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SWIFT全稱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是世界范圍內最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之一。通過構建廣泛覆蓋的專用骨干網絡和普遍適用的報文通訊標準,SWIFT為其用戶提供安全規范的信息傳輸途徑,以驅動遍及全球的金融交易。截至目前,服務對象已涵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0余家銀行、證券機構、市場基礎設施和企業客戶等。
企業客戶成為SWIFT服務的重要客群
雖然SWIFT最初是由多家銀行共同成立的非盈利性國際合作組織,且長期以來主要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服務。但隨著跨國公司多銀行統一通訊需求的愈發旺盛,企業客戶也逐步成為SWIFT服務的重要客群之一。
客戶數量持續增長
自1999年開放企業服務起,企業即可像銀行一樣,通過加入MA-CUG等社群,作為SWIFT會員使用單一、標準的渠道同全球各地的往來銀行進行通訊,從而完成相應的金融交易。而2007年SCORE環境的推出,則為企業使用SWIFT服務提供了更多便利,也帶動了更多企業的加入。如今,全球范圍內已有2000余家企業集團、超過10萬個法律實體接入SWIFT網絡,幾乎一半的世界500強企業都是SWIFT的用戶。
客戶類型不斷豐富
隨著SWIFT企業服務的不斷成熟,其服務的企業類型也由最初的歐美大型企業向其他企業進行拓展。在地區分布上,除傳統的歐美地區外,中東、非洲、亞太地區的企業客戶均在快速增長,特別是2017年以來,新加入的企業中亞太地區的占比超過四分之一,已成為SWIFT企業客群最為重要的增長來源;而在企業規模上,雖然年度營收1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企業仍是主體,但也有21%的接入用戶為年度營收5億美元以下的企業,且該類企業占新接入企業的比在2017年之后已升至32%,SWIFT早已不再是大型企業的專利。
接入方式更加多元
企業使用SWIFT管理多銀行關系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傳統模式下,只能通過在企業端部署的基礎架構接入網絡,其高昂的費用、復雜的流程、漫長的周期使得很多企業望而卻步。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SWIFT推出基于云的新型連接服務(Alliance Lite2),很多第三方機構如商業銀行、科技公司等也開始通過自身的架構為客戶提供接入服務(Shared Infrastructure Platform),企業在接入方式上獲得了更多選擇。當前,以云連接和SIP方式接入的客戶占比已高達97%,更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可享受便捷且低成本的接入服務。
國內SWIFT企業服務現狀
截至2019年底,SWIFT在中國已有近600家用戶,由于銀行等金融機構大都早已加入,故近年來新增的用戶主要來自企業客群。尤其是隨著中資企業海外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其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并使用SWIFT服務。自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境內首家企業加入SWIFT以來,十余年時間內,一批國有和民營企業先后跟進。目前,除外資企業在華機構外,全國范圍內已有104家中資企業成為SWIFT會員。
在接入方式上,很長一段時間內,中資企業只能通過從SWIFT購買相應軟硬件并在企業端構建基礎架構的方式接入,無形中對企業的業務規模、技術能力和投入意愿設置了不低的門檻;而對于基于云端的新型連接服務,出于數據存儲和數據安全等方面的考量,在國內的推廣也仍處于起步階段;近兩年,建設銀行等商業銀行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圍繞企業連接SWIFT網絡推出配套產品和服務,為中資企業海外資金安全保駕護航,使得更多的中資企業有了簡單、快捷且低成本的接入選擇,目前通過該方式接入的中資企業占比已超過三分之一。
但與歐美等服務相對成熟的地區相比,中資企業對SWIFT的應用還有較大差距:(1)在企業數量上,由于SWIFT企業服務初期多在歐美推廣,且其區域經濟聯系緊密,文化、法律體系相近,為服務的拓展和應用創造了條件,目前歐美地區的企業客戶占比近七成,而中資企業占比不足5%。(2)在業務范圍上,得益于單一歐元支付區(SEPA)的建設以及多國支付基礎設施采用SWIFT標準構建,SWIFT企業服務可在歐美地區覆蓋各類企業的各類交易,不僅有很多中小企業在使用SWIFT服務,且為數不少的境內交易也都是通過SWIFT渠道驅動的;而國內金融機構加入SWIFT時間較短,擁有對接企業報文服務系統的銀行也較為有限,加之以銀企直連驅動的境內跨行交易相對成熟,因此SWIFT服務在中資企業中的應用場景還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業集團的境外交易上,在企業類型和交易類型等方面遠不如歐美地區豐富。(3)在應用深度上,基于大量跨國公司的先進實踐,歐美企業基本上已構建起一整套涵蓋賬戶查詢、對外支付、資金集中管理、貿易信用證管理等在內的成熟的資金管理和貿易供應鏈管理體系,能夠充分利用各類SWIFT報文賦能企業全面的財資和貿易管理;而中資企業由于起步較晚,除極個別企業對SWIFT服務應用較為深入外,絕大部分仍處于僅使用“現金管理和客戶狀態”類報文實現“可視化”管理的初級階段,需進一步拓展報文應用類型和場景,以發揮更大的效能。
