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旸平
摘要:CAFTA與NAFTA都是在經濟全球化中出現并發展起來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兩者間有很多相似之處,但與NAFTA相比,CAFTA是一個更加松散的組織,其爭端解決機制也有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而本文以NAFTA的爭端解決機制為借鑒,從適用范圍、爭端解決方式、執行機制這三個方面,比較了兩者的異同點,從擴大適用主體、設立專門機構、增加仲裁復核、建立懲罰機制四個角度對CAFTA的爭端解決機制提出完善建議。
關鍵詞:CAFTA;NAFTA;爭端解決機制
一、引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是亞洲最重要的區域性經濟組織,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是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建立的標志性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在自由貿易區的經濟交往中國家間經濟糾紛在所難免,而自貿協定中的爭端解決機制則可以解決糾紛,維護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由于CAFTA爭端解決機制是以協調為中心,在程序設計和運行中難免存在一些弊病。NAFTA是多元調整的爭端解決模式,其建立了6套爭端解決機制分別應對不同情況,這對CAFTA爭端解決機制的完善有一定借鑒意義。
二、CAFTA與NAFTA爭端解決機制的對比分析
(一)適用主體范圍不同
NAFTA協議中投資爭議解決程序適用于因締約方違反協定義務,致使投資者遭受損失的情況,從主體范圍看“原告”是投資者,締約國是“被告”,投資者一般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或其他法律實體。因而NAFTA爭端解決機制的適用主體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法律實體及國家。
CAFTA的《爭端解決機制協議》第4條規定:“起訴方”及“被訴方”都須為《框架協議》的締約方。由此可知,NAFTA爭端解決機制的主體必須為成員國。換言之,直接參與并承載了大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貿易及投資活動的自然人和法人被排除在爭端解決機制的適用主體之外。這樣的主體范圍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投資者的積極性。
(二)爭端解決機制內容不同
1.關于磋商和調解
NAFTA 條約規定,爭議投資者和爭議締約方被要求首先通過磋商或談判的方式解決爭議,當磋商程序不能達到一個令雙方滿意的結果時,任一方都可以要求自由貿易委員會召開會議,使用技術顧問或專家提出建議。CAFTA 爭端解決機制沒有常設的管理機構,其調解或調停缺乏相應機構支持,實質上是放任爭端當事方共同選擇任何人士或組織來充當調解或調停人,極易使調解或調停陷入困境。
2.關于仲裁復核制度
NAFTA建立了特別異議程序,如果一個國家認為專家組有偏見或超過了它的職權,它可以就專家組的裁決向特別異議委員會提起上訴。特別異議委員會應在90 日內做出決定,這一決定有最終的法律效力,爭端方不得尋求上訴。CAFTA協議規定,仲裁庭裁決為終局,對爭端各當事方有約束力。CAFTA遵循了仲裁“一裁終局”的通常做法,但該協議對出現違法仲裁的情況沒有設置相應的糾正或補救程序,可能會因此產生不公正的結果,而爭端當事方利益受損卻得不到救濟,可能會引發更大的貿易戰甚至政治爭端,若出現這一結果,則會與爭端解決機制或是協定本身的制定目的相違背。
(三)執行與懲罰機制不同
NAFTA的爭端解決機制最獨特之處在于環境和勞工爭端解決機制中將罰款作為制裁措施。專家組可決定對未能有效執法或未能完全履行的被訴方征收貨幣執行金,該執行金將作為基金用于環境保護或增進其環保法規或勞工法規之實施。CAFTA協議中規定了執行程序,但該程序建立在被訴方自愿履行仲裁庭裁決的假設基礎之上。在執行過程中若出現如合理期間的確定,仲裁庭建議措施與《框架協議》的規定存在分歧等問題,應提交原仲裁庭決定。
裁決的順利執行對當事方的利益至關重要,NAFTA用罰金提高履行方的違法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對被訴方自覺履行裁決起到激勵作用。反觀CAFTA既沒有像NAFTA那樣設置懲罰機制,也沒有任何執行監督,因而其裁決執行的效果值得關注。
三、CAFTA爭端解決機制的完善建議
NAFTA最大特點在于通過多套爭端解決機制來處理區域內各種不同類型的爭端,相比之下,CAFTA的模式相對滯后,因而筆者借鑒NAFTA的經驗,對CAFTA的爭端解決機制提出以下完善建議。
(一)擴大爭端主體范圍
CAFTA《爭端解決機制協議》中的爭端當事方僅指東盟成員國和中國,企業和個人都被排除在爭端主體之外。而政府利益與個人利益未必一致,且政府有可能為了穩固政治經貿合作關系而犧牲個人利益,這樣難以對私主體進行有效的保護。而且政府代為出面解決,容易使貿易爭端上升到外交高度,問題擴大化更不利于爭端的解決。所以在投資等一些與私人利益相關的合作領域所產生的爭端,CAFTA 體制應做出特殊規定以保護私主體的利益。
(二)設立專門的爭端解決機構
CAFTA未像NAFTA那樣設立專門的爭端解決機構,也沒有WTO那樣的專家組和上訴機構,締約方之間的爭端完全依靠自身解決,缺乏效率。同時,不同區域內發生的爭議都有其獨特之處,若在NAFTA區域內常設一個爭端解決機構,其更了解成員國間經濟交往的情況,這有助于爭端的順利解決,同時相比于臨時仲裁庭也更具有權威性。
(三)建立仲裁裁決復核程序
CAFTA爭端解決機制中缺乏仲裁復核程序,而啟動該程序將對爭端的公平公正解決發揮重大作用。筆者認為具體可以做出如下規定:只要爭端一方有以下理由之一即可要求仲裁庭進行復核:(1)仲裁庭組成不適當或明顯超越職權;(2)仲裁庭成員有明顯的瀆職、偏見或利益沖突;(3)嚴重背離基本程序規則;(4)裁決所依據的法律錯誤或事實不清。
(四)建立懲罰機制
為了加大對不履行裁決者的制裁力度,亦可借鑒上述NAFTA環境爭端和勞工爭端解決機制的做法,對拒不執行仲裁裁決的當事方施加罰款,提高執行率,當然,對懲罰的水平也要作明確規定。
四、結語
CAFTA作為一個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新興區域經濟一體化,基于各成員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從誕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諸多需要完善之處。而爭端解決機制是CAFTA得以有效運作的重要條件,因此,CAFTA 爭端解決機制需要借鑒其他區域經濟體的制度經驗,取長補短完善自身,在今后實踐中將不斷運用和檢驗,發展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爭端解決機制。
參考文獻
[1] 丁麗柏. 論CAFTA爭端解決機制的完善[J]. 現代法學(3):130-136.
[2] 王大亮, 黃敏, 方印. CAFTA爭端解決機制評析[J]. 法制與經濟(下半月), 2008(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