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墻
摘 要 本文以廈門市集美區為例,針對實現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協同發展的必要性,發展建設過程中的障礙以及有效的發展模式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為今后我國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圖書館實現協調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 協同發展 模式
Abstract Taking the Jimei District of Xiamen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public libraries, obstacl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modes, in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future.
Keyword university library; public librar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
一、實現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圖書館協同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實現協同發展具備深厚的自然基礎。高校圖書館和地方公共圖書館在城市文化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都具備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二者之間,在性質和功能上存在著一些異同。
一方面,同一區域的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在管理機制方面,受到同一地方政府的領導和管理。在受眾方面,面向同樣范圍的讀者。在建設和發展目標方面,具有相同的責任和社會功能。另一方面,二者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同的優勢和特點。從高校圖書館方面來看,相較于公共圖書館,在設備、資源以及人才方面具有更加顯著的優勢,而且一部分高校在圖書館管理過程中已實現了不同程度的自動化管理。但是高校圖書館相較于公共圖書館在讀者范圍方面處于一定的劣勢,往往局限于本校的讀者,無法將高校圖書館在設備、人才以及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從公共圖書館的角度來看,盡管相較于高校圖書館在設備、人才以及資源方面較為不足,但是公共圖書館在實際的發展和建設過程中具有更強的靈活性。所以說,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在性質以及目標方面的相同性,以及在功能和優勢方面的差異性的存在,為二者實現協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
地方與高校協同發展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協同發展,簡單講就是通過對兩個或兩個以上資源和個體進行有效協調,從而對同一目標的實現進行協作完成,從而促進雙方發展和進步。近些年來,協同發展理論被應用到了社會的各行各業之間,既有行業內的協同發展,也有行業間的協同發展。協同發展理論的有效應用對于行業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今后社會和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趨勢。
現階段,在我國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實現圖書館的全社會覆蓋已經成為了一項主要任務和必然趨勢。但是,如果僅僅依靠地方公共圖書館來完成這一龐大的任務,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是如果在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將高校圖書館納入其中,實現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圖書館的協同發展、優勢互補、分工合作,那么將會極大的提升圖書館服務的范圍以及圖書館服務的質量。以廈門市集美區為例,如果能將集美區高校(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圖書館進行一定程度的開放,將會極大地提升桂東南地區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也能夠有效地緩解地方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壓力[2]。
二、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協同發展問題分析
體制方面存在的問題。體制問題對于高校圖書館和地方公共圖書館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建設經費方面。以桂東南地區為例,高校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資金主要是來自于學校的辦學經費,而辦學經費則是依賴于當地或者國家的教育部門。而地方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經費則是依賴于地方財政,這一差異的存在,導致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在實際協同發展的過程中對于建設資金的調配無法進行有效的協同,這給協同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發展觀念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對桂東南地區的高校圖書館進行調研發現,部分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對實現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的協同發展以及提升高校圖書館服務的社會化等觀點還處于不完全認同狀態。他們認為為當地提供圖書館服務并不是高校圖書館的義務和職責,正是由于這一觀念的普遍存在,導致了在實際協同發展過程中困難重重。
圖書館資源版權方面存在的問題。在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協同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圖書館資源的協同和共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如今的圖書館發展和建設中,圖書館不但包含了傳統的文獻和資料還包含了大量的網絡信息資源,這些網絡資源同樣受到法律的保護。如近些年華僑大學所使用的文獻數據庫,華僑大學并不具有該數據庫的所有權,而只具備使用權。因此,對于數據庫的適用范圍以及應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例如數據庫只能夠在特定的校園網或局域網中使用、使用人員只能是指定學校的師生等等。圖書館資源版權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導致高校圖書館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進行資源共享的過程中束手束腳,甚至會出現違反法律法規等行為[3]。
三、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的協同發展模式研究
高效、高水平的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建立必須要以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的協同發展為基礎。但是在兩者的實際協同發展過程中,由于發展體制、發展觀念以及資源限制等方面的因素,導致現階段我國桂東南地區的圖書館服務的范圍和服務的質量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桂東南地區在今后的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的認識到實現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協同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強對具有集群化特點的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建立,構建一個資源共享、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的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的協同發展模式。