推進企業服務在中國的普適化
鑒于上述SWIFT企業服務在中資企業中的應用現狀及與其他地區領先企業的差距,需進一步提升其在中資企業中的應用廣度和深度,不斷推進在中國的普適化進程。
推進普適化所面臨的機遇
SWIFT全資中國法人機構的成立。中國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和人民幣在全球交易中使用量的穩步增長,推動SWIFT持續加大在中國地區的投入。2019年,SWIFT在北京設立全資中國法人機構,加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并由中國人民銀行依法進行監督管理。中國子公司的成立,有助于SWIFT在國內更加深入地推進本地化經營,其產品和服務可以實現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商務合同也需適用中國法律。未來,SWIFT將一方面持續推動國內機構與國際市場的互聯互通,助力更多的中資用戶走出去;另一方面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深化存量用戶的應用程度;同時也將積極參與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人民幣的國際化發展,而所有這些都將為SWIFT企業服務在中國的普適化奠定基礎。
報文標準遷移。自2022年起,SWIFT將啟動為期四年的報文標準遷移,并要求其全球金融社群的所有成員在2025年底之前適用新的ISO20022報文標準。該標準基于XML構建,與使用多年的MT報文相比,其支持英文以外的更多語言、支持更加個性化的設置,且能提供涵蓋結構化匯款、監管報告、稅務信息等在內的更為豐富的內容。
鑒于企業客群對通訊標準整合的呼聲越來越高,加之包括歐盟、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內的大額實時支付基礎設施也將向ISO20022標準遷移,上述新標準的諸多優勢將更好地支持交易的直通式處理、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并創造新的商機,從而為SWIFT企業服務在中國的普適化提供新的機遇。
多方位推進普適化
連接更多的企業用戶。推進企業服務普適化的第一步在于不斷拓展服務的使用群體。對于企業而言,要想使用SWIFT服務需要完成兩個關鍵步驟,一是加入SCORE用戶組,成為SWIFT會員,獲得屬于企業的唯一的BIC;二是完成一系列上線流程,通過選定的連接方式接入SWIFT網絡。在原有模式下,所需材料繁瑣、上線流程復雜,無形中增加了SWIFT在企業客群尤其是中小企業客群中的推廣難度。但隨著中國子公司的成立,SWIFT組織在中國地區不斷加大投入,充實的人員和服務力量為相關材料及流程的簡化創造了條件。
未來,為吸引更多的中資企業成為SWIFT會員,并持續推動其接入SWIFT網絡,一方面可借監管部門強化對SWIFT監督與合作之機,推動企業營業執照、信用公示信息等數據的互聯互通,簡化企業申請時的材料準備、翻譯、提交、審核環節,并可考慮對有需求的企業在注冊成立時就為其預分配BIC;另一方面,要將上線流程中各個環節的簡化作為常態化、持續性的工作,并研究如何進一步降低相關費用,為更多企業客戶的接入提供流程上、價格上的便利。
支持更多的交易類型。在不斷拓展服務使用群體的同時,普適化也需要持續深化服務的使用程度。中資企業在利用報文獲取信息報告和驅動支付的基礎上,還應逐步拓展應用的報文類型,將外匯交易、信用證和保函等業務也納入一體化的SWIFT資金管理體系,從而更好地實現便捷化操作、降低外匯和融資風險、提升財資管理的專業化水準。
與此同時,伴隨ISO20022報文標準的升級,以中文的輸入和更豐富的內容支持為基礎,可將中資企業應用SWIFT報文驅動的交易范圍由境外交易向境內交易進行延伸,推動更多的中資銀行支持企業報文服務,并鼓勵企業將部分境內交易也轉至SWIFT方式驅動,從而更好地推進SWIFT企業服務的普及和本地化。
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除了安全穩定的通訊環境和內容豐富的報文類型,近年來SWIFT還針對企業客群推出了多項增值服務,包括規劃最優代理行路徑的匯款路徑管理服務、改善跨境支付體驗的SWIFT gpi服務、驗證交易是否合規的制裁名單篩查服務、統一多銀行KYC管理的KYC Registry服務,以及銀行支付責任(BPO)、貿易電子化(Trade Digitalization)、3SKey、SWIFTRef、MyStandards等其他增值服務,能夠滿足企業客群在資金管理過程中多種多樣的應用場景。
在推進企業服務普適化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加大相關增值服務在中資企業中的普及和推廣,通過這些工具的應用,更好地幫助其提升支付效率、推進合規經營、打擊金融犯罪,以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的服務整合賦能企業最為全面的資金管理。
企業服務普適化的意義和作用
服務企業經營和經濟發展
