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以“《紅樓夢》整本書閱讀”語文項目學習為例,運用線上線下相混合的方法,探尋在語文教學中,借助項目學習培植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審美鑒賞與創造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項目學習;線上線下;整本書閱讀
一、 確立項目主題和目標
(一)著眼于高一教材
“《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在統編教材高一必修下冊的第七單元部分,單元導語介紹了《紅樓夢》的文學價值和地位,也提出了單元的學習目標。章回體長篇小說《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的一座高峰,它的藝術架構、語言表達、人物形象都具有教學價值。《紅樓夢》也是一部藝術化的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百科全書,它的思想主旨、藝術價值也可作為教學內容。
(二)扎根于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基于“審美鑒賞與創造”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鑒賞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改善審美品位;基于“文化傳承與理解”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中華文化及人文精神。
(三)立足于具體學情
王榮生教授在《語文課程基礎論》中提出:“課程內容并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復制,而是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材內容里加以選擇,在這一課和下一課,在這一班和另一班,具體教什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定奪。”高一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閱讀過《紅樓夢》的片段,如《劉姥姥進大觀園》,對《紅樓夢》的文學地位和文學價值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在學生在高一第一學期已經學習了一些小說,積累了一些關于小說的語文知識和閱讀經驗,比如運用評點法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內容把握整體結構等。2020年受疫情影響,在各地普遍推廣了特殊的教學形式,即“停課不停學”的網絡課堂教學模式,這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培養自主學習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通過問卷調查,筆者了解到,高一階段的學生,面對長篇小說的閱讀任務,存在以下問題:缺乏閱讀興趣,無法從古典小說作品中獲得輕松愉悅;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面對復雜的人物和情節時,缺乏相關經驗,難以整體把握文學作品;受碎片化閱讀的影響,缺乏閱讀長篇小說的耐心;小說作者與學生的文化背景差異較大,學生無法理解特定的文化內涵;學業壓力較大,語文學習時間有限,無法對整本書進行精讀品鑒。此外,2020年受疫情影響,在各地普遍推廣了特殊的教學形式,即“停課不停學”的網絡課堂教學模式,這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培養自主學習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
基于教材、核心素養、學情這三個方面,我們確立此次項目學習的主題為“《紅樓夢》多元主題研討會”,確定項目學習的具體目標:
1. 以“精讀和瀏覽”的方式閱讀古典長篇小說,以圖表的形式梳理人物關系和主要情節,把握小說雙線并進的結構,重點體會前五節的綱領性作用。
2. 運用分析細節、類比對照等方法欣賞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體會小說的社會主題和愛情主題。
3. 對《紅樓夢》的內容和人物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4. 學會團隊協作,能通過網絡搜索等方式,閱讀跨媒介的學習信息和資料,加深對《紅樓夢》的理解。
二、 創設項目情境
近期,校文學社的郵箱里有一封特殊的信件,來自一位熱愛文學的校友。這位校友,計劃在明年開辦一家以《紅樓夢》為主題的書咖店,但在裝修設計上遇到了困難。希望大家可以從文學角度,為他提供一些裝修設計的建議。
讀了《紅樓夢》,你有什么發現嗎?你能找到《紅樓夢》中有趣的解讀點,為書咖提供設計素材嗎?
