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群
摘 ?要:“輕負高質”是新課改的重要目標,達到這一目標的前提在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主要舞臺。如何優化課堂教學,實現有效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取最大限度地發展與進步,是一個值得廣大教師深思的問題。下面,本文就對有效性視角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作以簡要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性;導入;合作學習;情境
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的缺失嚴重抑制了課堂教學功能的整體實現。就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而言,仍以“注入式”為主,這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主體價值的發揮以及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都是十分不利的。有效性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力圖革新傳統的灌輸型教學文化,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在立足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當中與其不相適應的環節進行及時地調整與改進,以進一步優化課堂結構,激活語文教學活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培養,從而獲取理想中的教學預期。
一、注重興趣激發,采取靈活導入方式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認識和掌握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重要心理動機和傾向。而課堂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端,一個有效的導入環節不僅可以迅速激活課堂,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心向。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特別注意導入環節的設計,在結合學生特點及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采取靈活多樣的導入方式,以便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創造一個有利前提。
以《表里的生物》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在導入環節,我先是利用課件出示了表的圖片及內部結構,并讓學生在觀察過后說一說表里面有哪些東西。待學生簡單回答過后,我對學生說道:“表里面有螺絲、齒輪、表針等,但著名作家馮至童年時卻認為表里面有生物,有個活著的小蝎子之類的小動物。于是,他就將自己童年的這一段有趣的經歷寫成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表里的生物》?!比绱耍ㄟ^從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入新課,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和閱讀興趣,這便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倡導合作學習,自主解讀文本內容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將學生單純地視為容納知識的機器。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不強,主體地位難以得到真正落實。鑒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在做好自身角色轉變的同時,引導學生基于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對文本內容展開自主解讀,這樣不僅可以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價值,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感悟能力,獲取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學生閱讀完《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后,我設置了以下問題供學生交流探討:1.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試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幾個方面對其加以概括。2.讀第一段,說一說老班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3.讀第二段,體會人物當時的思想感情。老班長的神態變化反映了他當時怎樣的心理活動?其一憂一喜,說明了什么?4.你對文章哪個情景感觸最深?談談你的體會。5.用“金色的魚鉤”作課題說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如此,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展開自主解讀,不僅落實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學生從人物的美好品質中受到了啟示和教育。
三、基于情境創設,創新語文教學視角
在語文課堂中,情境創設日益成為了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其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以感性內容為主,且更為注重對學生積極情感的調動和思想感情的培養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借助多媒體這一現代化視聽工具來直觀呈現文本情景,以創新語文教學視角,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
在教學《草原》這篇課文時,我先是在草原歌曲的渲染下,播放了草原的風光片,以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使學生直觀感受草原的美麗、遼闊。在接下來向學生講解文本內容的過程中,為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與草原美景及草原人民相關的描寫,并邊讀邊想象,在腦海中勾勒相關畫面。之后,我再次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了相關畫面,并指導學生圖文對照,讀文賞析。這樣,通過借助多媒體創設直觀情境,不僅創新了語文教學視角,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還使學生形象感知了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在極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
總而言之,為切實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語文學科特點的前提下,熟練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與策略,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進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楊昆瑾.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6(48):270-271.
[2]楊春英.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5(3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