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汪新偉,柯國琴
《汽車零部件識圖與繪圖》《汽車設計軟件及其應用》《計算機繪圖》等課程是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圖紙語言,為學習《汽車設計》等后續課程奠定基礎。作為汽車設計的必備工程軟件工具,如AUTO CAD、UG、CATIA、PROE等,也紛紛引入這些專業必修課程。
目前主流的工程軟件教學過程多采用上機教學方式,在專用教學機房中一人一機。由教師先演示繪制過程,學生根據演示過程或教材內容逐步完成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加強對繪圖命令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布置一些繪圖練習讓學生課后完成,并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上交,教師及時完成批閱。由于需要學生親自動手繪圖,所以這類課程較其他理論課有更高的參與度,但這種教學過程和模式也帶來種種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學生知識基礎不均衡,部分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差、空間想象能力不足,跟不上教學節奏,導致逐漸失去學習興趣。
(2)學生學習自主性、主動性不高,教學過程都是被動地完成書本或習題冊上的練習,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
(3)書本和習題冊的練習大多采用規范模型,著重加深對基本操作命令的運用,與真實的汽車零部件和汽車設計過程相距甚遠。
(4)工程軟件僅僅作為一門課程來學習,無法將其融入到其他課程當中作為一項工具來使用。
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為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繪圖基本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將真實汽車零部件及企業案例融入教學內容,使教學過程與企業工作內容實現無縫對接;將工程軟件教學拓展到《機械設計原理》《汽車構造與拆裝》《汽車設計》等課程中,強化工程軟件的工具作用;指導學生參加建模大賽、機械設計大賽、撰寫專利等,使其做到學以致用。
將工程軟件的基本命令及操作進行離散化,把每個知識點拍攝成3 min左右的教學視頻,學生可以通過視頻進行自主學習。這種方法可以節約大量用于基礎教學的時間,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和學習進度,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前期已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通過實物測繪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和繪圖技巧。在學習UG建模時,以建立發動機連桿模型為例,首先從發動機上拆下發動機連桿,并進行實物測量,再用UG軟件進行繪制。發動機連桿實物及在UG軟件里面所建立的模型如圖1所示。利用實物教學,學生不僅可以復習汽車構造課程中的相關知識,學習各種測量工具的使用,而且可以將所學的軟件命令應用到實際建模過程中。

圖1 發動機連桿實物及數模
在學習CATIA裝配圖設計時,將曲柄連桿機構的曲軸、活塞、連桿、連桿蓋等數模作為實例,要求學生按照《汽車構造與拆裝》課程的要求,將零件進行裝配,并進行運動學仿真,模擬曲軸及連桿的運動情況。曲柄連桿機構CATIA裝配圖如圖2所示。

圖2 曲柄連桿機構裝配圖
將企業真實工作案例引入教學內容,將教學過程與真實的汽車設計過程結合起來。在汽車設計中,整車尺寸必須滿足《汽車、掛車及汽車列車外輪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GB 1589—2016)法規。先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查找相關法規文件,閱讀和理解法規條款;再通過軟件在數模上進行整車尺寸測量;最后撰寫整車尺寸校核報告,完成整個工作任務。
整個工作任務都源于企業實際汽車設計過程,與真實工作內容基本一致,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針對學校或市里開展的機械設計大賽和專利設計大賽,積極動員學生組隊參加。教師在比賽中起引導和組織的作用,學生獨立完成課題選擇、圖紙繪制、材料撰寫、比賽答辯等工作。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不僅提高了軟件使用水平,也鍛煉了自己的組織協調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獲得了滿足感和成就感。圖3所示為我校學生運用AUTOCAD繪制專利圖紙,成功申請《一種汽車門鉸鏈耐久性測試裝置》實用新型專利,并參加市專利創新大賽,獲得市級一等獎的好成績。

圖3 專利創新大賽學生作品
工程軟件在汽車設計類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經過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和實踐,改變了目前軟件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與企業實際脫節嚴重等突出問題,優化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也為學生畢業后走上汽車設計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