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表了一種穩定、全面和完整的秩序。中國人安于平穩居家過生活,不喜兵荒馬亂,只有安居樂業、子孫滿堂才是中國古人所想要的。數字“四”正是體現了中國人追求“四平八穩”的民族文化心理。
“四”一直貫穿于人們的生活文化當中
中國人對數字的情結,貫穿于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而在所有的數字之中,人們對數字“四”情有獨鐘。
“四”這個數,不但是純粹的序數和抽象的自然數,并且被人們看作是原始思維中最神秘、最獨特的數字。古人認為它能夠完全表示洪荒宇宙的時間與空間以及天之陰陽、地之剛柔的天地之體。
古人按照事物一分為二的陰陽變化法則,在天表示“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在地則指“太剛、少剛、太柔、少柔”。而且有了天,便有了春夏秋冬四時的時間之分;有了地,則有東南西北四維的空間之別。四時四維,一為時間一為空間,而且都是來自客觀世界。更有趣的是,它們可以聯系在一起。
《鹖冠子》中有云:“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時間空間,在這里巧妙地統一了,讓人不禁感嘆造化之玄妙。正是因為四時四維,才構成了天地的至大無比。也正是在這樣的觀念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形成了一套大家公認的體系。四象、四季、四氣、四神、四帝等自然崇拜、神靈崇拜和后來許多神秘活動,也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從文學意義上來講,“四”語言對稱、富有節奏、朗朗上口、言簡意賅。如“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生老病死”這樣的寥寥四字,就可以把人一生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高度概括,并通俗化。
在《辭海》中,與“四”相關的詞語,密密麻麻十幾頁,而古人在擬體描物時多喜歡對仗工整,因此多以“四大”形式出現。如:四大發明、四大才子、四大名著、四大名樓、四大奇觀、四大美食、四大名繡等。
隨著歷史車輪的滾動,“四”這個數字烙印在了車輪經過的每一寸印記上。
中國古代有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書法有四體:正書、草書、隸書、篆書;漢語字音分四聲: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大名琴:號鐘、繞梁、綠綺、焦尾;文房四寶:紙、墨、筆、硯;花草四君子:梅、蘭、竹、菊;中醫四診:望、聞、問、切。還有例如戰國四君子: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從這些數不勝數的例子中不難看出,在書籍、書法、字音、音樂、中醫、人物等之中都有“四”這個數字的烙印。
從古到今,“四”這個數字一直貫穿于人們的生活文化當中。
“四”體現了人們追求“四平八穩”的心理
中國人為何對數字“四”如此偏愛?
古人認為世界由四元素構成,“四”代表了一種穩定、全面和完整的秩序。從社會意義上來講是因為它普遍存在。中國古人安于平穩居家過生活,不喜兵荒馬亂,只有安居樂業、子孫滿堂才是中國古人所想要的。數字“四”正是體現了中國人追求“四平八穩”的民族文化心理。
數字“四”與我們的生活、文化息息相關,也與中國人傳統觀念和人生追求分不開?!八摹边@個數字從外表上來看對稱完美、四四方方、寬厚穩重、堅強正直,符合中國很多傳統美德。從內在看,它出現在人們生活文化的每一個角落,卻毫不突出耀眼,它僅僅是融入其中,既不像“九”作為數之極致供萬人膜拜,也不像“一”那樣事事冒尖爭個頭名。這正符合了中國人自古就奉行的中庸之道。古人大多數不喜動蕩不安,只希望安居樂業。所謂“父母在,不遠行”,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千百年前農業就成了中國人最重要的生活組成部分。歷朝歷代糧食的產量,都直接決定了人民是否安居樂業,也決定了統治者的根基是否穩固。所以古代人排身份地位的時候,有了“士農工商”這樣的排序。農民沒什么文化知識,追求的并不多,也不復雜。每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一家人在一起,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是他們最想要的“四平八穩”的安定生活。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古代交通很不發達,有時統治者一道命令,便使人遠行萬里,去到另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也許三年五載,也許十年、二十年。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離別之傷,才更顯痛苦。這樣的境況常常會令人產生一種強烈的孤獨感。因此人們總會借一些事物來抒發自己的這種情感,比如,有人喜歡吟詩作對,在字里行間釋放自己的情感哀愁。漸漸地,也使得中國人對數字中的偶數起了偏愛,因為人們認為偶數表示成雙成對的概念,可以避免單一的孤獨感。如詩中所說:“秋冬春夏離別苦,日月星辰映歸途?!贝蟛糠衷娙艘舱墙柚八摹边@個潛在數字來抒發自己的離別孤獨之苦。
人們對“四”也有偏見
雖然,人們對“四”很是偏愛,但并不是所有的“四”都是好的寓意。在中國民間,因為“四”與“死”的發音十分接近,許多人對這個數字也有點兒忌諱。比如,在喜慶活動中,盡量避免這個數字的出現;在酒店房間的編號中也故意跳過“四”這個數字,這于西方社會對“十三”的忌諱是類似的。
在數字發明以前,人們就開始活動了,當時人們還不會計時,早上太陽出現時,代表早上,畫第一道線;中午太陽最高時,畫第二道線,代表中午;下午再畫第三道線,代表下午;晚上人們畫第四道線;午夜再畫第五道線,代表午夜;到了天明,又開始畫第一道線。
后來數字出現后,1、2、3、4、5對應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段,晚上是危機四伏的時間,會有野獸出沒、蚊蟲叮咬。在黑暗中,人們經常被野獸吃掉,于是,“四”也就象征著一種死亡和恐懼。
雖然,人們對數字“四”有偏見,但是這改變不了人們千年來對“四”的崇拜之情,它往往和神圣吉祥、成雙成對聯系在一起。
(《壹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