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澤梅



摘 要 本文以自然資源部南海局現行海洋科技檔案信息管理現狀為例,圍繞如何突破海洋科技項目檔案、科技人員信息,科技成果信息等多種類型檔案管理技術的限制,進行數據信息標準化集成與融合,最終構建一個信息集成應用共享平臺。
關鍵詞 科技檔案 信息集成 數據共享平臺
Abstract Tak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marine scientific archiv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ureau of Natural Resources Minist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reak the constraints of multiple archives management techniques in marin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archives, scientist personnel information, scientific achievement information, etc. and how to achieve the standard integration and fusion of data, thus to establish a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pplication, and sharing platform.
Keyword scientific archives;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data sharing platform
海洋檔案信息是支撐海洋工作最根本的信息資源[1],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離散的信息數據資源,構建智能化的管理與共享服務體系是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隨著作為國家戰略的“實施海洋開發,建設海洋強國”的提出,我國的海洋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如何有效地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海洋檔案“由分散到集中,由無序到有序,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最終便于社會各方面的利用”的總目標[3],成為目前海洋類檔案管理與服務的重點研究對象。
自然資源部南海局(下稱“南海局”)是自然資源部在南海區的派出機構,負責廣東、廣西、海南海區的海洋事務,掌握著南海區大量的海洋科技信息資源,本文通過從南海局現有海洋科技檔案信息管理現狀入手,分析亟需解決的問題,最后提出構建共享平臺系統建設方案,為促進南海區海洋科技類信息共享事業更加健康、科學、全面的發展提供思路。
一、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1.信息管理分散,不利于資源共建。海洋檔案信息化建設是海洋經濟發展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4]。現階段南海局檔案信息管理比較分散,比如人事方面有人事系統,各類海洋調查項目又有相應的數據庫及應用系統,科技人員科研成果登記又自有一套系統,而且相當一部分信息資源建設與檔案信息服務還沿襲著傳統的模式,“條塊分割”的弊端嚴重存在,這些分散的信息參與檔案信息資源共建的主動性幾乎沒有。這對部分工作的開展造成很大麻煩,因此迫切需要從手段上重新定位,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手段建設并運用一套公共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系統,科學配置、規劃和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共享的優勢。
2.傳統的管理方式過程繁雜、效率低下。南海局現行采用傳統方式管理本海區科技檔案信息,一般流程是由科技人員通過填寫傳統的表格完成科技項目信息的申報,然后管理部門收集所有的表格數據后再進行人工計算和統計科技項目情況、項目經費等信息,這個過程管理部門需要對繁多的科技項目申請表進行審批,造成科技人員得到反饋的信息非常緩慢,同時科技項目申請單位對本單位的項目情況沒有直觀認識等。這種管理方式有很多缺點:效率低、出錯率高、管理工作量龐大等。正是這些缺點導致了科技信息管理效率總體低下的現象。科技人員希望能夠有相應的系統能快速、方便地進行科技成果的上報和科技項目的申請,管理部門希望能夠通過相關系統完成南海局各部門的科技項目信息與科技檔案的統一管理。在此情況下,為了提高科技信息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并且能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開發適合實際情況的基于網絡環境的海洋科技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已成為必然。
