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鋒
摘要:雕塑景觀雖然不能代表一個城市或者國家但是能夠象征一個城市或者國家,雕塑景觀是以藝術的形式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對城市和國家的歷史文化進行記錄,可以說雕塑景觀是記錄城市、國家歷史發展歷程最有力的證據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現有雕塑參與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注視著國家的發展和城市的變化。隨著國內外新時代雕塑藝術的不斷發展,雕塑的類型逐漸豐富,現今公共雕塑、景觀雕塑、標志雕塑以及環境雕塑等類別已經廣泛應用于國家各城市的建設中。所以可以認為國家的發展和城市建設推動了雕塑藝術產業的發展,為雕塑藝術產業提供了發展的契機,那么在21世紀雕塑藝術產業如何以高質量的狀態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國內外雕塑藝術產業面臨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新時代;雕塑藝術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J3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5-0005-02
一、引言
本文主要從五個部分展開論述,第一部分基于新時代雕塑藝術產業國內外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綜合分析;第二部分分別從技術、經濟、社會、以及政策四個方面對雕塑藝術產業的發展環境進行了簡要的闡述;第三部分對新時代雕塑藝術產業的發展市場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側重于市場需求和市場特點兩個角度。第四部分主要介紹了雕塑藝術產業的生產行業。最后對全文進行了通篇總結。本文的中心論點為新時代雕塑藝術產業的發展,綜合探究當前雕塑藝術產業的發展現狀、環境、市場以及生產行業,明確我國新時代雕塑藝術產業的發展方向。
二、新時代雕塑藝術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國際雕塑藝術產業發展現狀
追溯古代城市雕塑景觀的發展明確,最早的時間為古埃及到17世紀,該階段在藝術發展的歷史上雕塑景觀發揮著主導作用,雖然延續到18世紀雕塑景觀逐漸減少,但是到19世紀階段雕塑景觀又一次實現了興盛發展,從古埃及到19世紀這一階段國際雕塑藝術產業并沒有做出突破性的發展舉措和創新措施,同時在這一時期大多的雕塑景觀以人體雕塑表現形式為主,如古埃及金字塔雕塑,具備著建筑景觀和雕塑景觀的雙重特征。追溯古埃及法老的雕塑神像能夠明確當時雕塑藝術形式起源于“圖騰”“崇拜”等因素。
追溯古希臘、羅馬的城市雕塑景觀表現形式,當時的雕塑藝術產業主要側重于宗教形式、希臘神話、帝王權威的生產,在西歐中世紀的城市雕塑景觀其表現形式則多為基督教、拜占庭、哥特式等,該時期雕塑藝術產業所生產制造的雕塑景觀多體現樂觀、信心以及對人創造力的再美。例如佛羅倫薩西奧里的《大衛》雕塑像,再如意大利位于羅馬市中心的《祖國祭壇》等。
20世紀歐美地區的社會發展速度穩步提升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較大程度的轉變,城市景觀雕塑藝術吸引了眾多藝術家積極參與,但是藝術家并不愿意受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或者宗教信仰所限,自此之后歐美的城市雕塑景觀的藝術表現形式趨向于多樣化、靈活性的方向發展,該階段的雕塑藝術產業的發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抽象、夸張以及題材多樣化等方面,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雕塑景觀的制造材料也得到了較大程度的優化。該時期國際雕塑藝術的典型表現形式為波普藝術、裝置藝術和裝配藝術,公共雕塑藝術在該時期得到了初步的發展。例如羅丹《加萊義民》、英國《國王與王后》、美國藝術家的《伙烈鳥》等。20世紀初期巴西的一個城市的巨型雕塑景觀《贖罪者基督》為了慶祝巴西獨立100周年而建造,整體雕塑高達30米,雕塑底部基座長達7米,當時眾多雕塑藝術家和雕塑設計師在巴黎開展設計制造,完成后在1931年由巴黎運往巴西落成。20世紀中期美國的《圣路易大拱門》其獨特的象征意義和表現形式成為了美國歷史的象征,據調查得知圣路易大拱門象征著美國的移民歷史,也象征著美國移民成就。
