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亮
萬盛經開區科協
“每當走到萬盛的田間地頭,看著群眾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我的時候,瞬間就有了農技人的成就感、自豪感。”這位不是萬盛人卻把自己當萬盛人的科技特派員,說出了自己多年的心里話。
說這話的人叫王永青,是萬盛經開區選推的市級科技特派員,也是一名志愿者。他把服務“三農”作為自己工作的重心,也把志愿服務納入“三農”工作的范疇,始終把群眾的熱情和對土地的熱愛,轉化為服務農技和參加各種志愿服務之中。
從2015年開始至今,王永青一直做科技特派員工作。5年多來,他先后對萬盛境內叢林鎮海孔村、重慶雪瑞盛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重慶六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重慶萬盛夜郎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重慶貴先米業有限公司等服務對象,開展了技術服務指導工作。
“科技特派員就是要發揮牽線搭橋人的作用,把技術服務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急需處?!蓖跤狼鄬夹g服務指導有自己的理解。
為了干好這項工作,他把科技特派員工作系統地概括為調研摸底、制訂計劃、開展幫扶、重點攻關、開拓市場等五步:一是認真調研服務對象的基本情況、生產情況和發展規劃;二是與服務對象商討制訂詳細的幫扶計劃;三是針對幫扶計劃中的重點任務,定期不定期通過現場指導、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開展技術服務指導;四是組織邀請市相關科研機構和專家,配合服務對象開展問題攻關、開發新產品等;五是與服務對象一起研究開拓銷售市場。
“農技方面的科技特派員如果不沉下心走進田間地頭,那就等于把特派員的稱號高高掛起當擺設?!蓖跤狼嗾f。他總結的這五步成為與群眾打交道、幫助群眾的基礎工作,現在走到這些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社,大家都親切地叫他“王專家”“王老師”,2018年還獲得區級優秀科技特派員稱號。
“三農”是大事,處處都聯系著基層農民群眾的冷暖與幸福。王永青說到做到,為了當好科技特派員和科技志愿服務者,他把服務工作和成效系統地做好幫扶筆記,常常反省自己工作的得失,對一些服務效果不明顯、措施不到位的,除做好補課外,還積極聯系其他科技特派員進行支援幫扶。
在雪瑞盛泉公司,王永青為企業編寫了廠房改擴建建議書、示范推廣項目申報書等重點工作資料,為獼猴桃保鮮冷藏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工作,對臘肉生產技術提出改進建議,聯合市食品工業研究所專家一起研究攻關聽裝罐頭筍殺菌密封新技術,一起完善休閑熟食方竹筍系列原輔料的配比等技術。
在夜郎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王永青指導合作社實施有機水稻的種植管理,推廣采用測土配方施肥、稻草還田、太陽能殺蟲燈、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技術措施,與重慶渝東南農科院合作開展夜郎貢米稻種提純工作,與貴先米業合作開展“夜郎貢米”專項加工,2019 年成功獲得中綠華夏有機產品認證,生產的夜郎有機貢米紛紛被市區經銷商搶購和提前訂購。
在六豐農業公司,王永青與企業主要生產管理人員多次深入交流,研究企業生產經營、生產技術、資金周轉、營銷策劃、發展規劃和存在的問題等,幫助企業推廣自發熱方便火鍋新技術,陸續推出了自發熱火鍋、手工火鍋底料、清湯火鍋等31個品種,幫助企業提升了產品知名度,產值得到了大幅度增長,企業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這些實實在在的成效,都傾注了王永青的心血,也讓群眾看到了科技特派員的作用。
“科技工作要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相結合,要充分發揮典型引路的作用,培養本土名企業名人效應,比如全國勞模猶紹華、莊坊記火鍋底料、華綠生物有限公司等。”在今年萬盛經開區舉行的首次全區科技工作者座談會上,王永青作為科技工作者代表作了發言。他在發言中仍然離不開“三農”,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把科技好好地運用到“三農”中,讓科技工作者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