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慧妮 白鵬
摘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加劇,怎樣去搭建讓老年人放心生活的人性化寓居環境,是國家和設計師們所面對的共同難題。設計師應聚焦老年人群身心健康,提供一個人性化的居住環境以適應老年人生活需要。本文以中國老年人群為主要研究對象,根據其心理及生理需求,以尊重老年人群需求多樣性為前提,研究如何為老齡人群打造人性化的養老空間設計策略。
關鍵詞:老年人群;養老空間;人性化
一、研究概述
1.研究背景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數為24,949萬,占總人口比重17.9%,60周歲及以上人口首次超過了0-15歲的人口。2030年,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就會達到20%,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2.研究目的及意義
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不斷加快,這使得我國有更為棘手的問題亟待解決。首先,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大;其次,發展趨勢不斷加快;再次,老人普遍存在高壽但身心不康健的情況;最后,老年人,鰥寡空巢,殘疾和其他殘疾弱勢老人的半快速增加。這些問題迫切要求我們關注老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對于人性化養老空間的設計研究對于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我國養老居住模式現狀
首先,機構養老模式存在的不足。表現為過度封閉,老人幸福感低;過于關照,老人失去自主性;缺少隱私,老人得不到尊重;形式單一,無法滿足多樣性需求。
其次,居家養老模式存在的不足。表現為前景未卜,還未建立起持續的機制;培訓不足,專業化人員素質不齊;形式單一,服務質量偏低;建設落后,無法滿足更高品質需求。
最后,促進我國居家養老模式發展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制度建設;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和激勵機制;建立起持證上崗制度;加大養老社區建設。
三、人性化居家養老空間設計策略
1.滿足多樣性養老需求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分為生理、安全、歸屬、尊重、自我實現五個層次的需求。
2.滿足生理、安全需求
形態的老化、感知器官功能下降、身體機能遲緩、記憶力衰退是老齡人群生理的顯著特征,這要求我們對養老空間的設計要更為細節化和人性化。房間、走廊、樓梯等地應該有為老人專屬定制的安全扶手,保證老人的行動安全;開關插座的位置針對老年群體有所降低,防止電線出現在地板上,留意插座的漏電維護;無障礙地面設計,去除水平高低差和過門石,以移門為主,如不能免去必要臺階存在,可采取平滑的緩坡進行過度;臥室可安置智能吸頂燈,它有如下幾點優勢:1.夜間照明功能、遙控感應功能、使用時間長,不容易壞(降低爬高風險);家具邊角進行包角、圓角設計,避免磕碰對老人造成的傷害;衛浴安全設計要保證進浴室的路上沒有障礙,浴缸內安置防滑墊,浴房內裝置安全扶手、淋浴小坐凳;導視設計,利用簡單生動的圖標幫助老人識別方向、確定位置。
3.滿足歸屬、尊重需求
老年人群由于缺少子女的關愛和與外界信息的脫軌造成家庭歸屬感和社會歸屬感的缺失,有些老人在喪失自理能力的同時,也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權以及隱私權。居家養老不能只有“養”而沒有“醫”要做到兩者相結合,加強對老齡人群的精神和物質需求的關注;選擇自然舒適的良好環境供老人養老,迎合老人喜愛自然的心理特征;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讓老人與數字化信息時代接軌;鼓勵老年人群之間的友好往來,完善老年娛樂設施,豐富老人的生活。
4.滿足自我實現需求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老年人群不得不面對與社會脫軌的問題,并且在過度關照下生活的老人會產生失落和自卑的情緒,長此以往會難免會對自身價值進行否定。在對養老空間進行設計時,我們要為老年人群還原獨立的生活場所,在安全設施充足的情況下,盡量讓老人保留自力更生的生存要素;以“泛家庭”文化理念為設計原則,鼓勵老人踴躍承包“家庭事務”;鼓勵老人參與有益健康的勞動事業或志愿事業,有利于老人自我價值的實現,使得老人健康積極地面對生活。
四、人性化居家養老空間設計案例
我國現如今的養老人群還是偏向于傳統養老模式居多,但是傳統養老模式對于養老空間的人性化設計還存在諸多不足,國外知名的人性化養老空間設計案例對于我們有重大的借鑒意義
荷蘭生命公寓因為其超前的理念和勇于打破傳統養老模式而享譽全球。生命公寓具有以下兩點特征:開放的“泛家庭”文化理念和“用進廢退”理念。生命公寓的每一個居住者都能在這里得到歸屬感,拒絕過度照顧,每個“家庭成員”主動承擔起家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自我價值的提升。
五、總結
目前我國的新型養老模式還處在摸索和試點階段。養老問題是國之大事,其背后也是萬千產業的運作。老人是否能安度晚年,與養老空間設計的優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為老人營造舒適、綠色、人性化的養老居住空間是大勢所趨。汲取國外的優秀案例中的精華元素,結合我國基本國情讓人性化的設計來優化老人的生活,為老人營造一個安心、舒適的晚年。
參考文獻
[1]李丹 等. 荷蘭生命公寓對我國養老模式的啟示[J]. 中國護理管理, 2018(09):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