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淑婷
摘要:首先本書開頭這樣評價田蘇菲的人生:一顆好心,滿腦糊涂。她活潑純凈,稀里糊涂地投身了革命;她不怕羞,純粹的理直氣壯大大方方,在革命隊伍里活的真切;她對待愛情熱烈執著,對英俊清高的理想主義者的歐陽萸強勢出擊;她不求實惠,奮不顧身踩那個不愛自己的人的影子,放棄了原本可以被呵護的一生;她從不始亂終棄,文革時期也以自己的力所能及的物質,精神給予丈夫莫大的支持;終其一生不離不棄,這就是田蘇菲形象所凝結的獨特的女性價值觀。
關鍵詞:女性;愛情;價值觀
《一個女人的史詩》本書講述了1947解放前夕到1980“文革”結束時期,歷史風云變幻背景下的女性愛情史詩。它源于嚴歌苓至為熟稔與哀傷的童年記憶,刻畫出一名生存在“愛我的人我不愛,我愛的人不愛我”的感情沖突與紅色歷史雙重困境中的女性角色,置身于大歷史,在一個女人的小格局里左沖右突,演繹著無悔無怨的感情史。[1]
她追求浪漫,卻是個現實主義者,這樣的矛盾促使她在見到歐陽萸的第一眼便徹底淪陷。始于的是顏值,她欣賞歐陽萸年輕俊雅一股貴胄氣的美男子形象;陷于的是才華,她崇拜歐陽萸學問淵博,才華橫溢;忠于的是人品,她憐他生處亂世卻依然堅持崇高的革命理想,鉛華不染。這一切的一切都契合了她追求浪漫的樸質個性——革命就是要蕩滌一切污穢,正如她懵懵懂懂的投身革命一般,歐陽萸的出現剛好填補了她對浪漫無頭蒼蠅似的追求的空白,對革命似懂非懂的熱衷。于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她開始了不顧一切的大膽追求,不考慮實惠與否,不考慮對方是否愛自己,也不考慮將來能否得到幸福,她只渴望浪漫而更有激情的生活,僅憑著自己喜歡就不管不顧的勇往直前,這就是一個女人的愛情史詩的開始……然而這樣的癡愛放在那樣一個大背景下卻依然持續了長達一生,歷經滄桑而不變,蕩氣回腸、轟轟烈烈;最終的結局也讓田蘇菲獨特的女性價值觀上升到了最極致的地步,歐陽出軌,她反來開導他,一個女人的史詩,大抵也就是這樣了。
一、田蘇菲對待愛情傾其所有的現實與癡笨
田蘇菲就是那種渾身散發著對生活的朝氣,踏踏實實扎根于土地的女人,是常見的追求浪漫與現實主義的“矛盾統一體”,就是這么一個世俗,簡單的女人卻愛上了一個清高的、有才氣的理想主義者。分明從一開始就是兩個世界的二人因為特殊的紅色歷史背景以及小菲熱烈的愛而被綁在了一起。這段感情從一開始就不平等的,是小菲自作多情的飛蛾撲火,自討苦吃,她卻始終不瘋魔不成活,甘之如飴。張愛玲說過:“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里,然后開出了花。”這句話用在小菲的身上恰到好處。縱觀全文:從一開始的把歐陽的每個呼吸每個心跳都想成與自己有關;到為了歐陽一句話證明自己有娜拉的勇氣做了所謂第四億零一個人造旅長的反;再到后來未婚先孕也樂在其中;文革時期,歐陽因為文章而被批斗,在他名譽事業最低谷的時候,所有人都遠離他的時候,偏偏田蘇菲這個時候最愛他,當她看到歐陽在臺上被人用牛皮帶打的時候,她瘋了一般往臺沖,她寧愿苦了自己天天吃青芹菜團子餓肚子也要歐陽頓頓有肉,她真誠而又掏心掏肺的成全了自己愛情上的功德圓滿,忍受住了生活上的種種糟心,這樣的深情是讓人動容的。然而她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情至上的現實主義者,自私的感嘆 “四清”時好,因為清掉了歐陽萸的狐朋狗黨,對歐陽萸身邊的女人有著極其強烈的嫉妒心,幾近“瘋狂”的懷疑歐陽折磨自己,對女兒的愛也來自對丈夫愛而不得的補償。為愛情妥協的生活,是不幸的;沒有自我的小菲,是可悲的。她的愛一方強求,一味付出,像個悲情的孤膽英雄,堅守到所有的對手都默默退出。
二、田蘇菲在革命歷史洪流下的幼稚與赤誠
《一個女人的史詩》的主人公田蘇菲是一個經歷過中國革命的話劇演員,簡單樸質,美麗率真。她是個挺著胸脯演樣板戲,大大咧咧嘴無遮攔的彪悍姑娘,像是少見的未經雕琢的生活本態。她糊里糊涂跟著小伍離開家鄉投身革命,逃離了她所厭惡的陰暗下賤彌漫貪嘴懶惰人欲的小城。她永遠忘不了第一次在皖南山里感受到的快樂干凈的一切,那一刻她突然想到人是可以博大的,于是從那開始小菲這輩子就有了最大的理由堅持純真的純粹。她眼中是非黑白分明,待人處事善良單純,在經歷戰士拋棄吳大姐自保并被當 “逃兵”后她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她開始明白革命是殘酷的,革命風氣縱然高尚卻并不一定會漸染到每個人身上。
小說塑造了這樣一個女性形象,政治的強權主義與主流意識形態泯滅不了她淳樸善良的本性。她用憨笨執拗的個性擺脫了世俗與政治強權的圍剿,主動大膽地尋求自己的愛情,捍衛自己的婚姻,展示了紅色激情年代一名女性對政治與男權話語的消解。她從自身的情感出發,去詮釋革命的“私人”意蘊。她在革命洪流中,不但沒有放棄個人的情感追求,而且更以革命為媒介,培育自己的愛情。 [2]
“個人的歷史從來都不純粹是個人的,而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從來都屬于個人。” 小菲對歷史似乎總是不那么敏感和關注,甚至表現出幼稚和淡漠。對田小菲而言待國家政治氣候的風云變化以及歷次運動社會反響等就是家庭物質生活的變化和歐陽萸的失意和得意,早已演化屬于成女人獨特的歷史記憶。革命就這樣走進了小菲的生活,歷史就這樣介入到小菲的生命。 [3]
