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發通知要求“全縣幫扶干部通過線上下單或線下認購的方式,購買直播帶貨農產品每人不少于50元”,陜西城固縣開展的“縣長直播帶貨”活動引發爭議,被質疑是強制消費,成了“攤派帶貨”。媒體報道后,該縣脫貧辦發布說明,承認錯誤并公開致歉。
官員直播帶貨別跑偏——以“紅頭文件”的形式要求購買滯銷農產品,雖然有幫助當地農民渡過難關的初衷,但是也很難說沒有幫參與直播帶貨的官員謀取營銷數據、營造漂亮政績的需求。即便幫助當地農戶賣了產品,增加了收入,卻損害了政府公信力,也損害了官員的形象,多少都有點得不償失。
杜絕攤派才是基本玩法——領導干部直播帶貨,一方面其身份自帶流量,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用個人信譽乃至地方政府信用為產品背書。不過,作為一種新興的銷售模式和業態,這種優勢也是基于市場規律和規則而言的,不管誰參與帶貨直播都要遵守市場的基本規則,接受廣大網友的“用腳投票”,行政攤派那一套行不通。
“攤派帶貨”要從源頭求解——這一案例提醒各地政府,開展官員直播帶貨活動值得鼓勵,但前提是按照互聯網營銷尤其是直播帶貨活動的特點和規律操作,比如通過有創意的策劃提升流量,并通過質量承諾和合理價格吸引網友買買買。另外,還要在官員直播帶貨前作出嚴格的質量監管監督安排。
(綜合央視新聞、《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