二、需求分析
1.管理主體方面。根據對使用需求的調研,南海局科技檔案信息集成管理主體包括三大部分:(1)科技人員信息,整合南海局現有科技人員信息,將科技人員的基本情況與現有的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相關聯,最終實現可以直接匹配到科技人員參與的項目、成果以及他們在項目和成果中所扮演的角色,為科技人員職稱評定和科技人才選拔提供數據支撐。(2)科技項目信息,從類型上涵蓋南海局現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實驗室開放基金、局長基金、地方科技項目、其他專項或基金項目六種科技項目類型,從內容上,涵蓋從該項目申報、項目立項審批,再到項目進度管理,項目結項的整個生命周期,基本實現掌握科技項目進展和實施情況的實時信息。(3)科技成果信息,實現對南海局所有軟件著作權、成果獎勵、專利、論文、科技著作、技術標準、科技成果登記七種科技成果的管理,涵蓋目前所有的科技成果類型,科技成果的填報、審批流程,實現對已取得的科技成果的規范化管理,希望以此擴大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2.面向對象方面。根據對象不同分為三個層次的需求:(1)領導決策層,主要需求是了解南海局科技項目和科技成果的分布情況以及科技人才的能力表現情況。此方面的需求主要包括:了解項目和成果各類數據,希望系統能夠實現對項目各類數據的初步統計和分析,包括時間和空間上的,在各個年份、各個單位、各個地區或者不同項目或成果類型之間的差異情況。此部分功能可以通過綜合查詢統計模塊完成大部分需求。(2)科技管理層,即科技管理部門,負責科技項目的立項和管理以及科技成果的審核和管理,主要是根據項目指南進行項目申報的立項審批和項目執行的監督管理,按照領導層的要求督促計劃的完成,檢查項目完成質量。此部分功能需求主要為立項審批和項目進度管理。其中,需要通過工作流引擎實現大量的審批流轉功能。同時,此部分功能也是系統需求的重點。項目立項審批應根據研究單位目前的管理流程進行劃分,結合目前研究單位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管理流程,實現項目立項的線上審批和項目執行的里程碑節點和成果的線上提交、審核。對于已取得的科技成果,需要進行資料完整性和真實性的審核。(3)科技人才層,科技人才可以通過系統在線提交項目的立項申請,并實時查看審批進度,可以對已立項的項目進行進度管理和成果附加;可以填報本人取得的科技成果信息;可以查找本人負責或參與的項目或成果信息。
三、系統設計及功能實現
1.總體架構設計。海洋科技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功能建設包含科研項目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人員管理、基礎信息管理(專家信息和承擔單位信息)、信息發布、資源中心、基礎信息維護、成果展示,共八個功能模塊。逐步建設并完善海洋科技檔案信息數據庫,數據庫共包含科技人員信息庫、科技專家信息庫、科技項目信息庫、科技成果庫、基礎數據、文檔模板庫。海洋科技檔案管理信息系統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安全保障體系: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內容包括海洋科技檔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網絡維護、安全系統維護,以及病毒防御、機房、服務器、數據、個人計算機及用戶等信息安全建設內容,是海洋科技檔案管理信息系統順利進行并持續運行的重要保障。
標準規范體系:信息標準規范體系是要規劃和制定海洋科技檔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數據規范、業務規范、技術規范和管理規范,用于指導并規范未來海洋科技檔案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和信息的整合、交換、共享。
2.技術架構設計。系統技術框架如下圖2所示。客戶端采用JavaScript、JQuery、Html、Css等編程技術,界面選用開源輕量級框架LigerUI。邏輯處理層,基于.Net平臺和中間件服務,采用ASP.Net框架和MVC三層架構設計。在數據端,數據以SqlServer數據庫進行存儲。
3.系統功能建設。依據需求分析結果,分解海洋科技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功能,系統詳細功能結構如下圖3所示。
(1)科技項目管理。科技項目管理包括歷史科技項目管理與正在進行科技項目的管理,其中二級分類又分為自主設立的科技項目和非本單位設立項目。本單位設立的項目需要走項目申請、立項審批流程,非本單位設立的項目需要執行項目填報、資料審核過程。本單位自主設立科技項目流程管理包含前期申報管理、項目初審、專家審核、項目立項、過程管理、項目結題等過程。