三、田蘇菲形象的意義
一個獨立思考的女性,才是完整的人格。田蘇菲終其一生都沒明白歐陽這句話,無論事業還是愛情甚至是人生她都只會圍繞歐陽的喜怒哀樂,她的目標只是他,家國天下跟她一個小女子無關。她以自己的生活智慧和母性的奉獻、包容、博大在婚姻中支撐起全家的生活。在愛情與婚姻里,她出奇地賣力,愛得亢奮,不遺余力,哪怕,她永遠也不能成為丈夫的談話對手。田蘇菲,是一位在愛情的征途中不斷掙扎奮斗的悲情英雄。 [4]因此田蘇菲這個人物形象講述的是人類永不厭倦的恒久主題——愛情,其根本意義是女性對個人價值觀應有的思考。作為一個受過高中教育的當代女性,田蘇菲既不是傳統意義上需要等待男性拯救的小鳥依人;也不是跟隨精神導師引領的乖學生;而是癡心愛情的奉獻主義者,是追求浪漫的現實主義者,是紅色歷史下的情感自述者,革命洪流下的愛情艱守者。若是生在和平年代這樣的兩個人根本不會走到一起,正是因為革命,歐陽萸才被帶到了小菲身邊。一開始的不平等讓小菲在愛情面前極為不自信,而歐陽萸也只有在苦難中才會珍惜小菲的好,因為那是別無選擇的將就,精神上的門不當戶不對讓兩人或許說是小菲一廂情愿的愛情充滿坎坷,不過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樣簡單的愿望也成了女主人公傾其一生的訴求,這樣的愛情是可悲的。
純潔的追求浪漫的田蘇菲生長在普通的小市民之家,盡管她厭惡世俗的小城,但她終究是現實平凡的,她渴望簡單純粹美好的一切,她以為革命滌蕩了一切污穢,她也遇到了歐陽萸,可是她不明白他們之間總是隔著一扇無形的窗子的。歐陽出身上海世家,清高孤傲,有教養,他不忍傷害對每一個投懷送抱的女性。單純執拗的田蘇菲,一腔孤勇愛上了他,為自己譜寫了愛情史詩,盡管誰也不知道這一切究竟值不值當。或許這是盲目的對愛情的癡迷,或許這是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決絕,我認為那其中還有一種跨越出身的勇敢,像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蓋茨比對理想的化身黛西的執著追求。小菲喜歡歐陽也喜歡孫百合,她喜歡這一類人身上獨特的氣質,她讀字典,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只要是歐陽萸提到的她似懂非懂的東西她都會去研究,這或許可以解讀為她渴望成為歐陽萸談話的對手,但也可以理解為她對知識對涵養對深度的渴求。女性不僅僅只有愛情可以追求的,她同樣有自己的獨特人格和社會價值。
田蘇菲是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女性,我想我們通過她,通過《一個女人的史詩》,應該可以深深的來思考當代中國女性應有的價值觀。首先,我們應該有勇氣自己選擇生活,對自己負責:我們身上,有沒有田蘇菲不顧一切跨越階級鴻溝成全 “愛情”的決心呢?還是像小伍一樣罔顧親情愛情,玩弄政治手段呢?田蘇菲沒有成為時代的產物,反而讓大時代成為了她愛情的陪襯,她是純粹而又堅定的。我們懵懵懂懂長大,投身義務教育,僅憑自己的喜好陰差陽錯的做出選擇,不考慮過程艱辛,不考慮結果如何。那我們是否依舊勇敢的承擔后果,堅定不移的走好選擇的路呢?其次,我們應該擁有獨立的人格:家國天下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不應該只活在自己的小格局,生活的出發點都來自他人的只言片語,不應該像田蘇菲那樣讓女兒成為自己愛情的犧牲品。一位合格的女性,應該是思想獨立的,應該給予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帶有個人色彩的積極正面的影響。第三,我們應對社會負責,創造女性的獨特價值: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應樹立堅定理想,投入工作,扮演好自己的每一個角色,承擔責任。田蘇菲的話劇演員的身份無疑是成功的,但她對自己工作的成果的理解卻偏離了對自身價值的肯定,努力工作也成為了她獲得愛情的途徑,這是造成她的悲劇的重要原因。
我們應該反思如今我們的生活是勇敢還是孤注一擲,是獨立自主還是要人匡扶,是理想主義還是腳踏實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女性,田蘇菲的人物形象帶給我們了對于愛情和生活中應有的女性價值觀較為深遠的聯想和啟示。
參考文獻
[1]一凡.一個平凡女人的愛情史詩:黃河口晚刊,2013年06月21日:版次:[C7]
[2]謝耀基,陳熾洪主編.藟緣論集: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02:第47-50頁
[3]李如春.論《一個女人的史詩》的女性敘事:文學教育,2012.07:P143
[4]張華 張永輝 .《一個女人的史詩》中的田蘇菲: 《名作欣賞》, 2012年33期: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