SWIFT為擁有多個銀行關系的企業提供了單一、安全、可靠的連接和通訊方式,便于企業的財務和資金管理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并掌控全球范圍的資金及交易情況,從而更好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SWIFT企業服務的普適化可將上述優勢惠及更多企業,特別是為廣大中小企業的金融交易和資金管理提供便利,從而支持更多的中資企業更好地參與到全球貿易、全球經營和全球產業鏈重構中去。所有這些都將進一步推進與中資企業相關的金融流動,支持本地和全球的貿易及經濟發展,同時也為我國正在推動的“一帶一路倡議”、“扶持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等戰略和重點工作提供支撐。
助力CIPS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推廣
考慮到SWIFT在全球金融交易中的影響力,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支付清算系統都與SWIFT開展合作,以更好地進行用戶推廣和交易量提升,如第二代泛歐實時全額自動清算系統(TARGET2)就完全在SWIFT平臺上運行。
為更好地提升人民幣跨境清算效率,中國人民銀行組織開發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自建設之初,CIPS就與SWIFT緊密合作。首先,加入CIPS的直接參與者或間接參與者都必須擁有SWIFT BIC;其次,SWIFT協助CIPS發布并維護人民幣跨境支付路徑參考數據;再次,CIPS還在用戶手冊中規范了處理SWIFT gpi業務的市場慣例。一系列的合作提升了CIPS參與者的使用體驗,也有效推動了CIPS在人民幣跨境清算中的使用。
雖然CIPS的建設和推廣卓有成效,但目前以香港為代表的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仍是跨境人民幣清算的主角。未來,伴隨中國子公司的本地化經營以及相關服務的普適化運作,SWIFT將越來越多的參與到與包括CIPS在內的諸多金融基礎設施的合作中去,通過相互協作、相互融合的方式助力其建設,并以更普遍、更多元的用戶和更標準、更友好的體驗助力其推廣,同時也為人民幣的國際化貢獻力量。
參與SWIFT監管和全球治理
鑒于SWIFT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地位,SWIFT與相關監管機構建立了開放且具有建設性的對話機制,并受到G10國家中央銀行的監管。2012年,SWIFT成立監管論壇(SWIFT Oversight Forum),進一步擴大了有關監管活動的信息共享范圍,將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在內的更多中央銀行涵蓋在內。
隨著SWIFT企業服務在中國的普適化,其相關產品在中國企業中的應用范圍及深度勢必將不斷擴展。為更好地維護中國社群的相關利益,創造安全穩定的金融環境,中國人民銀行可借助SWIFT中國子公司的成立,進一步強化監管力度。一方面,持續推動SWIFT提升其在華機構在全球組織架構中的地位和級別,縮短匯報和決策路徑,提供更多本地化的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積極爭取在國內建立SWIFT全球第四個數據交換中心,與荷蘭、美國、瑞士相互制衡,深化多點備份、多地監督的國際協作機制;此外,不斷加強與SWIFT在網絡安全、金融制裁、支付創新等方面的溝通合作,更加深入地參與相關領域的監管和全球治理。
提升中國用戶社群的話語權
雖然SWIFT是一個中立性的國際合作組織,但由于擔心相關國家對其施加壓力,很多國家和地區也都在嘗試尋找替代方案。但SWIFT仍是目前國際最主流的金融信息傳輸通道,尤其是在構建一個成熟的且被廣泛使用的自有報文系統變得越來越困難的今天,絕不可因噎廢食。相反,應在探索自有報文服務體系建設的同時,積極參與SWIFT相關標準的制定,持續提升中國用戶社群在SWIFT組織中的話語權。
根據SWIFT組織章程的規定,SWIFT董事會共設有25個董事席位,按照所持有的股份在各個國家用戶組之間分配名額,排名前6位的國家每個國家有資格選派兩名董事,排名7至16位的國家每個國家有資格選派一名董事,剩余三個董事由排名17位及之后的國家通過聯合方式推舉。而因為持有的股份數量同年度的報文付費情況成正比,所以董事席位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國家社群的用戶數量和報文量。
自2009年起,得益于不斷增長的金融機構報文量,中國用戶社群開始獲得一個董事席位。而SWIFT在中國的普適化則可進一步為企業客戶及相關報文的增長創造條件,同時伴隨我國作為全球貿易支付引擎地位的進一步夯實,將有利于爭取更多的董事席位,從而獲得更多的話語權,更好地代表中國用戶社群在相關規則和標準的制定中積極發聲。
參考文獻:
[1] 黃毅. 利用SWIFT加強集團企業境外資金管理[J]. 現代經濟信息, 2015(08):346.
[2] 劉境怡. 聚焦跨境支付直通車SWIFT[J]. 中國外匯, 2018(12):23-25.
[3] 張安霞. 中國SWIFT系統架構應用現狀[J]. 商情, 2013(8):271.
[4] 戴耀華, 王浩明. SWIFT:資金流動性管理的革命[J]. 中國外匯, 2008(20):24-25.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結算與現金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