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科技學校 姚雪鋒
根據《上海市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開學工作指南(試行)》的通知,我校發布推遲開學公告,并要求采用網絡教學模式進行授課,保障“停課不停學”,在疫情防控期間幫助學生居家學習,開展遠程網上教學,這既是應急之舉,也是對防控疫情應做的貢獻。
通過充分挖掘網絡資源,我校最后確定中職專業課程利用超星泛亞平臺進行網絡授課。那么,在網絡教學越來越被重視的時代背景下,中職教師如何上好一堂專業課是值得研究的命題。筆者在疫情期間給中職汽修鈑金專業學生教授汽車焊接技術課程,下面談談自己的經驗和思考。
傳統的中職汽修鈑金課程主要倡導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實踐操作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而學生在居家學習的過程中,難以開展實訓操作,這就需要教師及時調整原有的教學思路,精心安排授課計劃,上傳有利于學生理論學習的微課,遠程指導和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為了突破困局,筆者在網絡教學過程中使用了學生喜歡的討論模式,并且將討論結果及時公布,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對理論不感興趣的問題。以汽車焊接技術網絡教學課程為例,通過超星泛亞平臺發布學習任務,不僅包含汽車焊接技術相關知識點,還有重難點技能的解剖學習。通過圖片、視頻、教師分析講解等多種形式促進學生理解專業技能知識、突破學習重難點、提升思維創造能力。

表1 具體教學流程
網絡教學以理論為主,教師在上課前通過簽到的形式,確定學生是否進入課堂。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效率及理解力,建立小組參評方式。在平時分、上課參與討論、上課積極搶答問題等方面賦予學生課堂積分,課堂表現作為期末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學習焊接理論知識的積極性提供了保障,同時也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互聯互動。
網絡教學增加了學生對電子屏幕的依賴,會傷害學生的眼睛。為了降低學生對眼睛的“負載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路,幫助學生加強自我學習、分析、思考和探究能力。在網絡學習中,學生是核心角色,學生需要主動配合教師完成學習任務,通過超星教學平臺加強自身認知規律和自主預習能力,積極主動地轉變學習思路,從重實操到重理論,為復課后實操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避免學生在網絡上課的過程中分散注意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與學生互動,讓學生感受到網絡教學也能學到很多專業理論知識,具體教學流程見表1所列。為了降低學生眼睛“負載力”,筆者將1節課的教學時長由原先的40 min改為30 min;課堂中學生主要解決1個~2個知識點為主,并通過語音互動的形式,減少學生看屏幕的時間;在上課的過程中,安排學生對照紙質課本進行知識學習及題目練習,并做好紙質筆記。
網絡教學的理論知識不僅是通過看教材及教師的知識講解,教師還需通過上傳微課,把難懂的知識通過視頻的形式,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因此,教師要在課前將視頻進行整合,把重點知識的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
學生課前預習完微課以后,課中教師針對重難點,先讓學生進行講解,學生想要講清楚就必須理解知識點并能靈活運用到實際操作中。由于網絡授課沒有實訓操作,故將理論學扎實,等到復學時就能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中。學生在課前預習看完微課后,在課堂中通過分享知識點的形式,將教師提出的問題分享給其他同學,提升學生語言組織能力。
教材不是學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學生的全部教材。汽車焊接技術課是中職汽修鈑金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它不僅要求學生理解理論基礎知識,還需要學生將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這就要求我們既要鉆研教材,又要結合教學環境、學生的學習基礎、實操能力,制訂切實可行的網絡授課計劃,做好合理的教學設計。因為網絡授課1節課的教學時常是30 min,所以需要教師整合知識點,在上課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利用相關知識點的整合,教師的互動提問,引導學生專注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專業資料的搜集,通過生活趣事了解汽修鈑金中的焊接;設計不同的焊接形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記錄專業知識,并學會用專業的知識加以解釋;提供有趣的知識游戲讓學生參與、體驗、思考,提升專業技能知識水平。利用超星泛亞平臺,學生們接觸到了以前沒有的學習資源,為專業課的學習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
隨著信息化教學的興起,與課堂教學相關的應用程序層出不窮,例如:曉黑板、云立方、學習通、釘釘、QQ、雨課堂等,這些應用在教師公開課、教學能力大賽等大型比賽中大顯身手,在課堂的高效、評價系統的完善及學生測試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融合了“互聯網+”“智能+”技術的在線教學已經成為中國教育及世界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在應對危機開展在線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教師從剛開始的緊張,慢慢變得從容,教師的信息化素養逐漸提高,形成了時時、人人、處處皆可學的新的教育形態。
我校搭建的超星泛亞學習平臺,把各個學科統一在一起,減少學生在手機里安裝好幾個APP的煩惱,只需要一個教學平臺,就可以在網上學習各個學科的知識。通過超星泛亞平臺可以在網上進行不同形式的簽到、投票、搶答、隨堂練習、直播、作業布置、考試、平時成績的計算等。網絡直播課程可以錄屏,不僅能保存課程資源,而且課后能夠回看課堂中的知識點,方便學生學習;網絡直播課程可以參與線上討論,討論結果大家都可以看到,課后也可以回顧。上課的各種資源學生都可以隨時回顧查看,幫助學生緩沖、消化所學知識,達到隨時隨地都可以復習及回顧的效果。
筆者在疫情期間利用超星泛亞平臺進行網絡授課,總結出“加減乘除”的教學效果。在學習過程中,以教師為“軸心”,學生為“發動機”,教師通過網絡平臺發布的學習任務為“齒輪”,如果學生沒有認真學習,這個“軸心”就會“空轉”。為了防止“空轉”,教師不僅通過簽到模式,同時在學生上課過程中隨機點名,通過有趣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軸心”轉起來的情況下,通過“齒輪傳動”,將動力傳遞給“發動機”,打造網絡教學強勁的“動力引擎”。
疫情期間通過泛亞平臺網絡授課,不僅夯實了學生學習汽修鈑金理論基礎,也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授課能力。教師在平臺發布任務時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網絡學習的積極性,構建專業的理論知識體系,在扎實理論的基礎上,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對接復學后的實踐操作。但是,網絡教學也存在短板,比如:無法立刻看到學生的學習行為,直播掉線和延遲也經常出現,師生無法面對面交流,無法快速地反饋問題和及時解決問題,無法解決學生實踐操作課的練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