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數字出版行業的興起與快速發展,而目前國內急缺專業的數字出版復合應用型人才,結合行業對數字出版人才的能力需求,可將數字出版專業課程體系劃分為出版文化素養模塊、數字出版物策劃與制作模塊、新媒體運營推廣模塊。
關鍵詞:數字出版;模塊化;課程體系
隨著互聯網技術及相關領域的飛速發展,出版產業在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道路上不斷邁進,數字出版已經成為了我國未來發展的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出版作為全媒體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行業內大量需求數字出版應用型人才。然而,國內對于數字出版專業人才的培養遠遠無法滿足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
1數字出版行業人才需求分析
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推動數字出版的深度融合發展轉型,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及規劃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的融合發展要不斷強化人才隊伍建設,鼓勵人才培養模式革新。國家相當重視數字出版這一新興領域的發展,這也為高校探索數字出版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
據李蓬(《數字出版人才短缺的困境與對策》,2018)統計,各高校每年向社會輸送約1萬名畢業生,人才的培養規模遠遠未能滿足行業的需求。[1]目前,我國國內真正開設數字出版本科專業的高校并不多,僅16所,包括北京印刷學院、天津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浙江傳媒學院、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等,開設了數字出版專業的專科院校僅9所,另有200多所高校只開設了一些與數字出版專業相關的課程。
出版行業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領域,要想在新媒體時代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積極轉型,與新媒體、網絡、數字技術融合發展,可以說,在目前的大背景下,數字出版專業型人才是供不應求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整個行業的轉型發展速度,特別是對于一些地方性出版企業,人才急缺,如果不能及時轉型,就只有被時代淘汰。
2數字出版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
要使數字出版行業能長久健康地發展下去,就必須培養出真正專業對口的人才。對于開設數字出版專業的這極少數的十幾所高校來說,如何建設好這個專業,該向社會輸送什么樣的專業型人才是最迫切的問題,由于國內高校的數字出版專業尚處于初期探索階段,各大高校在數字出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課程知識體系的構建、教學資源的配備等方面的側重點都不盡相同,它們多是基于學校本身已具備的師資及現有的辦學條件進行專業構建的。例如,北京印刷學院側重于培養可從事各類圖書、期刊、報紙的數字化出版與傳播或者網絡與新媒體企業信息的采集、組織與發布,以及數字新媒體企業的管理運營等方面工作的人才,這樣的專業設計能充分發揮該校傳統的出版專業相關教學資源,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再如,天津科技大學在設計數字出版本科專業主干課程時,安排了較多與計算機、多媒體相關的課程,該校本就為工科院校,這樣的課程設計能較好地組織運用學校內部的教學資源,也有足夠的教學設備和教學場地。
通過文獻調查,學術界對于如何建好數字出版專業,規劃好課程體系大致有兩類看法,一是建設傳統出版能力為基礎的課程體系。如楊明、曾絢琦(《我國高校數字出版專業課程體系比較研究》,2016)認為數字出版專業應系統教授出版學、編輯學、傳播學基本原理與方法,使學生具備學科基本理論修養。[2]如黃瑱、高映月(《數字出版視角下科技期刊復合型編輯培養與能力提升策略探究》,2018)認為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的技能培養應提升編輯編稿、組稿的核心技能,在此基礎上提升計算機網絡認知及操作技能和升駕馭市場經營、營銷的技能。[3]
二是建設數字技術能力與市場營銷能力為主的課程體系。如王海嬰、李建民、李迎春(《數字出版時代印刷出版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析》,2011)認為,數字出版培養必須有網絡方面的課程模塊、多媒體素材制備模塊、多媒體集成編著開發模塊、數據庫模塊、數據交換發布模塊等。[4]如郭滿莊(《數字出版“一體兩翼”創業人才培養路徑》,2018)將數字出版技術操作及經營管理的學習內容作為課程設置的重點,強調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5]如董康(《數字出版企業自主再造融合型人才路徑初探》,2018)認為數字出版人才是融合、內化了技術、內容、運營、出版等多方面知識、技能和理念的融合型人才。[6]
目前,數字出版行業對人才的能力要求不再像傳統出版業那樣只追求文字編輯的相關業務能力,還需求新媒體專業技術,以實現其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同時,對出版產品的運營推廣方式也與傳統時期大不相同,與新媒體聯系更為緊密。從專業特點上來說,數字出版專業是在跨界融合背景下建立在平面、影像、網絡等媒體數字技術平臺上的新興交叉學科。因此,從總體上可以把行業對數字出版人才的專業能力需求大致劃分為三個方面,主要包括出版文化素養、數字出版物策劃與制作能力、新媒體運營推廣能力。出版文化素養主要指出版從業人員應具備的一些最傳統的基本素養,如政治文化修養、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新聞道德素質等;數字出版物策劃與制作能力主要是對數字信息的技術處理和藝術加工能力,主要包括數字編輯排版、數據處理、數字圖書館技術、攝影、攝像、圖像處理、視頻編輯、平面設計和動畫設計等方面的技能;新媒體運營推廣能力主要指學生需掌握的數字出版物的運營能力,
從目前來看,部分高校的人才培養方向還不夠全面,大多僅針對數字出版領域的某一個方向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或偏向傳統出版技術,或偏向純數字技術,學科的交叉融合不夠,課程內容稍顯滯后,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所培養的人才在綜合專業能力上或多或少還存在一些不足。若基于上述三大能力來構建數字出版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或許能進一步完善數字出版專業人才培養機制。