(二)國內雕塑藝術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如果追溯我國的雕塑藝術發展,最為典型的可從《秦始皇兵馬俑》展開后續的分析,公元前384年秦國正式廢除人殉制度,改為“以俑殉葬”。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陵的修筑時間可達39年之久,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經相關考古學家的共同努力兵馬俑重見天日。從史料分析中能夠明確我國歷史上的雕塑藝術表現形式最為典型的就是車、馬、人,相比于國際雕塑藝術產業的發展我國的雕塑藝術產業歷史更為悠久。
通過眾多數據資料的統計分析,發現二十世紀我國的雕塑藝術產業多以戰爭成就表現形式為主,例如毛主席塑像,在我國文化大革命時期全國性的興建毛主席塑像,當時我國雕塑藝術的表現形式就是趨向于表達對毛主席的崇拜與尊敬,塑像的身高為7.1米所象征的是中國共產黨七一建黨日,而塑像的底座為5.16米為了紀念1966年5月16日。
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雕塑藝術產業的表現形式和發展方向也發生了較大程度的轉變,水墨板塊和抽象板塊推動著雕塑藝術市場的輪替,但是在國內的各大高校中,雕塑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則更趨向于專業性,如國內的眾多醫學高校,李時珍、白求恩、等人物雕像不僅優化的校園氛圍,還實現了醫學歷史的傳承。但是總體來看國內的雕塑藝術家并未對雕像過著雕塑景觀進行后期的維護,筆者發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往城市中年限較為久遠的公共雕塑景觀逐漸被公共設施所取代,而國內雕塑藝術產業的發展方向也從藝術性轉為效益性,當前我國的雕塑藝術產業多為城市美化、公園設施、紀念館、景區、室內設計等服務。
三、新時代雕塑藝術產業的發展環境
(一)技術環境
通過對國內外雕塑藝術歷史發展和產業發展能夠明確,傳統的雕塑藝術在工藝、技術方面主要取決于雕塑制造的目的和制造的材料,其主要的工藝流程大都為泥塑、雕刻、冶煉、著色等眾多工序。而新時代的雕塑藝術產業應用了3D打印技術,該技術的主要優勢在于工藝流程短效率高,具備較高的精準度不需要相應的制造廠準備模具,但是該技術的成本耗費較高工藝與傳統的制造工序相比同樣較為繁瑣。但是近年來對該工藝的進一步研究和改良,3D打印技術被各個地區的雕塑藝術產業廣泛應用于實際的雕塑制造生產環節中,為雕塑藝術產業獲得了理想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為新時代我國雕塑藝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二)經濟環境
在我國,雕塑藝術和雕塑作品被作為一種物質文化,具備著極高的收藏價值和傳承價值,相對于大型的城市雕塑、公共雕塑等小型的雕塑在我國的雕塑藝術市場中逐漸趨于競拍、收藏、文化消費的方向發展。如果將雕塑藝術產業的經濟環境進行細化分析,舉例來說我國古代時期的“鼎”、四羊方尊”就具備極高的收藏價值,現今文化消費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消費方式之一,雕塑作品具備著商品層面上的意義,而雕塑藝術也趨向于市場化發展。
(三)社會環境
21世紀以來在社會科技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國民的人文素養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我國傳統的雕塑藝術具備著藝術性、紀念性和象征性,而新時代的雕塑藝術具備著多樣性、文化傳遞性以及美化性等特點。如果將新時代雕塑藝術產業的社會環境進行深入分析,那么如果將雕塑藝術內容中的公共雕塑作為舉例,首先公共雕塑所代表的是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城市的文化,所反映的則是當地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眼光,例如我國東北地區鶴鄉,該地區的公共雕塑多以野生丹頂鶴雕塑為主。再如國內各大醫學院校,院校內所建立的雕塑則多以古代名醫(扁鵲、華佗、張仲景),護士創始人(南丁格爾)雕像為主。由此可見所謂的社會環境就是雕塑藝術產業結合不同的需求利用現代的雕塑工藝去實現產業的發展與經濟效益的過的,如果客觀的從社會環境的層面上看新時代雕塑藝術產業的發展受社會的發展所影響,而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也推動著雕塑藝術產業的不斷革新。
(四)政策環境
政策環境主要指的是政策扶持和發展戰略,首先政策扶持主要指的是政府針對地區文化藝術和雕塑工藝傳承所組織、推行的一系列雕塑藝術活動,一方面讓更多的人們認知雕塑藝術,另一方面實現地區文化的弘揚與傳承,例如綏德縣人民政府舉辦的2017中國一綏德國際石雕文化藝術節。而發展戰略主要指的是在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進展的過程中,,上級部門為相應的城市地區制定城市建設規劃,要求走文化特色,重視景觀建設等等,這就需要雕塑藝術產業與之協調配合從而實現城市化建設效果的提升。
