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迪
摘要: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引領中華民族建設中國特設社會主義事業的不竭動力,更是青年使命中的應有之意。十九大報告做出了中國特色社會進入新時代的歷史定位,因此,通過對愛國主義在新的歷史定位下產生的新的內涵進行分析研究,從而使青年更好的將自身發展與時代使命相結合,是當代青年肩負的使命和責任。
關鍵詞:新時代;愛國主義;青年使命
一、新時代愛國主義的內涵
愛國主義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個人或對自己所處祖國的深厚感情,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的統一。愛國主義是一個時代性的話題,是根據具體的時代變化和文化背景與時俱進的,不是永恒不變的。新時代愛國主義其實就是習近平新時代關于愛國主義的重要思想論述,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個會議報告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的戰略部署、歷史決斷等內容、都閃爍著愛國主義的光芒。新時代愛國主義既站在新時代這一新的歷史定位上,又放眼全人類,將家國情懷與世界眼光相結合,展現出深深的民族情懷和世界擔當,實現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為全人類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二、新時代愛國主義內涵下的青年使命
(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青年的一代要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展望未來,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所為,處于價值觀念關鍵時期的青年,急需以馬克思主義正確的政治立場和觀點堅定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努力成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和精英力量。
(二)提高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能力
經濟建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保證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軍事建設到提高國民生活水平都離不開經濟發展,只有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才能真正的讓國家強大起來,才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新時代愛國主義要求當代青年要將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作為實現青年使命的重要途徑之一,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青年作為社會建設最活躍,最具有創新力的群體,更要抓住經濟全球化帶給我們的機遇,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同時也要學會迎接挑戰,規避危險。
(三)增強文化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提高文化的軟實力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的具體表現,增強文化認同感是青年使命的重要內容,要將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新時代愛國主義要求必須增強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青年只有積極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汲取外來文化中的優秀成分才能更好的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社會責任感是指在人類社會中,個人心里對整個社會和自我發展中所承擔責任的一種意識。社會責任感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后天家庭、學校、社會等綜合因素影響形成的。新時代愛國主義要求當代青年要通過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和認知水平增強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
三、新時代愛國主義下青年使命的實現路徑
(一)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決定成敗。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中國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青年,中國的未來也必然掌握在青年的手中,從奮戰在一線的年輕工人、科研團隊到大學生“村官”、青年志愿者們,這些年輕的生命,為中國這篇古老的土地帶來活力與希望,新時代愛國主義的內涵賦予了青年一代更加艱巨的歷史使命,要求青年能將個人命運與家國命運,與全人類的幸福緊密聯系,青年應該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武裝自身,堅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繼承和發愛國主義精神。青年要把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二)練就過硬本領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當代青年肩負著時代使命,但絕不是喊口號,必須樹立事業靠本領的觀念。青年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增長本領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英力量,勇于創新創造,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要有求真務實的態度,“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偉大的責任使命、高遠理想追求、美好的生活和未來都不是唾手可得的,都離不開艱苦奮斗,扎實本領的奠基,當代青年一定要實現新時代愛國主義下的偉大使命必須堅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矢志不渝,立足于本職工作,從自我做、,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努力使自己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才,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為永恒追求的崇高目標。
(三)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關。我們要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起來,尊重各國的歷史特點、文化傳統,尊重各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善于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增強中華文明生機活力。”新時代的愛國主義與以往各個時期的愛國主義都不相同,與以往相比,它具有更深的內涵,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生態、思想等各個方面的內容,甚至已經不僅僅只有對中華民族的責任和擔當,還包括了為全人類謀福祉的內涵,這對當代青年使命就有了更深更高的要求,這要求新時代的青年必須要有世界眼光,在這樣一個開放的世界,更要懂得明辨是非,更要淬煉自身,如饑似渴的學習,跟上在這個知識急速更新時代的腳步。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習近平.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讓廣大青年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N].人民日報, 2018-07-03 (1) .
[3] 辛向陽.習近平愛國主義思想探析[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6, (1) .
[4]李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德育功能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 (中旬刊) , 2015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