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具體編輯工序較為多元,常有初選題、組稿、再審讀、加工、編排及校樣六個步驟。其中,報紙的版面編排屬于編輯工作的重要部分,其在既往工序中鮮少被關注,而伴隨新聞媒體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眾多媒體逐漸意識到報紙“第一深刻印象”的關鍵性,即一份報紙可否高效吸引讀者的積極性,將直觀影響報紙的趨向發展。
關鍵詞:報紙版面;視覺沖擊力;藝術技巧;探析
引言
當前社會發展階段下,眾多類型的報紙都愈發注重編排巧思,只為更高效突顯出報紙對讀者的強大視覺沖擊力,當然,這對報紙編輯而言,也同屬于亟需嚴苛歸總及熟練掌控的一項必要技巧。
一、精心嚴選報紙版面頭條
對報紙版面而言,其直觀呈現時并非只是一類藝術或一門學問,有時,更是一種政治。伴隨社會生產力提升以及社會革新發展,報紙這類大眾化傳媒應運而生,其產生的主要目標就是對受眾群體傳送新聞訊息,以及實時記錄社會內發生的相關事件等,而它最為關鍵的要務以及受眾讀者最為關注的,依然還是國家政治層面的事件。作為一位報紙編輯,在從眾多收集稿件內擇選進行傳播的稿件期間,應時刻保持一種頭條意識,而唯有精心嚴選出一篇影響力較大的頭條稿件,才能更好地發揮出超過數篇奇趣小新聞的價值效用。
頭條屬于稿群中“精華文章”,若對其進行更突出地編排,就會發揮出更大化的顯著效用,而該過程對報紙編輯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不只是考核編輯對新聞的敏感度,還對其新聞事件觀察與編排,以及運用新聞規律詮釋黨政策等能力有較高標準的要求。
依照社會民眾自上至下、自左向右的閱讀慣性,一份報紙的最重要版位即是左上角的位置,這也同屬于頭條安排的區位,因而,報紙頭條亦是受眾讀者最注重的位置。對此,為極大激發起讀者對報紙閱讀的主觀積極性,順勢經營妥善專項的頭條位置,以及有機選稿與刊登受眾讀者更為關注的實需新聞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新華社曾編排發布的這篇《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動》短則通稿,其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在實踐編排既定稿件期間,差異類型報紙實際呈現也不相一致,《人民日報》的相關編輯將這則消息置于頭版頭條的關鍵位置,還適時增添的花邊進行優化處理,這極大強化了受眾讀者的積極關注度,也能動引起了國際相關媒體的高度關注。當然,同時也有其它報紙進行報道與刊印,但更多是將其規劃為普通的稿件進行基礎編排,而關于該維度的差異化做法,恰好也實際表現出涉及編輯政治思想水平的優劣。
二、對稿件標題的精心編寫
新時期下,報紙媒體也應勢革新,譬如,由傳統的一張報幾個版塊轉變為當今的“厚報”幾十個版塊;由既往的受眾側重性讀報時代,逐漸轉變為如今的淺閱讀“讀題時代”等等。當對應編輯可將實質報紙傳送至讀者受眾手中,卻并不能要求或者強迫讀者進行閱讀,基于該類境況,為了進一步促進受眾對象進行對報道地閱讀,編輯工作者可有機編寫更出彩的稿件標題。相對而言,一個別具風格的精彩標題,常能更積極地吸引讀者進行更深入地閱讀;而一個缺乏新意的普通標題,則很難激發起讀者的閱讀積極性。對此,為了進一步增強讀者對報紙閱讀的視覺沖擊力,編輯人員就應當特別注重對傳播稿件的標題制作環節。
報紙標題具有多元且重要的價值效用,譬如,其對具體的新聞內容有客觀評價與導向的效用,與此同時,還會直觀化吸引讀者深化閱讀以及“粉飾”報紙版面等優勢效用。因此,編輯工作者在實際稿件優化處理過程中,應巧妙設計與制作扣題且充滿新意的標題,以有效確保稿件文題準確的基礎上,所展示的觀點明晰、生動形象,以及動態感與情感兼具等,從而更大化地吸引受眾群體的閱讀積極性。
而所強調報紙版面的視覺沖擊力,即就是加固受眾的“主觀閱讀印象”,而稿件的標題即是報紙版塊的“門面”,這塊“門面”的精細化制作,常可以潛移默化中吸引更多的讀者。而想要考量一份報紙辦得優劣狀況,只要上街角的閱報欄觀察就可獲得答案,其中哪一版面駐足注目的路人越多,就表明哪一版面更吸引受眾深入閱讀。
三、時效性地進行圖片應用
伴隨多樣電子媒體形式的產生與發展,傳統平面媒體的市場競爭力日漸加大,該境況下的“讀圖時代”順勢而至,這使得報紙媒體受到愈發激增的壓力,而為了更好地應勢發展,平面媒體亟需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革新發展,而更具時效性地優化運用圖片素材美化報紙版面以及吸引更多的讀者,已然成為當前社會發展階段下的必然趨勢。相對而言,一幀唯美的圖片不僅能極大提升受眾對象的視覺沖擊力,還可使更多讀者在鬧市的報亭以及令人眼花撩亂的多類型報紙中,瞬間發現附精美圖片的報紙,這對于相應的編輯而言,也是實際衡量優秀報紙版面的基準之一。
例如,慣常以大篇幅圖片吸睛,同時搭配以深度報道的《南方周末》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比如其在早些年前刊登過關于黑瞎子島回歸主題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占據一版的頭條位置,并且搭配文章內容附上了占據整個一版1/3的大照片,該稿件文章的標題采用豎題的形式,名為“秋夜里,黑瞎子島悄然回歸”,對應編輯將其編排至附圖的左側,整個涉及正文篇幅較短,內容在一版僅占有幾百字,后續文字轉至二版。而這張附圖采用蘭黑色基調,通過鐵絲網橫亙在圖片中央,直觀呈現出中俄重新劃定的邊境線,整體圖片遠超出照片新聞的示效,不僅使讀者形成了較大的視覺沖擊力,也同時凸顯了報道新聞的主題。
四、結束語
相關數據表明,受眾讀者70%的信息是運用視覺接收的,即“看”在“讀”之前,而與文字表述風格相異的圖片等又可對讀者的視覺形成不可復制的沖擊力,因此,編輯稿件時“圖文兼具”、交互關聯等十分重要。另外,影響平面媒體—報紙的視覺沖擊力,也并不僅限于上文中的三種意識,編輯人員還須發揮自身積極性,巧妙靈活地應用各類報紙版面要素,譬如字體、色彩、版面布局等,以更高效地提升讀者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楊妍. 芻議視覺傳達設計創新思維的內涵及原則[J]. 藝術品鑒, 2019(9).
[2]安嘉凈. 圖形符號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信息交互芻議[J]. 藝術科技, 2019(8):169-169.
作者簡介:王興林(1978.4-)男,漢,籍貫:四川梓潼,職務:記者部副主任/職稱:編輯,學歷:大專,研究方向:讓報紙版面形成視覺沖擊力——芻議編輯工作的藝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