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黃美燁
摘要:張元濟(1867-1959)是我國近代著名的出版家及教育家。從官場到商界,他不遺余力地奮斗六十余個春秋,為的是我國近代出版事業和文化事業,如他所言,“蓋出版之事可以提撕(攜)多數國民,似比教育少數英才為尤要”,“昌明教育生平愿,故向書林努力來”。出版與教育,本就不是分離的,更是互相促進,不可分割的關系,張元濟可以說是以出版扶助教育的第一人,是開辟草萊的靈魂舵手,為我國現代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關鍵詞:張元濟;教育;文化
一、創辦尚公小學,推動教育發展
尚公學校是張元濟辦的一所實驗小學,當時是為了的師范班的學員有演練的場所,也使教科書檢驗之地。1905年創辦,1907年正式命名為尚公學校。“尚公”意謂崇尚公共教育和公共精神。蔣維喬、莊俞、徐念慈、吳研因等均在此任職過校長,郭紹虞、葉圣陶曾在該校做教師。1910 年張元濟又創辦了養真幼稚園,附屬于尚公學校。學校設立了初等、高等五個年級,教學方面都用白話文。再剛開始只招收館內的職工兒女,后來又面向社會招生,館內教職工可以免費讓自己的一名孩子入讀。
在這里讀過書的職工方桂生回憶這樣說:“教導員都是國內師范學校的高材生,對小學教育有很多的經驗。學校的設備也比較齊全,有大會場、 圖書館、露天操場、攝影室等,還又園藝基地,可以給學生們種樹,栽花做自然科學實踐用。學生們的課余活動也十分豐富, 有學生社團,每學期組織幾次校內運動會,并常常舉辦文藝演出。雖然學費比 一般學校要高,但報名入校的人數還是比較多的。”
尚公學校已經存在了30年。它以良好的教學質量,雄厚的師資力量,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而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成為當時上海當地最好的學校之一。
二、開設師范講習班,培育新式教師
1905 年科舉廢除產生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師資匱乏, 師資質量堪憂,缺乏新式教師。張元濟擔心心小學教育的質量,堅決反對沒有教學經驗、教育方法的“一無所知之的秀才”當老師,并且認為教師必須由師范生擔任并且課程中必須設置教授法、管理法等學科,1905 年,商務印書館創辦小學師范講習班,宗旨是“簡易方法講習各學科,以養成小學教員之用”。1907 年停辦,兩屆師范講習班培養出一百名左右的畢業生。執教的有蔡元培,高夢旦、杜亞泉。等人。
三、開辦函授學社,覆蓋大多數國民
函授學社從 1915 年辦起直到抗日戰爭結束才停辦,科目從最開始的英文單科發展到國文、商業、國語、算術、圖書館學等,為了配合學員們而編制了函授刊物,《英語周刊》《函授雜志》等雜志期刊。并且由一批高素質閱卷教師如矛盾,周由廑等人。培育了大批品學兼優學員,代表人有復旦大學杰出學者葛傳規,教育家楊賢江。學社招生范圍之廣,辦學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專業之多,是其他函授學社難以追趕。函授學校也為我國函授教育的發展開了先河,同樣張元濟也是我國新世紀早期函授教育的創始人。
除了上述的尚公小學,養真幼兒園,師范講習班,函授學社,張元濟還先后辦過東文學社上海師范學校,藝徒學校,國語講習社,勵志平民夜校等。但在張元濟辦的一系列公益文教事業中,投入資金最多,成績與影響最大的,無疑是東方圖書館。
四、建造東方圖書館,提升民眾知識水平
張元濟創辦公共圖書館源于家學,先祖經營涉園藏書時,十分愿意把書拿出來供別人閱讀,張元濟早年創辦通藝學堂時就親自擬定了各項學堂章程,其中有一項是《圖書館章程》,第一條規定,非學堂人員也可隨時入館觀覽。東方圖書館的建造雛形是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中的圖書資料室。1909 年,資料室改名為“涵芬樓”,1926年在此樓的基礎上,擴建了著名的東方圖書館。藏書豐富多樣并且每天下午都會準時對外開放,每年年接待的讀者 多達4 萬多人,成為全國人民都向往的地方,還被譽為東方第一圖書館 。
五、整理古籍,傳承民族文化
張元濟學貫中西,提倡“西學”,對“中學”更視為民族的根,是維系國民思想精神的源泉。然而“自咸同以來,神州幾經多故,舊籍日就淪亡,蓋 求書之難,國學之微,未有甚于此時者也”大量珍貴的文化典籍被列強搶掠,被戰 火化為灰燼,國學凋日漸零,于是張元濟開始了搶救古籍,保護國粹,為古書續命的的行動。而促使他為古書續命的想法是“睹喬木而思故家,考文獻而愛舊邦,知新 溫故,二者并重”的精神驅動。他整理、編校、影印古籍,為了挽救文化遺產,為了學者解決求書困難,張元濟在退休之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這里。并且出版了《百衲二十四史》、《四部叢刊》。國學大師張舜徽稱贊《百衲二十四史》為全史中最標準的作品。文學泰斗王紹也說無論從它《百衲二十四史》校勘的規模,或者是從校勘認真程度來考察,都是明清以來匯刻全史從未有過的。
參考文獻
[1]選自《張元濟詩文》
[2]柳和城,陳夢熊.張元濟的出版宗旨和他的教育思想[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04):58-64.
[3]徐致靖《保薦人才折》,翦伯贊等編《戊戌變法》第二集,神州國光社 1953 年版
[4]張蓉《商務印書館與清末新式教科書的發展》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學版) 2001 年 4 月第 3 卷第 2 期 68 頁
[5]王云五《本館與近三十年中國文化之關系》《商務印書館九十五年》商務印書館1992
[6]蔣維喬《編輯小學教科書之回憶》《商務印書館九十年》商務印書館.1987.57 [7]《張元濟書札》
[7]周武. 張元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
[8]宋曼瑛.張元濟與新文化運動[J].圖書館雜志,1982(02):54-56. [10]張云珂. 出版家張元濟的文化追求[D].南京師范大學,2017.
[9]茅海建.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帝召見張元濟[J].社會科學研究,2008(05):140-145.
[10]張云珂. 出版家張元濟的文化追求[D].南京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