教學體制,適應新時代的發展[3]。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培養觀察發現能力
提高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日常學習中培養觀察和發現的能力。眾所周知,藝術來源于生活,想要進行藝術創作,首先要能體會到生活中的千滋百味,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與震撼,生活中的每一個點滴與細節,都是上天帶給人們的一份新意,而我們如果只是閉著眼睛平淡地過每天的生活,那么何談創新和創意,藝術也將會就此滅亡,只有不斷地培養自身的觀察能力,通過雙眼去觀察生活中的美好,才能夠實現藝術的再創造。培養學生觀察發現能力的方式有很多,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在進行課程安排時,可以多進行一些藝術類采風課程的設計,帶領學生們進入大自然中,引導學生們觀察大自然中的美好,指引他們發現之前從未發現過的生活細節,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藝術的創造和創新,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不斷的鼓勵,認可他們的創新,使他們永遠保持創新的熱情[4]。
(二)提升學生的文化積淀與基礎知識水平
其次,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還要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積淀與基礎知識水平,經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總結出,學生在進行藝術創造時,基礎知識與文化水平是提升藝術創造內涵的主要因素之一,進入高職院校學習藝術的學生基礎知識水平普遍較低,這是他們的限制因素與不利方面,教師在進行相關教育時,要對學生的文化素養培育方面有足夠的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去讀一些有營養的藝術文學作品,在課堂上進行教學時也要穿插一些具有深厚內涵的文學作品,實現在潛移默化中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淀。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淀、提高基礎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多維思考能力,多維思考能力是學生創新意識產生的關鍵,面對同一個現實狀況和藝術作品,需要學生實現思維的碰撞,利用不同的知識對藝術作品進行重新思考,如果學生能夠培養出多維思考能力,能夠結合自己的文化積淀和文學素養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那么將會產生不同的思考和結果,這也是藝術作品創新的來源。此外,教師為了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淀,在布置課堂作業時,也要側重該方面,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文化知識的消化吸收,培養他們的文學愛好[5]。
(三)積極創建良好的創新思維培養環境
最后,要提升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的過程中要積極創建良好的創新思維培養環境,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創新思維在某種程度上就像一顆還未發芽的種子,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培育,培育環境是否優良是種子能否健康成長的決定因素之一。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在進行課堂內容講解時,要注意課堂氛圍的構建,同時,要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過去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再適用現如今學生的發展,教師進行講課時,要與同學們進行情感的交流,注重情感的投入。實現藝術創造必須是在學生情緒飽滿、精神發達的狀態下才有可能實現,這是思維創新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要注重情感引導,注意觀察藝術類學生內心的情感變化,打破過去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將課堂理論知識的背誦作業改為課外活動實踐,同時在進行互動和交流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們的個人情緒和個體差異,盡量不要因為語言不得體而傷害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為了創建積極良好的創新思維培養環境,教師還要對課后評價環節充分重視,在評價內容上實現創新,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到學生上交的藝術作品中的創新點和潛在創新點,對學生已經實現了的創新部分,給予充分的鼓勵,讓他們感受到創新能力給自己帶來的優越感和幸福感,其次就是還要對學生講解該作品中有可能實現創新的部分,讓學生們看到創新實現的可能性[6]。
綜上所述,在高職藝術院校進行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時,由于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出現了院校對藝術設計專業缺乏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較為薄弱、高職院校教師教育理念過于傳統等現象。但是,通過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師不斷地引導學生培養觀察能力、不斷豐富學生的文化積淀、積極創建良好的創新思維培養環境后,學生的創新能力將會實現極大的提升。相信通過相關教育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我國的藝術教育行業將會取得更大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