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咪咪
摘要:博物館是了解一個地區歷史、文化的重要渠道,它能在立足館藏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開發和經營文化創意產品。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軟實力的高度重視,大力提倡發展文化產業,蘇州博物館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產業政策不斷完善,本文在考察蘇州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蘇州博物館文創產業成功的經歷,希望能夠帶給其他地方博物館以借鑒和指導。
關鍵詞:蘇州博物館;文創產業;歷史
如果說故宮博物院走的是賣萌路線,那么蘇州博物館則通過紫藤樹種子等特色產品的宣傳,走向江南“婉約派”的路子。蘇州博物館文創商店旗艦店在國際博物館文創節前夕正式入駐天貓平臺,在保持淘寶網店風格原有的基礎上對全面店鋪進行了升級和裝修,以更加清新秀雅的頁面來展示蘇博水墨江南溫婉的蘇式意趣。除了入駐電商平臺之外,蘇博還曾和阿里巴巴合作,在蘇州舉辦了以“型走的歷史”主題的時裝秀活動,從而使博物館的現代活力有所煥發。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蘇博文創產品銷售了近1400萬元,幾乎每年都有40%左右的增幅。下面將簡要介紹蘇州博物館成功的經驗,希望能帶給其他地區以指導和借鑒。
1、重視當地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
蘇州作為江南首郡,在南宋時期除了都城,它就擁有最高的行政級別!到后來,馬可波羅稱它為東方威尼斯。清朝時期,與北京,漢口,佛山并稱為全國商業中心,他們四個合稱“天下四聚”!蘇州是當時東方最為繁榮的商業城市和工業城市之一,其歷史文化資源之豐富不言而喻。蘇州博物館在文創產品開發方面十分重視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一系列擁有當特色的文創產品。例如 2014年5月18日,蘇州博物館為了配合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推出了一款經典的文創產品------“國寶味道之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這是國內博物館中第一個利用館藏來設計食品類產品的先例。又如“衡山杯”是根據“文徵明特展”而設計的文創產品之一。產品設計構思是將文徵明的“衡山”印章的圖案設計在杯子底部,整個杯子做成文徵明印章的造型,再加上選用汝瓷的表現形式,使杯子不僅與文徵明的文雅之氣相貼合,而且整個產品的調性也具有文人氣質,將蘇州地區一貫的雅致展現地淋漓盡致。
2、江蘇省對于創意產業的重視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貫徹落實科技創新大會的部署和要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文化軟實力建設邁上新的臺階,充分發揮創新在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和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加強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根據《江蘇省關于加快推進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型省份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等有關規定,江蘇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舉措,鼓勵各級政府要把文化產業納入財政資金扶持的重點領域,進一步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通過貸款貼息、項目補貼、獎勵、補充資本金、設立基金、擔保等方式,支持文化產業重點項目,支持文化領域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支持大宗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出口等。繼續安排省級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并隨經濟發展和財力增加,逐步擴大資金規模。重點扶持創意設計廣告會展等行業中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影響力大的文化產業項目。同時,相關領域的專項資金應把文化產業作為重要內容給予支持。將文化產品和服務納入政府采購范圍,鼓勵并促進我省預算管理的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優先選用我省自主創新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產品與服務。來大力推動文創產業的發展,這無疑給蘇州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也成為推動文創產業發展的一大宏觀政策優勢。
3、發揮人才資源優勢
根據調查發現,前來蘇博參觀的觀眾大多數是被吳文化吸引而來的年輕人。因此,在策劃和設計產品時,蘇州博物館文創部會傾向設計年輕人喜愛的產品。經實踐證明,這種策略是被市場認可的。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離不開與藝術設計相關的專業人才,人才興則產業興。自古以來,江蘇省就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好地方,共有大學24所,專科類院校17所,本科類院校7所,其中著名大學有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常熟理工學院等,這些學校能夠培養一批又一批年輕有活力并且思維緊跟時代潮流的高素質人才,這也是蘇州博物館文創產業飛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成立專門文創工作小組
蘇州博物館在2013年的時候成立了專門文創工作小組,這是由一批具有較高藝術修養的藝術家組成專門工作小組,他們大多接受過專業的藝術教育,同時懂得深厚的歷史文化知識。他們在認真分析蘇州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現狀的之后,進而設計了一系列具有蘇式情懷,設計獨特的文創產品,不僅如此,他們對文創產品的定價也做了積極的調整,此后,文創產品的價格從幾元到幾百上千元不等,使人人都能買的起精美且富有新意文創產品,文創產品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
結語
在《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第一次將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當作我國文化產業的首要任務,近幾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也呈現出強勁的勢頭。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媒體的加持,文化創意產業的水平和質量得到了提高,也印證了文創產業必將會有長遠寬闊的前景。然而,起落浮沉的堆疊才是產業發展的常態。保持“工匠之心”,才能殺出文創產業這片“江湖”。希望各地博物館能夠借鑒蘇州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館等的成功經驗,深入挖掘當地文化資源,蓄力當地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