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路路 吳曉毅 魏增慶 王爍 隋軒
摘要:“一帶一路”是黨中央總攬全局做出的重大決策,共建“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文件正式發布,立刻獲得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響應。如今,“一帶一路”的立體布局日趨清晰,同沿線國家發展規劃的對接不斷取得進展。“一帶一路”也作為中國首倡、高層推動的國家戰略,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屹立于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是國際合作的新平臺。“一帶一路”戰略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是國家的戰略性決策,體現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
關鍵詞:一帶一路;筑夢中國
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五周年座談會上說了這么一段話: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們要具備戰略眼光,樹立全球視野,既要有風險憂患意識,又要有歷史機遇意識,努力在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把握航向。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展出發提出來的,也符合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國人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占據了國際道義制高點。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1. ?“一帶一路”
千百年來,從驛站到港口,從陸地到海洋,中國人為構筑一條條連接東西方商路的努力,從未停止。從西漢的張騫出使西域到明朝的鄭和下西洋,開創古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偉大旗幟,積極主動地與沿線國家進行經濟合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在曾經的世界版圖上,亞歐大陸勤勞勇敢的人民,用雙腳和船只探索出多條連接亞歐非的貿易和人文交流通途。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
1.1 “一帶一路”起源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同年10月,習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提出,中國愿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由此,穿越千年、綿延萬里的古老絲路又重返全球視野。如今,“一帶一路”經過了整個亞歐大陸并連接上了非洲、大洋洲等地,近半個地球上的陸地都被聯系了起來。“一帶一路”帶動了中國及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并進一步加強了各國之間的聯系。“一帶一路”戰略,既要讓中國富起來,又要讓世界富起來。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強國富國藍圖啊!這些年來,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組織的努力下,“一帶一路”正逐漸從理念化為行動,從愿景化為現實,未來一片光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互學互鑒的基礎上推進人文交流,實現民心相通。
1.2 “一帶一路”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這一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愿望,提供了一個包容性巨大的發展平臺,能夠把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同沿線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
順應中國要素流動和轉移的需要。到2014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順應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中國早期的對外開放可以說主要針對的是發達國家和地區。而今,中國的經濟面臨著全面轉型升級的重任。長期建設形成的一些產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許多處于發展中的國家卻面臨著當初中國同樣的難題。
推動多邊合作。“一帶一路”戰略將是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中日韓自貿區等國際合作的整合升級,也是我國發揮地緣政治優勢,推進多邊跨境貿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2. ?筑夢中國
看著《一帶一路》紀錄片,鐵路、公路從修建到竣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從紙張上的言論到正常運行,商業合作基地從動土挖掘到設施完善,發電站從雛形到如今給鄰國帶去光明,港口從運輸困難到如今貿易便利。我心中充滿驕傲與自豪,這些工程的完成不僅代表著中國如今的技術在不斷創新發展,同時也推動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友好往來,在互利共贏的同時,為鄰國帶去能量與信心,也帶去綠色和希望。
歷史告訴我們,誰能促進互助與流通,誰就能繁榮昌盛。從古至今,無論是古時的絲綢之路,亦或是現代的一帶一路,都為中國的經濟帶來了十分深遠的影響。我慶幸我生活的國家是如此的繁榮昌盛,我更對那些為了筑夢中國而努力奮斗的人們充滿敬意。中國夢,我的夢。國家夢想的筑造是要靠我們這一代去傳承,去延續的。古絲綢之路和如今的一帶一路的出現,讓中國繁榮昌盛的夢想藍圖更加清晰的展現在世人眼前。筑夢的過程代表了中國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穿越了歷史,連接了古今,而我們是歷史的見證人,更肩負著將中國夢變成現實的責任。
結語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不僅有機遇也充滿了挑戰,需要我們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并未雨綢繆。“一帶一路”戰略是個綜合性的超級戰略,是一種全新的各國合作、發展、建立增進友誼的中國式的解決方案和游戲規則。這也是完全由中國主導的游戲規則,這個規則的建立與實施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一環。曾經駝鈴聲聲、舟楫絡繹的絲綢之路,正在重現活力、大放光彩,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要做的就是肩負使命并使命必達。
參考文獻
[1] 劇錦文 經濟日報[N]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15/4/2 第13版
[2] 王義桅 “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M] 人民出版社2015
[3] 馮并著 “一帶一路”全球發展的中國邏輯[M] 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4] 劉衛東“一帶一路”戰略的科學內涵與科學問題[J].地理科學進展,2015,34(5):539-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