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全偉
陳云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特別是在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的7年時間里,撰寫了大量關于干部工作的文稿,闡發了諸多怎樣做好干部、怎樣用好干部的思想。如黨的干部應當具備四條標準:忠實于無產階級事業、忠實于黨,與群眾有密切聯系,能獨立決定工作方向并負起責任,守紀律。陳云不僅將好干部標準形諸筆端,而且付諸實踐,是我黨干部的楷模。
1987年1月1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陳云講到就地取材用干部時說:“我們用干部,要五湖四海,平常不熟悉的干部也要用。就地取材是很重要的一條原則。”他還結合自己選拔使用干部的經歷,講了一句經驗之談:“我新到一個地方工作,經常是不帶什么干部的。”

陳云在北京北長街住所
就地取材用干部,陳云倡導了一生,也堅持和實踐了一生。無論是任職于中共中央組織部,還是出任西北財經辦事處副主任負責陜甘寧邊區的財經工作;無論是參與領導東北局的工作,還是主持東北經濟的恢復和重建,陳云在干部使用上都始終堅持“五湖四海”“就地取材”。
1949年3月,為適應即將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建設的需要,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簡稱中財委)。
1949年4月10日,周恩來為中共中央起草致東北局電:“望陳云同志及其所帶干部速來中央。”這是周恩來要陳云到北平主持中央財經工作的電文。
5月10日,陳云抵達北平。然而,他并沒有如上述電文所要求的帶東北的干部入關。時任陳云秘書的周太和回憶說:“只帶了我和兩名警衛共三人。他強調,到新崗位任職,應當就地取材,絕不能隨帶袖筒里干部(指熟悉和親近的人)。”行前,有人問陳云:“進關以后怎么辦?”他的回答很謹慎,也很平淡,只說了一句:“安下地盤后試一試,只能根據實際情況辦事。”
5月3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建立中央財政經濟機構大綱(草案)》。6月4日,周恩來在北京飯店主持召開各級黨政機關負責人和各民主黨派人士會議,宣布派陳云等負責籌備組織中財委。
成立中財委,干部如何配備呢?這個問題不解決或解決不好,中財委即使有再大的權力也難以做好財經工作。而實際情況是,不要說我們黨由于長期處在農村,長期進行革命戰爭,缺乏經濟建設的人才,就是舊中國,也沒給我們留下多少這方面人才。這個“地盤”如何“安”好呢?
為了能夠勝任領導全國財經工作的重擔,對選用干部,陳云的原則是在德才兼備的前提下,采取“五湖四海”“就地取材”的方針,從各大區、黨內外選調各種精通專業知識和有經濟管理經驗的人才。中財委是在原中央財經工作部和華北財經委員會的基礎上組建的,因此一開始華北的干部用得比較多,以后又陸續增加了各個大區的干部。
另外,陳云還特別注意選用有經濟才能的黨外民主人士。他曾經說過:“只要這個人有一技之長就要用,只有這樣才能成大事業。我們能不能說只有共產黨員才是了不起的人才呢?不見得。社會上的各種人才不知有多少,許多人都不是共產黨員。所以我們要有大的氣量,善用各種人才;單槍匹馬,革命到底是干不成功的。”以當時中財委下屬的計劃局為例,局長、副局長一共7位,其中有4位是黨內的,局長宋邵文是華北調來的,副局長朱理治、曹菊如是東北調來的,楊放之是華北調來的;另外3位是黨外的,他們是著名的專家學者孫越崎、錢昌照和孫曉村。
此外,陳云還從各地調來了地委專員以上的領導骨干20多人,并在中財委內留用了原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的15位高級專家。在求賢若渴的陳云的敦促下,著名經濟學家、浙江大學校長馬寅初也擔任了中財委的副主任。他還推薦章乃器出任中國人民銀行顧問。著名化工學家、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總經理侯德榜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后來也被陳云請來擔任了中財委高級技術顧問。正是在陳云不拘一格廣泛訪賢任能的思想指導下,中財委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便從成立初期的30多人迅速組建成一支300多人的精干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