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浩 李盼盼 賴曉燕
摘要:目前IT行業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增多,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得部分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加快向應用型轉型,推動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因此,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準確把握專業定位,面向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重構創新課程體系,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要加大實踐教學設備設施投入,改革與完善管理保障措施等,從而探索出一條主動適應行業發展新趨向的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20)07-98-04
0引言
按照教育部2019年6月15日公布的數據,我國共有高等學校2956所。據不完全統計,開設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校有900多所,約占高等學校總數的1/3,每年畢業生有十幾萬人。然而一些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三本院校培養的畢業生,不能很好地滿足用人單位需求,再加上IT行業本身日新月異,技術革新快,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期望越來越高。因此,地方本科高校、三本院校計算機專業加快向應用型轉型,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就顯得迫在眉睫。
1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1課程體系大而全,特色不突出
一些地方高校在課程設置時依然延續舊的培養方案,或者參照研究型大學的課程體系,追求知識體系的完整,因此課程多而雜,但限于課時很多知識和技能只能蜻蜓點水,無法做到精講精練。一些課程理論深、難度大,學生接受吃力。應用型和實踐性課程在培養方案中所占比重偏小。學生動手編程能力低,只會應付考試。
1.2教育觀念落后,教學方式單一
在開展計算機專業教學時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滿堂灌”、“一言堂”的現象屢見不鮮,學生主體地位缺失,學生為考試而學,教師為考試而教。因此,課堂內容缺乏生動鮮活而又緊跟技術發展的案例、項目,學生只機械地記憶,學習興趣早已消失殆盡,更談不上培養創新能力。
1.3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定位不符合實際
一些地方高校制定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時缺乏充分的調研、論證過程,專業特色相對模糊、培養目標定位過高。導致專業培養目標隨大流,定位脫離當地實際情況。有的地方本科高校除開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之外,同時設有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等新興專業,但“同質化”現象嚴重,甚至造成了計算機才過剩的“假象”。
1.4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學歷,缺乏實踐鍛煉
有些地方高校重科研、輕應用,投入大量的財力引進高學歷人才甚至高學歷海歸人才,從各本科高校人才招聘條件就可以窺見一二。因此,絕大部分專業教師都是從大學直接走上講臺,缺乏軟件開發實踐經驗。教師沒有對地方企業進行調研,沒有參與過行業、企業的生產實踐情況比較普遍。師資隊伍結構單一,行業企業兼職工程師缺乏,高質量的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
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目標
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包括大多數非計算機專業,無論是生源還是畢業生的去向,都以當地區域為主。因此,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還需面向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為當地IT行業提供人才保障與智力支持。近年來,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扎實推進內涵式發展,加快推進向應用型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和突破。本文以此為例,闡述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和一些實踐經驗。
2.1總體目標
按照教學理念先進、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改革領先、師資優化、教學優秀的要求,通過實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把計算機專業建設成為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踐教學條件、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形成優勢和特色,在地方及全國有一定示范輻射作用的專業,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創新型應用人才保證。
2.2具體目標
2.2.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要求,計算機專業著手實施“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在教學思想觀念更新、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研究性教學改革實施、實踐教學新體系建立、課程考試改革探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與教學團隊建設和校園文化活動實踐等方面進行實踐,探索出一條地方本科高校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2.2.2重構創新型課程體系
深化應用型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改革。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是計算機專業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積極探索了“平臺課程+模塊課程”的課程體系,并最終構建起“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的平臺式創新型課程體系。
2.2.3建設具有創業精神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
師資隊伍是專業建設的能動要素,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和個體能力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本保障,加強教師團隊建設是提高專業建設質量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水平的關鍵。因此,計算機專業必須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精良、結構合理、具有創業精神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尤其要有一定數量的骨干教師和高水平專業帶頭人。
2.2.4加強實踐教學資源建設
實踐教學資源建設是計算機專業向應用型轉型的關鍵。底層通識教育設置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課程,廣泛舉辦各類大賽,引領學生發展創新創業思維。專業教育中實踐教學資源建設要以專業技能為基礎,對校園內外各方面資源進行整合,建設綜合性強的實踐教學中心。通過共享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對設備進行整合,提高利用率,提升學生動手編程的創新能力。
2.2.5強化成果導向教育
成果導向教育,就是將“以教師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生為導向”。目前,高校的以教師為中心,表現在“以教師教學內容為焦點,我能教多少內容?我有多少時間?我該加強廣度還是深度?我要選擇哪些教材?”。以學生為中心則是“以學生表現為焦點,學生修完課后會學到什么新的知識和技能?與學習目標有關的內容是什么?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學生需要做什么?”。教師的角色轉變由傳統只是傳播者轉變為學習指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