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可以放大
假設現在有兩個人——A和B,他們的天賦、努力程度和見識水平完全一樣,但是A的運氣比B好一點點,大約好5%吧。那么請問,假以時日,A的個人收入會比B高多少,也是5%嗎?大錯特錯。我認為,更合理的答案是500%,甚至更高。人類社會是非線性的復雜系統,初始條件好一點點,最終結果不是按比例也好一點點,而很有可能是不成比例地把初始優勢放大很多很多。
加拿大職業冰球運動員,有40%出生在1月、2月和3月,只有10%出生在10月、11月和12月。這是為什么?因為他們小時候參加少年冰球隊選拔的時候是按照年齡分組的,年初出生的孩子在同一年齡段有將近一年的身體優勢。
冰球從1月1日劃線,小孩上學則是從9月1日劃線,那么夏天出生的小孩一入學就是班里年齡最小的,這就吃虧了。年齡大的孩子從小就被潛移默化地培養出領導力,這就是為什么美國公司出生在6月和7月的CEO人數比平均值低了1/3。
經濟學論文署名,一般把所有作者按照姓氏的第一個字母排列——按理說內行都知道這個規矩,可是為什么那些第一個字母在字母表中越靠前的助理教授,會越早被提升為正教授呢?為什么針對心理學教授的統計就沒有這個現象?因為心理學論文署名不按字母順序排列。
所以說,如果你的出生月份正好過線,你又姓“安”,那你就贏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可是如果你想出類拔萃,你還得再多幾個這樣的好運氣才行。
運氣可以累加
美國攝影師羅伯特·弗蘭克在《成功與運氣》一書中講述了很多關于自己的人生經歷,在我看來簡直如傳奇一般。可以說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一系列的好運氣,才讓他獲得了康奈爾大學經濟系的正教授職位,才讓他有機會搞那么多有趣的研究,寫那么多專欄文章,才讓我們看到他的這本書。他甚至兩次面臨死亡的威脅,也是因為非常不可能發生的巧合才轉危為安!
競爭越激烈,運氣越重要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這句話說得當然好,但現實問題是,有準備的頭腦太多,而機遇太少。如果你僅僅憑借天賦和努力就能在一個領域取得了不起的成就,那只能說明,這個領域還不夠熱門,沒有吸引到太多跟你一樣有天賦、跟你一樣努力的人。再者,難道天賦不也是一種運氣嗎?別忘了智商主要是靠遺傳的。如果一個領域連天賦都不需要,僅僅靠努力就能有所成就,那只能說明這個領域是非常低調的領域。
(摘自《羊城晚報》 萬維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