1.以地方公共圖書館為主,高校圖書館為輔的協同發展模式。在對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協同發展模式構建的過程中,必須要有主次之分。相比于高校圖書館,地方公共圖書館在社會責任和服務功能方面具有更強的社會性,理應擔負更多的圖書館社會服務的工作,因此,要將地方公共圖書館作為協同發展模式的核心和主干。與地方公共圖書館相比,高校圖書館的基本功能在于滿足本校師生教學、科研及學習對于文獻資源的需求,而通過與地方圖書館進行協同發展提升圖書館社會服務的質量,提升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只是高校圖書館功能和責任的一個延伸和擴展。因此,在協同發展模式中,高校圖書館仍然要將對于本校師生的圖書館服務放到首要地位,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為社會提供圖書館服務,因此應該將高校圖書館置于協同發展模式的旁支[4]。
以廈門市集美區為例,集美區大部分公共圖書館機構都受到相同的主管部門管理和領導,在業務流程和管理體制方面基本一致。因此,在進行協同模式的監理過程中,首先要對桂集美區的公共圖書館進行集中化管理,例如通過總分館制以及中心圖書館等管理模式進行管理。通過對公共圖書館的有效集群化管理,將各個市縣的公共圖書館有效的連接起來,構建一個系統、高效的圖書館服務網絡。依靠這一服務網絡,能夠對各個市縣的圖書館,在文獻資源搜集、整理以及服務活動的開展等方面實現統一的調配和管理,從而極大地提升集美區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以廈門市的圖書館服務體系為例,將市圖書館作為圖書館服務網絡的核心,將各個區縣的公共圖書館作為系統的節點,在將廈門市的各個村的圖書館作為系統的網點,從而構建一個層次分明、覆蓋范圍全面的圖書館服務網絡,對于實現廈門市圖書館資源的統籌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但是在對高校圖書館進行協同管理的過程中則與地方圖書館有很大的區別。一是由于高校圖書館是高校下屬的一個機構,其本身對于圖書館的財產和人事并沒有支配權,在涉及資金應用以及人事調動等方面時,必須要向學校領導和有關部門進行申請。因此,在進行協調發展管理的過程中,地方的相關管理部門首先要與學校進行溝通,然后才能夠實現與高校圖書館的對接。二是高校圖書館盡管在性質、管理機制以及服務功能等方面基本一致,但是不同的高校卻涉及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門以及不同的投資和管理主體,在進行協調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難度。比方說,華僑大學圖書館和集美大學圖書館,在投資管理方面涉及集美區政府、廈門市政府以及地方企業等多個投資管理主體,因此在對高校圖書館進行協同管理的過程中,無法向桂東南的地方公共圖書館那樣進行集群化管理,只能夠進行分散式管理,通過建立一個協調的機構或者部門來進行協調和統籌[5]。
2.服務主導型的協同發展模式。從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協調發展的內容上來看,主要是以技術、人員、資源以及服務的協同為主。采取服務主導型的協同模式就是指在協同發展的過程中,以服務協同作為協同發展的主要方面,在將地方公共圖書館作為發展核心的基礎上,高校圖書館在圖書館服務方面進行相應的配合和協調。相比于協同發展的資源、人員以及技術等協同,服務協同在現階段的協同發展過程中受到的阻礙較小,具有更強的實踐意義。服務型主導協同模式的主要特點在于,通過對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的業務統一協調管理,從而實現二者的協同發展。
在對服務型主導協同模式進行構建的過程中,首先要結合不同地方的讀者市場進行分類和規劃,進一步對高校圖書館和地方公共圖書館進行有效的分工,從而為圖書館服務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
具體的來講,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的分工主要以需求分工和業務分工為主。
需求分工。需求分工是指依據圖書館受眾的閱讀需求,對地方公共圖書館以及不同性質的高校圖書館進行合理分工,從而在滿足讀者閱讀需求的同時,提升圖書館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例如,地方的公共圖書館,主要是滿足地方的中小學生、市民進行一般性的學習和休閑的閱讀需求,閱讀范圍較廣,但是對于閱讀內容的專業性要求相對較低。研究性較強的高校圖書館則可以為社會的科研機構、政府的研究部門以及相關的企業提供專業性更強的閱讀服務。綜合性較強的高校圖書館則可以與地方的中小企業進行聯合發展,為企業的發展和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6]。
業務分工。從圖書館的服務手段和途徑來看,地方公共圖書館能夠在構建各縣市公共圖書服務網絡的基礎上,針對各個基層網點開展針對性的圖書館服務,從而擴大圖書館的讀者范圍;高校圖書館則是可以充分發揮其可研性強、技術先進以及資源豐富等優勢來為社會上的一些政府機關、企業、機構提供專業性的信息查詢和參考咨詢等服務。
除此之外,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在實際的協同發展過程中,在符合我國法律和相關政策的條件下,也可以進行圖書館資源、技術以及人員的協同發展。比方說構建統一的圖書館系統平臺、實現部分的分析共享等,盡可能的推動協同發展水平的提升,健全集美區圖書館服務體系,提升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為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通過這兩種協同模式的有效應用,能夠在當前管理體制以及資源版權等方面限制條件下實現最大程度的協同發展,從而為今后更好的實現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的全面協同發展奠定基礎。
實現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協調發展,對于地方經濟、文化以及城市形象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實現兩者協調發展不僅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圖書館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在今后發展過程中,一方面高校領導和管理部門要樹立正確的圖書館管理和發展觀念,充分認識到與地方圖書館實現協同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要針對現階段協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障礙和不足進行深刻的反思和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和彌補,加大協同發展的力度和深度,有效的提升圖書館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實現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余驚濤.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的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研究[J].圖書館,2016(9):92-94+99.
[2]李育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高校圖書館的定位與實現對策[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5,38(9):51-54.
[3]胡愛民,王文.臺灣地區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現狀分析及其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14):59-66.
[4]劉勇敏,孫海雙.政府在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中的責任[J].圖書館建設,2012(7):88-91.
[5]楊玫.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服務社會優勢比較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4):23-26.
[6]胡開勝,肖靜波.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資源共享平臺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0(5):49-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