我們將召開一場《紅樓夢》多元主題研討會,請同學們積極參與,暢言所思。
三、 提供學習資源
1. 原典閱讀:《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版)。
2. 介紹不同版本的《紅樓夢》。
3. 介紹戲曲、電影、電視劇等不同媒介載體和不同年代創作的《紅樓夢》作品。
4. 提供相關資料的查詢途徑,比如知網、網易公開課平臺等。
5. 提供主題書咖店的常見設計方案。
四、 實施項目活動
在整個項目學習中學生要完成以下活動:
活動一:《紅樓夢手札》設計——以章節為單位,以小說內容為素材,繪制讀書手札。
學生初讀《紅樓夢》,逐章概括小說內容,梳理人物關系,并以此為基礎,繪制讀書手札,為接下來的精讀原著做好準備。
該活動以“寒假的線下作業”進行,作業完成后,學生運用手機軟件“美篇”,將讀書手札制作成個性化的《紅樓手札》。所有同學的作品,將在班級qq群進行展示與交流。
活動二:《紅樓夢》群星秀——學生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愛的小說人物。
學生精讀庚辰版本的《紅樓夢》,從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等角度展示自己印象最深或者最喜歡的一個形象。
該活動,在線上語文課前進行,每位同學用時3分鐘。人物的支持者,分工合作,運用“愛剪輯”軟件,制作精彩的人物解說視頻。
活動三:小組討論——借助“石墨文檔”,動態呈現各組的主題討論成果
教師提供解讀小說主題的基本路徑:
1. 通過人物形象探究小說主題
2. 通過重要事件探究小說主題
3. 通過環境描寫探究小說主題
4. 通過創作背景探究小說主題
此外,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需要,在班級群空間,上傳《紅樓夢》相關學術論文,為大家自主探究《紅樓夢》的社會、愛情主題提供參考資料。
活動四:線上線下研討會——綜合運用“釘釘”線上會議和線下課堂,開展《紅樓夢》多元主題研討會。
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度研讀小說,并且歸納出小說的主題。教師平等參與同學們的討論,明確《紅樓夢》的社會和愛情主題。
活動五:設計創意征集活動——以文字的形式,為書咖的裝修提供建議
書咖店主介紹店鋪的基本設想以及設計需求:
店鋪為兩層樓,計劃設置若干獨立閱讀包廂及公共讀書座位。
1. 請為店鋪中的不同功能的區域命名。
2. 請為店鋪篩選“裝飾字畫”的內容。
3. 請為店鋪公眾號的運營提供圖文素材。
整個項目活動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運用情境之中,自主閱讀、探究和交流。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動態學情,提供相應的學習支架,并且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線上與線下相混合的學習方式,在此次項目活動開展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線上的豐富資源,可以為學生及時提供所需的語文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對文本解讀的廣度和深度。線下的課堂教學及研討活動,是學生展示自己閱讀成果,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的重要平臺,也是進行多種評價活動的關鍵節點。
線下閱讀教學實踐節選:
五、 項目實踐的反思
(一)教學要適應社會進步新形式
經過這次長達幾個月的項目學習,學生研讀了長篇小說《紅樓夢》;在《紅樓手札》的設計活動中,訓練了審美感知和創造能力;在《紅樓夢》群星秀活動中,訓練了文本細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線上線下的《紅樓夢》多元主題研討會中,訓練了綜合的語文能力,探究了解讀小說主旨的多種路徑和方法;在《紅樓夢》主題書咖的創意征集活動中,訓練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我們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建設開放多樣有序的課程,讓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發展和提升能適應社會進步新形式的需要。此整本書閱讀項目學習,靈活打通線上與線下,這是符合新課標的理念的。
(二)學習支架要適應學生的動態需求
“學習支架包括各類知識、資源鏈接、學習任務單的使用、同伴討論、導引性問題、工作輔導、項目模板、學習技術等。”例如,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語文項目學習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動態學情,提供能解答學生疑惑的學術論文等資料;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給予鼓勵和監督;借助網絡技術,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項目學習,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做好學生深入閱讀的引導者和輔助者。
(三)多元評價貫穿項目始終
教師的評價,一方面要從多方面促進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的成長,另一方面要調動學生的求學激情,從而促進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的成長。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項目開展的前后,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現狀和年齡特征,尊重他們表現上的差異性,給予學生多維度的評價,也可以轉換評價主體,讓學生互相評價。此外,教師應當仔細傾聽并分析學生的回答,就學生的表現,生成動態評價。總之,教師可借助多維、動態、生生互評等方式,生成多元評價。例如,在《紅樓夢》多元主題研討會上,在學生發言之后,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觀點、分析情況等角度對他進行評價,也可以讓其他同學在公聊區自由留言進行生生互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3]吳鐘銘.閱讀寫作貫通線上線下相混合[J].語文學習,2020(2).
作者簡介:
金煒,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桐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