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林
摘要:政府采購亦稱公共采購,通常是指一國的政府部門或機構以及其他為政府監控的企事業單位,為實現其統治職能和公共利益,而使用公共資金采購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由于政府采購改正變過去的分散采購為集中采購,它所達到的規模效益,節約了財政資金,降低了交易費用,提高了資金利用率。而且,政府采購遵循公開、公正、公平原則,使得政府采購在財政的直接監督下進行,減少了采購過程中的尋租行為,促進了廉政建設。在我國,政府采購制度已有十幾年的歷程,盡管成效顯著,可問題與矛盾依然存在,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如何完善政府采購機制,已成為一個亟待思考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政府采購 ?法律制度 ?改革 ?完善
一、完善政府采購制度的必要性
我國從1996年開始試行政府采購制度,至今已走過14個年頭?;仡欉@14年的發展歷程,我國政府采購制度取得了喜人的成績,積累 了豐富的經驗。但是,目前我國政府采購制度依舊存在很多問題,難以面對新的形勢,應對新的挑戰。政府采購,也即一般意義上的公共采購,是指各級政府及其所屬機構為了開展日常政務活動或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需要,在財政的監督下,以 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對貨物、工程或服務的購買。政府采購不僅是指具體的采購過程,而且是采購政策、采購程序、采購過程及采購管理的 總稱,是一種對公共采購管理的制度,是國家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對于強化政府宏觀調控、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提高政 府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強政府系統的廉政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政府采購制度存在問題分析
利用法律手段規范政府采購市場是國際上的通行作法,沒有法律的約束,就會使一國的政府采購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就難于消除國際采購市場中的貿易壁壘,就難于開拓對外經濟合作的新渠道,就難于控制國外一些供應商對國內某些領域市場的壟斷,因而也就難于有效地保護民族經濟的發展。
(一)政府采購缺乏系統的信息支持
政府采購的市場大、品種多、范圍廣等特征,決定了政府采購必須有充分、健全的信息支持。在現代信息社會,采購者掌握國內外時點上和動態上的市場信息,是提高政府采購經濟性和效率的關鍵環節。歐美等發達國家為了使公共采購市場公平、公正、公開,政府都指定專門的報紙和刊物刊登政府采購信息。有些國家建立專門的政府采購信息服務機構,提供系統的政府采購信息。還有很多國家利用互聯網絡發布政府采購信息。這些信息支持,極大地降低了政府采購的交易成本。而我國目前仍沒有建立起政府采購的信息系統,政府采購缺少信息支持,質優價廉的優勢難以獲得,導致政府采購的經濟性不強,效率降低。
(二)政府采購缺乏統一的組織管理
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對政府采購的管理體系雖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都設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對政府采購的組織管理與監督。例如,韓國設立國家供應局,英國設立國家采購局,而我國到目前為止尚未建立全國統一的負責政府采購管理與監督的專門機構與人員,這一制度缺陷所遭致的后果是難以規范公共采購市場,難以保證政府采購的公平、透明和高效。有些省市政府雖然也建立了政府采購辦公室,但制度不統一、管理方法不一致,在省與省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形成了較大的政府采購的制度障礙,降低了政府采購的經濟性和效率。
(三)政府采購缺少效果考核和評價機制
我國目前的政府采購,從中央到地方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注重形式多,缺少政府采購的效果考核和評價機制。主要表現有三種:一是有些地方政府把政府采購單純地作為一種行政權力來運用,強調審批,強調程序,忽視用戶所用,忽視用戶所急。結果,官僚主義增強了,政府服務意識下降了;二是在采購組織模式的選擇上,過多地強調集中采購,忽視分散采購,缺少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的混合控制;三是通過政府采購到底節約了多少資金?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沒有考核制度。根據經濟學的理論,政府采購活動必須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要求,必須兼顧經濟性和效率性的統一。如果政府采購沒有通過對“成本—效益”的比較而決策,沒有對采購的經濟性和效率兼顧的考慮,沒有對政府采購效果的考核,那么,政府采購就失去了意義。
三、改革與完善政府采購法律制度的建議
(一)完善政府采購的監管機制