以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為例,融智學院于2018年第一屆招收數字出版專業學生,該專業劃歸于商務學院,另學院內先于數字出版專業成立了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作為新聞傳播大類下的兩個專業,在師資和教學資源上有一定的互通性。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數字出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的差距以及本校現有的師資和辦學條件,可將數字出版專業主干課程大致分為三個課程模塊,即出版文化素養模塊、數字出版物策劃與制作模塊、新媒體運營推廣模塊。出版文化素養模塊的主要專業課程有: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基礎寫作、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學概論、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出版與數字出版概論、傳播學概論、文化學基礎、中國文化概論、文化創意學、網絡知識產權、出版法律與政策等。數字出版物策劃與制作模塊的主要專業課程有:數字攝影、數字攝像與編輯、高級數字攝像與編輯、短視頻創作、數字圖像處理、平面設計與制作、數字出版編輯實務、動畫設計與制作、數字多媒體作品賞析、網頁設計與網站建設、數據庫原理與運用、數字圖書館技術、數字出版前沿技術等。新媒體運營推廣模塊的主要專業課程有:網絡廣告學、網絡與新媒體廣告、數字出版營銷學、出版電子商務、新媒體運營、公共關系學、網絡社會學、書店運營與管理等。
基于以上文化素養、技術能力和運營能力三大模塊的課程,將一整套數字出版物制作方案貫穿始終,可充分實現應用型數字出版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文字、視頻、動畫、美圖、游戲等作品,豐富數字出版物的表現形式,滿足大眾思想教育、情操修養、藝術素養、智力開發、科普知識和消費娛樂等各種社會需求。畢業生可在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及相關行業、互聯網文化傳媒行業、數字出版集團、文博單位等從事數字出版物的研發策劃、內容采編、設計制作、平臺運營與推廣等工作;在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承擔網絡信息發布與管理、文化創意、形象傳播與推廣、數字化產品出版營銷、電子商務等工作。
目前,融智學院對2020級數字出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最新修訂,培養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對學生三大能力的要求,專業課程均圍繞三大能力安排,課程設計充分反映了網絡與新媒體相關技術,充分與行業需求對接,能讓學生在校時學有所得,畢業后學有所用。對于2018級和2019級的學生,則有意識地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在線課程資源,線上學習必要的理論知識,線下課堂用于答疑和操作練習,使學生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對于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對于技能的掌握更熟練。
3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保障機制
為了更好地發展數字出版專業,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學校還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建立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保障機制。
3.1加強校企合作,共同進行教學管理和考核
產教融合是應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的關鍵,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力量,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字出版專業綜合能力和素質,將企業項目融入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按照行業標準嚴格要求并進行學期考核。讓學生充分感受企業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2完善師資配備,構建“雙師型”教學團隊
師資隊伍建設是人才培養的根本保障,應鼓勵教師通過掛職鍛煉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吸收前沿技術。同時,還可聘請企業相關技術人才共同授課,實行項目教學“雙導師”制,保證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充分結合。
3.3建立實訓中心,提供設施完備的實踐教學場地
數字出版專業對人才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專業的應用性極強,需要有專門的專業設備和專業場地,用于演播、拍攝、后期制作等。除了課上保證學生能充分接觸并使用新媒體設備外,在課下也需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充分鞏固所學知識,積累實作經驗。
4結語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數字出版行業的興起與快速發展,傳統出版業和新興出版業的深度融合離不開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對口的數字出版專業人才迫在眉睫,對于數字出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可從出版文化素養、數字出版物策劃與制作、新媒體運營推廣三大模塊入手,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以使人才能真正服務于社會,促進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蓬.數字出版人才短缺的困境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19):268-269.
[2]楊明,曾絢琦.我國高校數字出版專業課程體系比較研究[J].現代出版,2016(06):66-70.
[3]黃瑱,高映月.數字出版視角下科技期刊復合型編輯培養與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8(03):10-13.
[4]王海嬰,李建民,李迎春.數字出版時代印刷出版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析[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1(04):72-74.
[5]郭滿莊.數字出版“一體兩翼”創業人才培養路徑[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01):114-117.
[6]董康.數字出版企業自主再造融合型人才路徑初探[J].科技與出版,2018(10):13-19.
作者簡介:
劉玉亭(1993-),女,湖南攸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數字出版、數字化內容創作。
基金項目:
本論文為2019年度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能力導向的數字出版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成果(項目編號:19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