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趨顯現,心理健康應該伴隨青少年成長發展全過程。本文通過對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相關章節的閱讀,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設置有新的認識,從助人自助,以學生需求為目標以及重視活動課的教學效果三個方面入手,探究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的新方向,并在某一優質公開課中進行實踐分析。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學目標;活動課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的設置,從個人這一層面觀察,大多數老師和家長想到的都是素質教育的方面,包括對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期盼。從社會這個層面觀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1]知識內容的傳授與心理健康的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兩塊基石,只有雙腳都站在基石之上,才能高瞻遠矚。在教育體系中,心理教育與其他五育一起構成了一個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辯證統一的完整體系,它為學生形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2]
1 課程的教育目標設置
在《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的第一章中提出:學校應該追求什么樣子的教育目標。首先從學習者本身出發就是要關注學生的需要,其次我們還需要從當代生活的研究中尋找教育目標,教育目標的最后來源是學科專家的建議。
剛剛的三個來源中尋找到了教育目標后,我們不能直接使用它,而是要在使用之前篩選。第一條篩選標準是哲學。學校教育目標應該與其認定的價值觀相匹配。第二道篩選標準就是心理學內容,筆者希望通過學習心理學分辨哪些目標是可行的,這些目標設置在什么年齡階段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學習某些類型的目標必備的條件有什么。
2 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目標設置的啟示
1)以學生需求為工作目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標要以學生需求為主,以教育觀念作為補充。在實施歷程中,起初應從學校的自身境況入手,辨析學情,協助同學們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約束自己,化解負面的想法與情緒。
在學生和與老師溝通與交流的階段中,老師要始終堅持“尊重和理解”的原則,即對每個學生的同等權利的人格和平等尊嚴的重視。師生優良聯系的搭建,在于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塑造學習興趣的形成,這樣會在課堂上督促教學效能的提升,從而產生一個良性的循環圈。學生方面:通過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極大地提升學習主動性。想要完成學習和人生方向能做什么,自發地培養意志能力、自控力中包括抗拒誘惑的能力、承受挫折的壓力、學會自我調節的方法、培養了社會適應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教師方面:教師的教育傳授觀點,尤其是學生觀有顯著改觀。教師有關教育教學觀點的推陳出新、心理輔導的普及,同時也帶動了教育教學實際水平地進步,能踴躍地把心理輔導的理論和技能應用于教授和學生管理使命之中,著重關注學生的實操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擯棄灌輸教育法,轉為啟發思維教育法。
2)助人自助。助人自助是心理健康工作要達到的最終目標,這四個字和“授人以魚,一日享用。教人以漁,終身受用”之理是異曲同工的。助人自助準則是,不為了訓誡他人,只為了引導他人,不是包攬替代,而是削弱學生們的依附性,從求他助轉向找自助,讓需要幫助的學生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助人者,首先必須自助,讓自己具備助人的能力,方能助人。假設有個學生陷入“生活泥潭”,尋求幫助,教師自己想實施對學生的幫助,如果沒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很容易就會跟著學生的情緒走,將自己塑造成救世主的形象。共情過度造成移情,不僅達不到心理課堂輔導要求的效果,更加容易走偏走遠。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師首先要有救助他人的能力,同時也要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助人的能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并比助人的想法更加值得重視。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老子的名言,近來被廣泛的運用到教師的教學方法之中。心理健康老師在幫助他人的時候,要達到使得被幫助之人提高學習、生活、工作的能力,明白“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道理,使被助者積極尋找出路,學會一技之長,掌握捕魚的能力。這其實正是實踐助人自助的核心:尊重人、助人自助、提升人的創造力。
3)重視活動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課比一般的課程實施起來要深入人心得多。其目的首要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尤其是學生的感情意志品性,協助學生學會解決各式各樣的人際關系,學會調試自己的情感,以確保有效地、創設性地兌現學習使命,健全完滿的人格品行。這是我們安排活動內容的原本出發點和歸宿。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屬于活動課領域之內,是一門新興性、開放性、成長性、日趨成熟的課程分類[3],不能用一般意義上的“學科”概念來界定它。活動課內容和主題的設置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為立足點,以學生的現實心理需要和組織貫穿始終的活動內容,師生共同確定活動目標,關注整體學生的活動過程,留心個別問題學生的行為。整個活動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采取多種形式的活動,諸如談話溝通、行為訓練、團體游戲、角色扮演、心理劇、討論分析等,促進團體成員的互助合作。[4]在選題方面也要避免活動選擇的單一化、課堂管理的無序化和游戲活動氛圍過熱化的傾向和心理健康課學科化、思政化、班會化等誤區。
因此,心理健康活動課要想取得滿意的效果,絕不是老師站在講臺上幫學生朗讀課本中的內容告訴他們什么是重要的。它更重視學生自我體驗。學生的經驗共享也很重要,間接經驗與即時信息相互融合的最好方式就是經驗共享。在課程進行的階段中,必要的時候老師也可以有適度的自我開放。
3 在心理健康優質課中的應用
在2018年湖南省心理健康優質課大賽中來自長沙市湘一芙蓉中學的劉穎嫻老師在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一場自我探索之旅”時就應用的恰到好處。
視頻中可以感受到,劉老師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教態自然得體,整個課堂范圍輕松愉悅。同學們也能做到積極地發言,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課程開始之前,劉老師用猜一猜的小活動揭示了某娛樂明星和班級的班主任有很多共同之處,從而引導同學們進行自我探索之旅,課程導入環節結合生活,從身邊人切入體會更加深刻。整體課程設置清晰,第一環節——我眼中的我,讓學生們寫下關于自己的“十行詩”。第二個環節——他人眼中的我,讓學生們互相評價收集屬于自己的“留言板”。通過前兩個活動的互動,班級的氛圍已經調動起來了。這時劉老師從剛剛的課程環節切入介紹了喬哈里窗,從公開區、隱蔽區、盲目區以及未知區。同學們對新知識的學習是啟發式的。整個課程是以活動課為依托,以學生的需求為工作目標,將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助人自助”應用了起來。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設置與一般課程是有一定差異的,不能完全按照課程目標設置標準要求,在具體的課程中要把握以學生需求為目標、助人自助和活動課的重要作用這三方面入手。啟發性的帶領同學們進行心理課堂的深入學習。
參考文獻
[1]徐正娟.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略論[J].課程教育研究,2013,27:61.
[2]陳鵬.注重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學問:現代教學研究,2012,7:67.
[3]毛春梅.和諧生命專業——論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品味的提升[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19:12-13.
[4]肖瓊.關于在中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幾個問題[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2,1:17.
作者簡介
王月(1996-),女,在讀碩士研究生,安慶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