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謝宜興,1965年10月生于閩東霞浦。20世紀8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著有詩集《留在村莊的名字》《銀花》《呼吸》《夢游》《向內的疼痛》。十多次獲省級文學獎,多次獲文學期刊、報紙副刊等征文獎、年度獎。詩作入選百余種選本。詩作《我一眼就認出那些葡萄》入選部分大學必修課、選修課教材及高中語文選修教材。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F居福州。
化蝶
其實,這已是完美
人生諸多結局,死是必然的那一種
而死得如此斑斕、輕盈,屬于傳說
上天殘忍,有時是別樣的成全
趁著熱血還在一浪一浪奔涌
流水還沒將分明的棱角磨平
生米期待被做成熟飯
灶膛間的火光中尚未見成堆的灰燼
病入膏肓的人以毒為藥,淚為引
青春是一座不敢路過的墳塋
狠字最是縱身一躍,化骨為翅
花葉間一陣風過,山河歸于寂靜
白露
微信圈內堆滿古人的秋思
趁著雨腳,返鄉的人
路過南齊的古寺
尋找唐時一場颶風留下的故事
無眠的夜里讀杜甫
卻道今夜露未白,故鄉無月明
悶熱的屋里開著空調聽夜雨
一種熱望在眼中有如兩顆露珠
一顆在黑夜的撞擊下跌落
一顆在期待明天的日出
而我,裹在空調被里
想象故鄉民諺里這個季節的寒涼
“白露白茫茫,冇被莫上床”
京 城 五 月
京城五月,處處楊花飛絮
一部全城投入拍攝的諜戰劇
情報員偽裝成彈棉匠,以飛絮
通知隊伍撤離,消滅證據
這是從哪個窗口倒下來的呢
這么多被提前銷毀的秘密
多么先進的碎紙機,再狡猾的
敵人,也找不出任何字跡
沙河鎮三日
屏退燕山,讓大平原空出來
叫北沙河南沙河合流遠去
這是大明王朝的初春二月
你駐馬下榻的地方叫鞏華城
把ABCD四座樓當作四面城墻
俯瞰四面圍樓就像一口方井
沙河鎮三日,你足不出戶
自足于做一只井底之蛙
不管兩個瘋子在河內掰手腕
也不管鯽魚成群過江覓食
只管坐井觀天,天就A4紙大
甚至天不開眼也不影響情緒
心無所念,也沒想被誰念起
即使是中了巫術的那只青蛙
又有誰留意它的存在或消失
你仰望的天,更不會在乎
高 原 的 夜
一陣犬吠,復歸于岑寂
夜半醒來,只聽見自己的呼吸
一個海邊來的人,想摸一摸高原的夜
拉開窗簾,漆黑的遠山
像沉睡的黑牦牛,只有我的窗口
亮著燈,如醒來的牧人
我想醒著的,還有守夜的神
巡行過遠處的雪山近處的圣城
以幽深的寒,裹緊這個小鎮
相信這一刻神也在注視著我
不知我房間瀉出的燈光,對于他
看護的夜晚,是不是一種冒犯
尖山桃花遐想
我們來時,尖山的桃花
已經開過,只留給我們
夭夭灼灼的遐想
那么多美女蜂擁而至
粉腮朱唇紅衫花傘挨挨擠擠
而我們卻只見那些
倒立于枝頭張開的裙裾
多么性感的花朵,妖冶嫵媚
難掩小小野性,一團團火
把尖山和你的心點著
你聽到一整面山坡在尖叫
一朵巨大的緋云燃燒
熱血與愛在漲潮
桃花不敗,尖山如沸
絕 色 亞 丁
躲起來,以高寒拒絕
人世的貪婪,神的女兒
幽居高原的絕色牧女
讓世人遙不可及
卻與牛羊在一起,不在乎
好花與牛糞的人間俚語
可終究躲不過宿命
偷窺者獵美者聞風而至
無不是對美色心存覬覦
每個鏡頭都像饕餮者
都想獨享稀世的美與神秘
山神日夜守護,寸步不離
而我也想做一回登徒子
引誘策動你心底的叛逆
來一次驚艷的逃離
霍童線獅舞
或耳鬢廝磨,或戲球追逐
或撲閃騰挪,或凌空飛躍
三只線獅,比馬戲團里的獅子
更善于表演,獸性不復存在
閉目,不見群山豎起警惕的毛發
張口,只聽到寂靜在梁間咆哮
小小舞臺,卻也是偌大人間
哪一只不是聽命于鑼聲鼓點起舞
哪一只能夠對身上的線和
舞臺背后操縱的手,說“不”
題鼓山涌泉寺楓樹上的寄生蘭
幽谷,澗邊,始終活在低處
素雅,高潔,贊美卻一點不低
再不敢把自己當成山間野草
最后一滴心血也開出蘭香
可是哪一只鳥或哪一陣風
把你帶到這棵楓樹上,并站穩了
腳跟,分明凌空蹈虛
卻又搖曳多姿,仿佛在說
一個活在低處的人,也有令人
高看的時候。只是誰也不愿
點破,人們的仰望
其實是對一根高枝的仰望
責任編輯林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