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樹發 周嬌嬌
摘要:合唱指揮專業不僅需要較高的專業素質,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不斷通過舞臺實踐的訓練,心理素質才能不斷提升,有利于發展培養優秀的合唱指揮專業的學生。
關鍵詞:合唱指揮;舞臺實踐
舞臺實踐是合唱指揮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有具備豐富的舞臺實踐經驗,才能更好的促進其專業水平的提升。舞臺實踐與合唱指揮專業之間存在著必不可分的關系,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1]。
一、舞臺實踐與合唱指揮專業的關系
1.舞臺實踐的含義
舞臺實踐是將所學系統理論知識用于實際,通過表演的方式呈現給大家.通過舞臺的表演可以有效的對教師教學成果與學生學習成果進行有效的檢測與評價。
2.二者的關系
合唱指揮學習主要由課堂教學和舞臺實踐二者組成,課堂教學是向學生傳授理論方法和技巧知識的過程,而舞臺實踐是運用理論知識于實踐,并在實踐中求證知識、積累經驗的過程,二者是相互統一、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完美結合的關系。
二、合唱指揮專業學生的舞臺實踐要求
1.良好的臺風和指揮姿勢
(1)良好的臺風。舞臺的臺風指的是表演者在舞臺上面的臺步、站位、目光、形體動作、服裝、化妝等的總稱[2]。它反應出一個優秀演員的一種自身修養與良好素質。優秀的演員往往通過一些眼神的交流,肢體的動作,不知不覺的將自身情感融入到作品之中,完美的表現出來,讓聽眾陶醉在音樂的海洋中,顯現出一種完美的舞臺效果。指揮的舞臺臺風一般體現在上下場、作品表演以及謝幕等幾個方面。
(2)良好的指揮姿勢。指揮的姿勢要自然,站立時兩腳平行于兩肩,指揮時,肘與手自然而適度地外抬,“預備姿勢時”,雙手向前伸出來,根據合唱隊陣容的大小,以及歌曲的基本力度,調整手勢的高低以及雙手距離的寬窄[3]。指揮的手一定顯得大方得體,有力量,有包容感。都說一個合唱隊的靈魂是指揮者,那么指揮者的靈魂就是雙手,這個雙手的運用不但需要掌握控制力度,還需要與音樂的氣息情緒相結合。指揮時,手掌通常有點像握著一個球,朝著下前方,呈半圓形自然地張開,自然的靠攏,其力點仿佛在中指或食指的根部,手的動作傾向有些像“拍排球”[4]。指揮過程中動作簡練大方,準確表達歌曲思想內涵,體現出準、省、美的原則。
2.自然的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指的是指揮通過眼神、面部表情、口型和手勢等一系列肢體動作表現出來的范疇。在合唱表演過程中,應重視肢體語言的表現,它是舞臺表演的一部分,也是一個重要環節,是為輔助合唱表演而服務的。所以,肢體語言是合唱需要的補充,恰到好處的運用肢體動作,是為音樂表演畫龍點睛,合唱指揮要充分運用肢體語言,對合唱隊員進行提示。
眼神。在表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眼神的交流,反映出喜悅、悲傷、憤怒等情緒,不同的眼神反應不同的內心情感。合唱中眼神有以下幾種:提神、瞪眼、撇眼、羞眼、轉眼、媚眼、憤眼、驕傲眼、愣眼、吃驚眼、歡笑眼、驚喜眼、喜愛眼、哀盼眼、遠眺眼等[5]。分別掌握不同眼神的方法后,再結合面部表情運用到舞臺實踐的表演當中。
面部表情。人們往往表達內心情感的時候,面部表情會隨內心情緒的變化而變化,在我們學習合唱的過程中也更加突出。面部表情會影響唱歌的質量和舞臺表演的效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面部表情有喜、怒、哀、樂、驚、恐、憂等表現,在合唱過程中面部表情要根據作品所表達的涵義去及時轉化,與內容相結合。恰當運用表情會讓舞臺富有生機,更具表現力。
口型。口型在合唱中至關重要,關系著吐字的準確性、唱歌的位置、共鳴等。口型的大小要保持一個自然舒服的狀態,感覺像打哈欠一樣。如果口型張的太小,這樣容易使聲音出不來,沒有穿透力,聲音全在口腔里面,相反,如果口腔張的太大,會導致聲音不集中,這兩種都是不正確的口型。口型的大小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演唱者的需要進行相對應的調整。
手勢。手勢是一種肢體無聲的語言,在合唱表演中更為突出。通過手勢不僅能夠讓演唱者表達思想情感,還能夠給人視覺的享受,渲染活躍的氣氛,使表演更具有感染力。但在合唱團體中,因人數及隊形的因素,手勢運用的較少。
3.培養良好心理素質
在舞臺表演過程中,緊張的“情緒”是必然存在的,如何去克服緊張的“情緒”做到收放自如,這需要表演者具有臨場發揮能力。在每一次的演出過程中多積累經驗,總結反思,多去參加一些社會團體活動、舞臺演出活動等,鍛煉自己,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三、舞臺實踐對合唱指揮專業學生的重要性
1.積累有效的表演經驗
經驗是社會實踐活動的產物,是人頭腦中對客觀事物的反應,舞臺的經驗是表演者在舞臺的實踐過程中慢慢積累的,其中包含演出時自身的一種狀態、與合唱隊員的互動、舞臺的表現、對舞臺突發情況的處理等。舞臺實踐能夠增強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多次重復中慢慢適應舞臺、總結實踐經驗,將合唱歌曲的靈魂表現得淋漓盡致。
2.提高專業技能水平
對于學習合唱指揮專業的同學來說,不僅要學習合唱的技巧,還要有指揮及理論作為基礎。因為一首完整的作品需要你先有一個簡單的了解認識,通過對詞曲作者及作品的了解,再結合所學專業技能通過舞臺實踐的方式呈現在舞臺上,可以通過聽眾的掌聲或評委的點評知道自身的不足,得到老師的點撥,然后加強訓練,久而久之專業技能水平就會有明顯的提高。
3.增強舞臺表現力
舞臺表現力來說是指揮對作品情感的一種流露,是由內而外的情感抒發。表現力是一種意識的體現,需要我們用肢體語言去表達,在最初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可適當模仿名家的指揮動作、眼神交流,但最終需要自己用最真摯的感情去理解好每一首作品,通過日積月累形成屬于自己的表現力,以達到質的變化。
四、結語
舞臺實踐對于合唱指揮專業學生的重要性是值得肯定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應將它作為學習的重點,只有通過一次次的實踐,克服種種困難,才能更好的融入到舞臺中,將所學理論知識與舞臺實踐相結合,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談愛芳.合唱與合唱指揮簡明教程[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02
[2]解翔.聲樂藝術與歌劇表演[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8,05
[3]鐘維國.童聲合唱的訓練與指揮[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4]文思隆.《合唱指揮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選(增訂版)》[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許娜.聲樂表演要素及其藝術實踐[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7,05
[6]鄭曉光.試論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藝術實踐”的學術價值[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