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向前和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現在社會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改革創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極大程度上關乎著學生中考的成敗,影響的程度在學生初中剛開始時還表現得不是特別明顯,但在學生初三的時候,語文成績的提高對于中考的通關率影響是很大的。因而,有效地提升中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對于現階段中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而,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永遠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中學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怎樣才能改掉以往傳統(如課堂主要內容為教師講授為主,知識點重點多為灌輸式教學等等)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以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些是伴隨著語文教師的教學生涯里永恒不變的教學課題。文章旨在通過探析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綜合分析筆者多年來的實際教學經驗,以此來探索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從而有效提升中學生的語文成績。
二、 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現今社會飛速發展,快節奏的工作生活給辛勤工作的人們帶來巨大的壓力。同樣,對于學生來說,在他們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下,要學到更多有用的語文知識和相應技能,就必須要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提升教學有效性。如此不僅符合學生后續發展的需要,更是初中語文教師對于高質量教學的必然要求,它對學生和教師以及教育的改革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中學時期,教師必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學生的身上,對于學生來說,初中階段是至關重要的。在這個階段里,他們的心智不夠成熟,理解能力方面也稍顯欠缺,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是循序漸進的。表現在語文學科方面,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如若沒有好的學習方法,他們理解學習的過程會是漫長的。然而,如果能夠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可以讓學生快速地消化所學知識,掌握新的技能,進而更加全面地完善自己。
(二)符合現今社會發展趨勢
教育部門實現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無一例外是想提升教學質量,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最終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的可用人才。要達成這一目的,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是關鍵點。通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針對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創新教學模式,脫離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能夠有更好的結合,從而在教學的有效性上有更大的突破,從而有效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使得效益最大化,這也是現今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
三、 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最新一輪的新課改強調要重視新課程的推廣實施,從而使語文學科的教學在其教學模式,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文課堂太過生硬枯燥,學生無法提起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都是以應對考試,提升學生考試成績為學習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不能著重注意課堂的氣氛,語言的應用與表達;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局限于給學生講解所學的語文知識,并不能夠配合相應的肢體語言,給予學生感官感受,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部分教師片面地認為語文教學就是文學教育,忽略了初中語文課程的基礎。如此教學情況生硬枯燥,使得學生提不起學習的精神。
(二)語文課堂學習方法單一,學生不能積極參與
在現今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教師還是沿用以往教學模式,照本宣科。常常是通過語文課本去完成教學任務,將所學的知識,采取“填鴨式”“灌輸式”方法傳授給學生們,使得學生被動地接受書本上的知識,對所學內容理解片面,不能深刻地掌握所學內容。再則,“灌輸式”教學使得學生不能真正對語文學習提起興趣,學生無法積極地參與學習,教學的結果可想而知。
(三)教師備課不夠充分,影響教學最終效果
在教學前,教師都要進行充分的備課工作的。備課工作做得是否充分,往往對教學的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做足了工作,備課工作做得相當充分,那么在教學時,學生接受的將是一堂高優質的語文課程,而這堂高優質的語文課程會使學生受益匪淺;如果教師沒有做好備課工作,那么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本堂課教學效果不佳影響學生學習進度,而且因其教學能力不能得到學生的敬服,便會嚴重影響以后的教學工作。
四、 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不僅擔負著讓學生掌握中文漢字語言的讀寫以及運用的責任,更擔負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的神圣使命。隨著現今我國語文教育不斷地深入改革,不斷強調核心素養教育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今天,探索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迫在眉睫,以下幾點策略是根據筆者多年從業經驗以及對現今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問題分析得來,意在探討當今環境下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
(一)完善的準備工作能夠更好地提升課堂的效率
在上課前,要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學生和教師需要做到充分、完善的準備工作,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具體備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吃透教材,把握住教材所突出的重點難點,更要走出教材,與課本對話,從而引導學生感悟到教材所表達出的內在含義。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流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備課工作。在進行備課過程前,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其學習需求,有計劃地進行備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做到授課與練習相結合,課堂上需要突出精華,當堂測驗,以達到快速反饋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著重注意學生為課堂主體,充分地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教師應指導學生建立學習小組,將班級形成多個5人左右的學習小組,指定組長。讓學生明白組建學習小組的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習小組組長帶動小組成員進行學習,各組長負責各組的學習和檢測,小組內部對于基礎差,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采取定向幫助,以此達到共同體的目的。最后,完善的準備工作不僅僅是指教師的備課工作,更是強調著學生的預習。在教學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預習,列出間接的提綱,并標注重點難點,從而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以此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教學情境使得學生深入理解學習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所學內容創設出相對應的教學情境,如此不僅可以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現今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更能優質地完成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某些難以理解的文字、段落、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其含義設計出相應的教學情境,以此使得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一個送別的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為學生營造分別的氛圍,讓學生感受祖父母去世、父親失業在家、家中光景凄慘的背景,并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勾畫微胖的父親艱難爬上月臺,給“我”買橘子的背影,讓學生在安靜、沉重的氛圍中感受父愛的偉大。
(三)引導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提升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意識,只有學生主動地去學習,通過自身的努力學習到了知識,才能使得所學的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果,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例如:在學習文章時,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是將文章的中心思想摘出來對學生進行講解,如此的教學模式,雖然讓學生理解到了文章的含義,但卻讓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機會,沒能有一個學生主動思考的過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直接將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自己去講解,如此不僅能夠提升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更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機會,使得學生主動去理解文章,找到答案,這樣不僅使得所學知識在學生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得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得以提高。例如在學習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文中前部分的情況讓學生設定于勒叔叔回國的情景。假如于勒叔叔真如信中所說,功成名就,衣錦還鄉,那主人公的家庭會是什么樣的一種感受?又假如于勒叔叔回國之時并沒有多大的成就,那樣他們是否還如此期望他回國?讓學生思考功成名就和親情哪種成分更勝一籌。
五、 結語
每個人最好的學習階段便是中學時期,尤其是對知識的記憶能力,在這個階段所學的知識將會使每個人終生都難忘。那么,怎樣能夠讓學生們在初中三年里掌握相對多的知識,這就需要有效的學習方法??偠灾處焸冃枰M可能地去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得現今的教學方針策略能夠適應學生們發展的需要。
尤其是在先進新課程的理念之下,初中語文教師們不能再沿用老舊的教學模式搞“一言堂”,教師要扮演好本身的角色,作為一個好的組織者、盡責的引導者,不僅要將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潛移默化地交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由地學習,更要有效地提升課堂的效率,使得學生的學習不斷進步,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及自身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薛小琴.多措并舉,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20(14):1.
[2]劉中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活動教學的有效性[J].文教資料,2020(9):56-57,60.
[3]樊小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甘肅教育,2020(6):158.
[4]趙琦.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144.
作者簡介:
吳初峰,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小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