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圣潔
摘要:本文主要通過運用何莽的特色小鎮康養旅游者的需求研究的理論來指導贛州特色小鎮的建設,希望能夠幫助贛州市的31個特色小鎮找準屬于自身未來的發展定位,增強自身競爭力。
關鍵詞:特色小鎮;康養;旅游
一、研究背景
康養產業首先目標人群很廣、康養旅游者正呈現逐步上升趨勢,而且一般康養旅游停留時間較長,所以康養旅游者很容易產生購買房子的想法。所以與其它特色小鎮相較之下,康養特色小鎮對大眾而言品牌偏好度更高一點。
二、贛州市特色小鎮發展狀況
1.贛州公共服務發展相對滯后,對特色小鎮的跟進也不夠全面化,一方面是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特色小鎮規劃范圍內面臨著較大的“兩違”整治。還有空心房拆除,農村垃圾治理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壓力,而且水電,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需要提升。贛州市大多數的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首先特色小鎮應是一個社區,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2. 贛州作為欠發達地區工業基礎薄弱,培育支撐特色小鎮長遠發展的產業存在一定的現實困難。因而不少縣不得不依托當地生態環境選擇休閑旅游業為特色產業,但對休閑旅游業的定位相對不夠精準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份兩點,一方面,休閑旅游項目同質化較為嚴重,隨著贛州市統一部署的特色小鎮建設工作全面鋪開,部分現代特色產業認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跟風現象。
三、康養旅游特色小鎮的必備條件
1.自然環境
根據國家旅游局的定義,康養旅游是指通過養顏美體、營養膳食、修身養性、關愛環境等各種手段,使人在身體、心智和精神上都能達到自然和諧的優良狀態的各種旅游活動的總和。[1]第一調查網于2006年對我國生態養生旅游市場做了一次系統的網絡問卷調查,會及可能會選擇生態養生旅游的被調查者分別占42.1%和49.5%, 兩者之和超過被調查者總體人數的90%, 選擇可能不會和肯定不會的分別只占2.6%和1.7%。[2]這也透露出, 隨著人們對于康養旅游中最首先考慮的就是生態問題。而且很多的專家學者通過實地調研過后都認為首先把優秀的生態環境質量放在康養旅游的第一位。[3] [4] [5]2017年公布的贛州市第一批特色小鎮共有20個、18年公布的第二批特色小鎮11個,其中有兩個小鎮生態環境優美,最滿足發展康養旅游的先決條件。分別是贛州虔心小鎮森林康養基地和全南大岳筆架山森林康養基地,二者的原生態森林得以保存、四季如春、空氣清新干凈,久居令人身心舒暢。
2.憶舊情懷
久居城市的康養旅游者最希望看到的除了優美的山水風光之外,就是忙碌繁雜的城市生活中所沒有的情懷。有些康養旅游者是對踏實恬靜田園生活的向往,希望從而找到內心的安寧。還有更多人是對以前生活方式的一種懷念,包括從前小時候生活過的老房子,睡覺的床,燒飯的土灶等,將這些可以喚起游客內心深處最細膩的情感東西作為旅游吸引物。所以特色小鎮的建設在建筑方面, 放在首位的是還原其舊貌,這些舊貌是鄉愁的代表。虔心小鎮的古法榨油坊、土窯燒雞、傳統客家腐竹制作都是通過這些舊時的東西,不僅喚起了游客心目中的“曾經”,也可以讓旅游者品嘗到地道正宗的美食。懷舊旅游將以為游客提供一種全身心投入的體驗式模式來滿足游客精神需求而更加受到市場的青睞。[6]
3.社會交際和文化體驗的滿足
康養旅游具有社交屬性,通過舉辦養生知識講座、養生快問快答知識競賽來營造康養文化氛圍或者大家一起通過合作協力完成的群體性活動,比如瑜伽、舞蹈、等多人合作的有氧健身運動來增加社交圈。康養旅游者通過這些活動既能增強體魄,還可以認識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或者增進親友之間的感情。贛南臍橙小鎮通過農業采摘使康養旅游者獲得田園文化體驗,寧都小布茶香小鎮通過采茶、制茶、品茶讓游客獲得茶文化體驗。這些文化體驗是切實能夠增加游客的參與度,進而才有可能提升游客的滿意度。
4.康養設施和休閑娛樂設施
對于康養旅游者來說自然也是少不了一些醫療技術設備,可以主推中醫特色理療包括按摩、推拿、針灸、刮痧可以調理身體,排毒養顏的。Spa館和石城縣大畬溫泉小鎮的溫泉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康養設施,當然還要必備一些放松身心休閑娛樂的比如說臺球桌、飛鏢、卡拉ok、電影廳等硬件設施。但這些硬件是建設一個康養特色小鎮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建設和運營好康養小鎮, 更需要在軟環境上下功夫, 尤其需要培育康養的氛圍、居家熟悉感及依托康養的社交活動等, 這些人文環境才是康養旅游小鎮建設的靈魂。[7]
結語
贛州市總體來說擁有得天獨厚、景色優美的自然風光,適宜發展主打康養的特色小鎮。綜上所述,特色小鎮的建設方面應特別重視人文養生環境的建設,才能提升康養旅游者的體驗質量。康養旅游者首先會選擇人文熟悉度比較高、文化交流上不會吃力,且距自己的慣常居住地較近之處,主打康養旅游的特色小鎮在營銷方面最重要的是考慮如何有力吸引周邊城鎮的康養旅游者。打造品牌,首先構建出社會對康養旅游的社會認同感,再其次就是將自己的品牌推廣出去,就可以進一步的擴大客源市場。
參考文獻
[1]楊振之.中國旅游發展筆談——旅游與健康、養生[J].旅游學刊,2016,31(11):1.
[2]Chee H L, Whittaker A, Yeoh B S A. International medical travel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national mobility in Asia [J]. Asia Pacific Viewpoint, 2017, 58(2): 129-135.[3]楊光. 生態養生旅游開發(下)[N]. 中國旅游報,2006-06-26(007).
[4]魏軍,張春花.生態養生旅游產品開發初探[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8(09):853-854.
[5]張金霞,羅安寧.生態養生旅游核心競爭力初探——以靈龍峽(湖北遠安)生態養生旅游景區[6]劉溪辰.懷舊旅游綜述及其開發探索[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9-10.
[7]何莽.基于需求導向的康養旅游特色小鎮建設研究[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5(02):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