(2)科技成果管理。主要是實現科技成果、專利、論文、成果獎勵、軟件著作權、科技著作和技術標準等的填報以及提交和審核的在線流程流轉。主要功能包括科技成果信息檢索、科技成果填報書定制、科技成果在線填報、科技成果填報審批。具體審批過程如下:第一,申請人單位初審。申報人提交科技項目成果申報書后,申報人單位審核人員收到相應審核通知,審核人員可對成果申報單的基本信息在線查看,下載相應申報資料,填寫審批意見。第二,成果管理單位審核。申請人單位初審通過后,成果管理單位審核人收到審批提醒,成果管理單位可以依據單位審核意見,進行成果審核回退操作與通過操作。成果申請人會收到審核信息通知。科技成果申請成功后,系統自動將成果參與人員信息收錄進入科技人員庫,并將科技人員信息和成果信息進行關聯匹配,成果的參與單位信息自動收錄進入基礎信息庫,并將承建單位信息與成果信息進行關聯匹配。
(3)科技人員管理。整理科技人才主要信息屬性,建立科技人才庫,實現本單位內部科技人才的管理。關聯科技項目和科技成果庫,能夠匹配科技人才參與的項目和成果。在科技項目或成果通過審核后,系統自動將科技人才信息更新到科技人才庫。主要功能包括科技人才信息的錄入和導入、關聯成果和項目信息查詢、信息檢索和結果導出。
(4)專家信息管理。整理科技項目專家主要信息屬性,建立專家庫,實現本單位科技項目專家信息管理。專家庫根據專業領域分類,便于項目立項審批流程中根據專家類型分配專家。
(5)承建單位管理。整理承擔單位主要信息屬性,建立承擔單位信息庫,實現本單位相關承擔單位信息的管理。關聯科技項目和科技成果庫,能夠匹配相關單位參與的項目和成果。在科技項目或成果通過審核后,系統自動將承擔單位信息更新到承擔單位信息庫。
(6)成果展示模塊。此模塊可將科技成果基于地圖進行空間查詢展示。同時也可結合采集要素、時間范圍進行組合查詢,將查詢結果進一步統計分析,統計分析結果可基于地圖展示。
(7)綜合查詢統計。將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科技人員及專家信息庫全部數據及以上模塊的所有查詢統計功能集中展示,實現對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科技人員、科技專家信息的綜合查詢和統計分析。查詢和統計的結果可以導出為Word、Excel、圖表等文件。
(8)系統管理。系統管理包括系統用戶和權限管理、單位審批流程管理、項目進度模板管理、日志管理等等,為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四、系統特色
1.線上填報:模板定制、類型齊全。本系統針對南海局常用的六種項目類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實驗室開放基金、局長基金、地方科技項目、其他專項或基金項目)、七種成果類型(軟件著作權、成果獎勵、專利、論文、科技著作、技術標準、科技成果登記)進行定制化模板開發,在填報過程中重視填報過程引導和系統自動校驗,對不符合要求的填寫給出提示。
2.流程審批:配置靈活、進度跟蹤。系統提供靈活的審批流程與項目管理過程定制,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配置性和靈活性。審批流程的靈活設定,可靈活地增加審批環節,靈活添加審批人,滿足系統運行過程中流程變動的需要。項目管理過程的定制化,可以針對每個項目設定個性化的過程管理節點,每個節點下均可掛接多類型的資料,有效保證各種項目類型的全過程數據留存。解決不同單位審批流程不一、不同項目執行進度流程不一的問題。
3.查詢統計:集成統一、簡潔直觀。考慮到系統數據類型較多且內容大不相同,不同類型的項目和成果分開查詢統計,信息分散影響工作效率。因此本系統提供綜合查詢統計模塊,將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科技人員、科研專家等信息進行統一的查詢統計。
在查詢功能方面:一方面,提供類似于百度的全文檢索功能,可一鍵快捷查詢相關信息,如查詢某個科技人員參與的科技項目、科技成果、該參與人的基本信息資料以及在專家庫中的相關信息等;另一方面,提供高級檢索的條件查詢,將不同類型的項目或成果抽取關鍵的通用屬性進行統一條件查詢統計,查詢結果統一格式進行展示,解決項目或成果類型多、內容不一,無法統一查詢的問題。
在統計展示方面:系統提供三種統計結果的展示方式,包括數據列表、統計圖表、地圖展示。其中統計圖表可以根據不同的統計類型選擇柱狀圖、折線圖、餅狀圖等展示方式,而地圖展示則是基于項目或成果的地理位置信息在地圖上進行展示,并根據統計類型進行分類標識,方便領導直觀掌握哪片海區區域做了哪些海洋類科技項目,掌握了哪些類型檔案信息,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海洋信息資源整合與集成是海洋檔案信息管理走上智能化、人性化和科學化的必要途徑,是海洋科技檔案與海洋科技人員高效管理的趨勢[2]。南海局海洋科技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初步實現了南海局科技人才信息和科技檔案資源的標準化、信息化管理,為后續的海區海洋科技檔案管理信息化拓展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沈東芳.多種類型海洋檔案的信息集成研究[J].浙江檔案,2017(7):23-24.
[2]徐冠華.實施科學數據共享增強國家科技競爭力[J].中國基礎科學,2003(1):5-9.
[3]侯秀生.試論我國海洋檔案的管理機制與模式[J].海洋通報,2003,22(4):60-65.
[4]張燕.海洋檔案信息化建設探討[J].海洋信息,201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