四、新時代雕塑藝術產業發展的市場分析
(一)市場需求
現時代雕塑藝術產業的市場需求最為典型的就是地產軟走,之所以稱之為典型,主要在于我國當地產裝修的發展,雕塑藝術產業與地產軟裝建立的一個長效機制,可以將新時代雕塑藝術產業“片面”的認為是一種商業雕塑或者以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雕塑藝術。目前地產軟裝對雕塑藝術的需求量極高,且雕塑藝術在房產軟裝中的主要表現形式為抽象、夸張、立體等。國內現有的雕塑藝術產業很少是純粹性的藝術創作,而大部分的雕塑藝術產業多為掛靠高校的教師,開工作室接單獲取相應的經濟效益,在生活的壓力下國內已經很少存在個體戶靠雕塑藝術創作來獲取經濟收益的雕塑藝術產業發展模式。
(二)市場特點
基于現時代雕塑藝術產業的市場需求對雕塑藝術產業市場的發展特點進一步分析,裝飾雕塑藝術行業領域最為發達的地區是我國的“廣佛深莞”。最為突出的為深圳地區(藝展藝茂)和佛山地區(羅浮宮),而廣州地區的國際會展中心和上海地區的國際會展中心是我國國內最大的雕塑藝術展會。雕塑藝術行業領域的發展很透明,同行業之間的競爭較為激烈,尤其是在價格層面上的競爭。同時雕塑藝術行業出現工藝仿造的現象極多,一般情況下雕塑藝術設計者通過相應的作品謀取經濟利益的過程中,大多都是抄襲國外的設計理念和國外現有的雕塑藝術作品,然后利用當前的工藝和技術接單制作,將新時代雕塑藝術產業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總覽全國,并沒有幾家產業能夠做到高端。而在研究仿造的環節中較為突出的就是深圳地區的雕塑藝術產業,多數人都主觀的認為深圳是“山寨鼻祖”,深圳地區的雕塑藝術產業和雕塑廠極多,且規模大小不一,而深圳的雕塑藝術市場特點主要為低價競爭、惡意競爭。
五、新時代雕塑藝術產業的生產行業分析
(一)產區分布
我國的石雕、石刻產業分布較為均勻,例如我國中部地區北京市、河北省;我國的東北地區黑龍江省;我國的東部地區江蘇省、江西省;再如我國的西南地區云南省等都是石雕產業石刻產業發展較為快速的地區。
(二)技術條件
雕塑的本身屬于一種造型藝術,該藝術主要分為雕、刻、塑三個方面,現時代雕塑藝術能夠利用多樣化的原材料創造出滿足客戶需求的工藝制品,例如城市雕塑所反映的就是當地的特色傳統文化與經濟發展情況。雕塑藝術的制作工藝較為多樣且內容極為豐富,如生活中較為常見的不銹鋼工藝制品、冰雪雕塑藝術模型;再如玻璃鋼塑像.仿真雕塑、電鑄銅像制造工藝;以及仿真人頭塑像高分子塑像等眾多制造工藝。
(三)行業產能
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推動著我國的石材工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的石材產業在出口貿易的過程中獲得了較為理想的經濟效益,據統計我國石材產品已經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為典型的就是我國的福建省,該省的石刻工藝制品出口創匯額占據我國各省第一,福建省的石刻工藝制品原材料主要為“花崗石”,通奇巧的雕塑工藝所雕塑制造出來的工藝制品堪稱“中華一絕”。
六、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分析國內外雕塑發展歷史和雕塑產業的表現形式能夠明確,與國際雕塑藝術發展相比我國的雕塑藝術產業發展歷史更為久遠,我國傳統的雕塑藝術產業所生產制造的產品具備著明顯的目的性和象征性,雖然新時期的雕塑藝術產業所生產制造的工藝制品具備著傳統雕塑藝術的特征,但是當前時代下的雕塑藝術產品更具時代性、商業性、效益性、甚至是仿造性,加之市場需求和外部環境因素所影響,部分省市地區的雕塑藝術產業已經陷入了低價惡性循環的競爭中,這一情況并不利于我國雕塑藝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所以在新時期下新時代的雕塑藝術產業應總結問題,從根源上杜絕低價惡性循環競爭,充分的剖析市場環境,不同地區的雕塑藝術產業應結合市場需求和市場發展動向細分藝術品制造,以傳統工藝結合現代技術的模式創新雕塑藝術產業技術能力的提升,繼而提升雕塑藝術制造品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秦文志.淺談對陶瓷雕塑課程教學的思考——評《瓷意立象:雕塑藝術品鑒》[J].中國教育學刊,2019(11).
[2]翁劍青.中國現當代雕塑形態的流變與多元趨向——以70年中國城市雕塑發展為研究對象[J].美術,2019(09).
[3]陳曉春.雕塑藝術創作的多元化發展趨勢[J].藝術評鑒,2019(15).
[4]郭曉,王文娜.新時代雕塑藝術的探索與創新[J].藝術教育,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