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樂 莫妮娜
摘要:唐代的繁榮促進了金銀材質包裝紋樣的發展,唐代金銀材質包裝紋樣精美、種類多樣,分析其紋樣種類,并找出不同類別紋樣間的差異與聯系,探究其紋樣背后蘊含的寓意,總結其紋樣風格特征,以期對現在金銀材質包裝紋樣再設計有所啟示。
關鍵詞:唐代;金銀材質包裝紋樣:藝術特征
中圖分類號:J5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5-0030-01
一、歷史背景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較為繁盛的朝代,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達到一定的高度,且唐代尤為重視與北方游牧民族的關系,具有較強的文化包容性,開放、富裕的社會環境使工藝美術得到較好的發展,唐代也成為中國古代第二個金銀材質包裝的高峰,而金銀材質包裝紋樣也逐漸擺脫束縛,新紋樣不斷涌現。
二、紋樣的分類與特征
唐代金銀材質包裝上的紋樣,是按一定組織結構規律,經過抽象、變化、夸張等方法而規則化、定型化的圖形。,以具有吉祥的含義,且修飾性、觀賞性較強的紋樣為主,象征著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反映了時代背景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審美特征。同時,唐代金銀材質包裝受栗特、波斯薩珊等西亞與中亞地區影響,其紋樣風格在符合國人審美的基礎上,表現出濃厚的異域色彩,又因唐代經濟發展迅速,富足的生活激發了人民的創造力,世俗化、生活化的藝術形式在傳承傳統紋樣的前提下應運而生,至此,唐代金銀材質包裝紋樣呈現多樣化特征。
唐代金銀材質包裝紋樣華美富麗,形式多樣,將唐代金銀材質包裝紋樣主要分為人物紋,動物紋,植物紋和幾何紋等。
第一,人物紋,以狩獵、樂舞、仕女等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紋樣和春秋、戰國等人物故事紋為主,其中,狩獵紋始于戰國時期,圖案趨于符號化的剪影形式,細節描繪較少;唐朝時期,由于社會崇尚力量之美,狩獵紋成為較為常見且典型的紋樣,較戰國時期,不僅增加了草木、鳥雀等來裝飾場景,還深入刻畫了人物、駿馬的形象,使尋獵、射獵、狩獵等活動過程與人物動態的情節更加生動,而在現代社會中,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成為主旋律,因此狩獵紋較少出現在現代人的生活中。
第二,動物紋,動物紋源于神話傳說的幻想與現實存在的動物形象,唐代金銀材質包裝動物紋多為馬、犀牛、獅、鹿、禽鳥等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形象,具有寫實風格,不同的動物紋樣有不同的寓意,如取羊的諧音,代表吉祥,以龜命名,取其長壽之意四,這些動物紋都被賦予了吉祥的寓意,到唐朝末期,孔雀、鴻雁、鴛鴦等禽鳥紋已經成為金銀材質包裝動物紋中的主要紋樣。龍紋是唐代金銀材質包裝常見的幻想動物紋樣之一,主要分為行龍與團龍,常用于宮廷包裝,可單獨出現,也可與祥云、火焰、其他動物、植物等組合出現,如丁卯橋龍紋銀盒底部為團龍的形式,右前爪向上抬起,保持站立姿勢,火焰珠寶裝飾于龍兩足之間,整體呈側身回首的形態,極具動感。孔雀是現實存在的動物形象,是瑞鳥的象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孔雀是鳳凰的化身,被賦予了愛情、高貴、幸福等美好含義,何家村出土的孔雀紋金盡頂方盒就運用了孔雀紋為正面主要紋樣,并結合金銀材質華麗的特點,將孔雀頭部、尾部的羽毛精修細化,使其愈加光彩照人。
第三,植物紋,由于人類對植物認知度的提高,思想意識的覺醒和佛教藝術的盛行使植物紋的使用更加頻繁,因此,植物紋是唐代金銀材質包裝紋樣中的主要紋樣,而葡萄、纏枝卷草、寶相花,忍冬、牡丹、蓮花、石榴、松柏、寶相花等都是常見的植物紋樣,其中,寶相花與佛教文化相關,有蓮花和牡丹花的特征,與搖錢樹和聚寶盆并稱為吉祥三寶。唐朝前期,金銀材質包裝上的植物紋纖細、繁復;唐朝中后期,花卉與鳥的結合方式較多,紋樣排列具有規律性,出現團花紋的形式,紋樣風格由繁復逐漸向簡約發展,較宋代清新淡雅的紋樣相比,整體呈現華麗飽滿的風格特征。
第四,幾何紋,是較為原始的紋樣,具有線條和結構變化形成的形式美感里,包括福、祿、壽、佛教萬字符等吉祥文字,魚子紋、同心結等不規則紋樣與合云、山巒等山河大川紋等,多為邊角、人物、動物、植物等紋樣的配飾,可彌補整個紋樣的不足,使唐代金銀材質包裝上的紋樣更加飽滿,如唐代花鳥魚子底紋銀器,以花鳥為主紋樣,柔軟花蔓為裝飾,魚子紋為底,填充了畫面,使其更為豐富。
唐代金銀材質包裝紋樣,是中國特有的視覺符號,不僅具有較強裝飾性和觀賞性,還反映了時代特色,體現了社會中人的思想觀念和經濟技術的發展,以及中西方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互相交流,匯集東西方設計美學于一身。時至今日,唐代金銀材質包裝紋樣需要運用符號學原理,在傳統紋樣的基礎,上進行再設計、再創新,才能使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同時要考慮包裝紋樣的綠色設計,并為傳統紋樣的二次創新注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注釋:
①王麗梅.盛世風尚:唐代金銀器裝飾藝術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8(08).
②馬文戈,郭秀娟,張猛.走向世界的中國文明叢書金銀器[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01).
③王鑫,單筱秋,張毅.淺析佛教傳入對寶相花紋樣的影響[J].武漢紡織大學報,2019(01):6468.
④華文圖景收藏項目組編.簡明大眾收藏手冊[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