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關鍵詞:民間音樂;高校;鋼琴教學;應用
前言: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鋼琴教育在持續發展中,而將民間音樂有效地引入到鋼琴教學中有對兩者都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高校在此方面的意識還是比較薄弱的,民間音樂很少被引入到高校教育體系中,即使偶爾引入,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在當前,一定要對民間音樂如何融入高校教學進行不斷研究,使鋼琴教學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
當前,在高校的鋼琴教學中,西方音樂中的一些教學內容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課程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顯要的位置[1]。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容易使學生在學習觀念上出現錯誤,出現重洋輕中的情況,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在當前,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加深對鋼琴教學的了解,并借助鋼琴教學的優勢來進行民間音樂的傳繼承傳播。因此,在當前,將民間音樂有效地引入鋼琴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任務,是不容忽視的一項內容,將推動鋼琴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升。
(一)作品數量的缺失
中國鋼琴歷史是比較悠久的,在其中出現了非常多的經典作品[2]。但是,縱觀整個作品界,反映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音樂曲目寥寥無幾,導致在鋼琴教學過程當中的可選曲目非常少,對民間音樂融入鋼琴教育非常不利。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對高校學生來說,在鋼琴教學中了解到的民間音樂往往只有兩百首左右,并且是由民間音樂所改編的鋼琴曲。比如,比較經典的《長江之歌》《茉莉花》等,很難展現傳統思想所帶來的影響。
(二)民族文化的缺失
現階段,高校在開展鋼琴教育的過程中,教學中所選用的都是一些國外的音樂作品,中國本土的作品在其中占據的比例是非常小的[3]。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當中,教師也缺乏此方面的意識,很難真正地將中國作品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彰顯出來。大部分教師都認為西方的音樂文化相對較好,中國音樂文化是很難和西方音樂相媲美的,這對塑造學生的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認同感是非常不利的。
(一)深化民族意識,提高應用效果
將民間音樂引入到鋼琴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民族意識方面一定要不斷地加強[4]。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來對學生產生相應的影響,以這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民族意識也能得到不斷的加強,為民間音樂的引入創造一個良好的前提條件。
例如,在鋼琴教學中,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權威性是比較強的,教師本身的言行舉止都將對學生產生相應的影響。所以,在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民間音樂文化意識以及民族意識,促使自身的民族文化修養得到提升。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在引入中國音樂文化時,應該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我國音樂文化中優秀的內容引入進來,以至達到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自豪感的目標。同時,教師也應該注重興趣激發、節奏感訓練,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民間音樂所具有的魅力,讓使學生能對民間音樂產生更多熱愛之情,并運用到日后的鋼琴練習實踐中。
(二)拓展教學內容,提高應用效果
在現階段,和外國的一些教材資料相比較,我國關于民族音樂的教材是比較稀缺的,現有教材的結構也比較不完整,這是民間音樂融入鋼琴教育中的一個障礙。由于在教材方面是比較稀缺的,就使得教學時也很難向民間化和民族化方向傾斜,也不利于對于教學進程的順路推進。所以,在當前,應不斷地推動教學改革,可以根據實際的分類形式、音樂內容、等級制度等來對音樂作品進行分類,讓音樂教材變得更加一體化和系統化,使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教材得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例如,在這一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大力研發本校教材,在教材當中挑一些合適的民間音樂融入其中。此外,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樂曲創作,當然,創作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民族元素的特性。教師也應不斷加深對教材的研究,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逐漸地完善教材,使鋼琴教學更加完善、系統、富有特色,達到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
(三)完善教學體系,提高應用效果
在原本的鋼琴教學當中,民間音樂作品在其中是很難得到重視的,西方的一些音樂作品是大多數教師在課程中的范本,忽視了民間音樂所具有的價值和作用。所以,在現階段,應該不斷促使教學體系的完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現民族音樂的作用,引起學生的重視,增加民間音樂在教材中的比重。