目前,政府采購還缺乏規范的管理和有效的監督,致使在政府采購實踐中出現很多問題。建議參照國際慣例,建立一整套管理監督機制來協調、解決政府采購活動中出現的上述問題。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建立政府采購管理機構??蓞⒄諊H慣例,按照《政府采購法》的規定,在財政部門內設政府采購管理機構,負責制定政府采購法規,編制政府采購預算,進行政府采購數字統計、政府采購分析評估,協調管理政府采購事務等。
二是建立政府采購的監督機制。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購監督機制,是政府采購工作規范運作的保證。目前,應按照《政府采購法》的規定執行,即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從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執行情況,采購范圍、方式和程序的執行情況,采購人員的職業責任和專業技能等方面加強對政府采購活動及集中采購機構的監督檢查;集中采購機構應當建立健全內部監督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仲裁機構。實行政府采購制度后,必然會產生許多矛盾,需要進行仲裁。仲裁機構既可以是專門成立的政府采購仲裁委員會,也可以是一般性的仲裁機構,應按規范的工作程序和規則進行仲裁,解決招投標和履行中的爭議。
(二)加快政府采購信息系統的建設
政府采購信息雖也在逐漸公開,但由于行業和地區分割,這些信息通常只在一些本地區、本行業的報刊、雜志上刊登,公開性明顯不夠,同時采購主體能掌握的市場供求價格信息也多局限于本地區和本行業,對國內乃至國際市場行情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難以取得最佳采購結果?;谶@種情況,我們必須加快政府采購信息系統的建設,不僅要及時、準確、全面地提供商品采購目錄、發布采購信息,而且要加強市場商品價格信息的收集。目前,可考慮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建立全國統一的政府采購數據庫管理系統。即運用電子計算機網絡數據查詢系統,將與政府采購有關的數據信息登記入庫,供各級政府,采購主體、供應商、投標者及科研部門,大專院校隨時使用。待條件成熟后,可考慮將有關政府采購統計數據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及將采購信息上國際互聯網。二是創辦“政府采購信息報”。通過“政府采購信息報”及時發布各地、各部門采購信息,宣傳交流國內外有關政府采購的先進經驗以及有關政府采購政策。
(三)健全政府采購法律體系
根據國際經驗,完整的政府采購法律體系是完善的政府采購制度的特點之一。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不僅是基本法,還應包括實施細則及相關的配套規定和辦法等。目前,我國盡管出臺了《政府采購法》,但至今尚未頒布《政府采購法》實施細則,相關的配套制度和管理辦法也制定的較少,且缺乏統一標準,致使很多采購領域無章可循,出現了管理上的混亂,嚴重影響了政府采購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應盡快制定《政府采購法》實施細則,同時要盡快制定招投標管理、采購信息管理、專家管理和供應商投訴處理等配套制度和管理辦法。各地也可在法律規定的權限內,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相應的制度和管理辦法,以進一步健全政府采購法律體系。
(四)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政府采購隊伍
政府采購工作是一項全新的系統性工程,由于政策性強、涉及面廣,要求采購人員既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具有很強的業務操作能力。而目前我國大部分政府采購人員理論水平低,對招投標、合同、商業談判、市場調查及商品工程和服務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也知之甚少,尤其是缺乏工程預決算審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礎,對工程項目的技術性、合理性、經濟性掌握不準,對合同的履行、驗收、監管不到位。由于政府采購隊伍的專業水平不高,致使采購過程中時常出現采購程序不規范,出現問題得不到及時處理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政府采購制度的順利實施。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政府采購隊伍已迫在眉睫。建議加強政府采購人員的培訓,各級政府應定期或不定期地開辦各類培訓班,對政府采購人員及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參考文獻:
[1]周榮禎,邱志剛.商業銀行集中采購管理模式探討[J].金融論壇.2015年11期.
[2]李寶奇,金香蘭.試論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要堅持誠實信用原則[J].當代法學.2013年07期.
[3]陸冬英,沈世娟.我國制定政府采購法應注意的問題[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8年01期.
作者單位:河北海事局后勤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