例如,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大力開展鋼琴課程,在課程當中逐漸地豐富教學內容,加入一些民間作品的欣賞,讓學生感受到民間鋼琴作品所具有的魅力。在其中,也應在潛移默化中抓住時機為學生介紹一些作曲家的鋼琴作品、創作過程、我國著名的鋼琴作品、鋼琴音樂家的表演視頻等,使學生對民間音樂作品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而在進行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演奏一些民間音樂作品,并將民間音樂作品的演奏加入考核內容中去,這樣就可以引起學生的重視。但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對一些優秀的作品進行篩選,真正做到去其糟粕,將民間音樂所具有的重要性凸顯出來。
(四)注重興趣激發,提高應用效果
無論學生在學習什么,興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導向,是學生非常的內在學習動力,也是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在現階段,和西方的一些鋼琴作品相比較,民間音樂作品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依舊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問題。當然,也涌現出一批優質的音樂作品,但學生在這方面的關注卻是比較少的。所以,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應該不斷對學生進行興趣激發,興趣激發是學習的前提條件,現階段,學生在多元文化環境中成長,對我國傳統文化存在認知不足、接觸較少的情況,而把民間音樂和鋼琴教學結合起來,這種方式比純粹向學生灌輸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之類的口號式的理念更加直觀,鋼琴不是中國的本土樂器,但是和本土的音樂文化相融合,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練習民間音樂鋼琴作品,不僅傳承了民間音樂文化,也讓學生的主觀創造能力得到提升,可謂一舉兩得。
例如,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引入學生比較熟知的音樂作品——《青花瓷》,教師可以進行演示彈奏,將鋼琴版的《青花瓷》演奏出來,在黑白琴鍵跳躍之間帶給學生一種朦朧煙雨的感覺,將一些江南山水美景有節奏地在學生的眼前展示,讓學生在優美動聽的旋律中感受不一樣的音樂美,帶給學生一種超凡脫俗的精神享受。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帶給學生一種美好憧憬的感覺,讓學生懂得民間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情緒表達以及心路歷程,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更好地融入,很好地把民間音樂融入當下音樂教育體系中。
(五)加強本土音樂教學,提高應用效果
高校生正處在一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階段,而優秀的音樂文化對學生的熏陶不僅是感官上的,同時也能在精神甚至人生價值觀賞影響他們。所以,在教學當中教師也可以相應地開展一些本土音樂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對民間音樂有屬于自己的理解,讓學生對中華民族產生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在音樂教育中,教師應該不斷地培養學生本身的民族意識,不斷地讓學生對民族音樂產生更加強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生活和音樂相結合。在鋼琴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要求學生正確地演奏和運用正確的指法技巧,使教學質量得到保障。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賞析一些民間鋼琴作品,讓學生對其中的一些精神進行挖掘,讓學生對作品的鋼琴演奏當中所體現的情感思想進行深入感受、討論,這樣就能讓學生真正地懂得民間音樂的獨特價值,引起學生重視,使民間音樂在鋼琴教育當中得到不斷的弘揚傳播。
(六)促進方法創新,提高應用效果
要想讓民間音樂在鋼琴教學當中更好地融入其中,除了以上五點,教師也應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應該結合實際的民族風格、民族特色以及時代背景來為學生更好地呈現民間音樂作品,讓學生更好地領略和體會民間音樂所具有的魅力,使學生對民間音樂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達到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貫徹當下素質教育的理念。
在這一過程中,在向學生傳授指法、情感、滲透文化的過程中,教師都可以選擇一首合適的民族音樂鋼琴作品,讓學生不斷地展現自己的創造性思維來完成作品改編,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化的激發。此外,也應該開展一些以民間音樂為主題的音樂交流會,不斷加強各個院校之間的學習、交流,使學生有足夠的展示機會。也可以將民族聲樂和器樂合唱融合在一起,以鋼琴為伴奏,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升演奏能力和鑒賞能力,使藝術的呈現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和多元,讓學生能夠不斷地加深對民間音樂的認知,使得民間音樂更好地導入到高校音樂教學體系中。
總之,在當前的鋼琴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進行演奏技能的培養,也應該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和文化知識,使學生的知識視野得到拓展,促使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所以,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將民間音樂有效地引入其中,深化民族意識、拓展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注重興趣激發、拓展本土教學、促進方法創新,使得民間音樂的應用效果得到不斷的提升,力求將鋼琴教學的價值最大化地突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