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劉尋琴
蕪菁外表看起來像小蘿卜,頂端是長長的綠色葉片,最下方則是白色果實。蕪菁也是一種比較經典的根系蔬菜植株,在我國各個地區蔬菜栽種基地都有廣泛種植,蕪菁不但可以作為蔬菜進行食用,更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飼料原料。
蕪菁植株還處于幼苗期時,非常容易遭受一些害蟲的為害,比如跳甲蟲、豆蕪菁等。所以需要在幼苗期的每天早晨,進行1~2次的草木灰施加。也可以根據種植條件所出現的害蟲類型,進行殺蟲藥劑的噴灑,起到防治的目的。
同時在植株出苗之后進行雜草的清除,當蕪菁幼苗開始長出4片左右的真葉時,開始適度地中耕。在葉片長到7片左右時,開始定苗管理,并適度添加氮肥。如果是種根栽培,那么更要注意日常植株的澆灌以及雜草的清理。當整體植株長到1 m時,需要防倒伏。
蕪菁栽種半個月后,可以施適量農家肥,農家肥使用量保持在1 500 kg/ hm2,10 d 后繼續施加。到10—11 月,蕪菁的根部會達到生長最旺盛時期,這個階段進行一次養分追加,保證營養的日常所需。
添加的養料主要以農家肥為主,配合使用適量的復合型肥料,在添加之前,進行合理有效的中耕和松土。以上步驟完成之后,將肥料均勻地撒在土里,如果在施肥過程中天氣干旱,施肥結束之后還需要澆灌。澆灌后肥料的溶解度會提高,容易滲透進土地,易于蕪菁根部吸收。
培養種植階段需要兩次清溝培土,可以防止植株的根部外露、褪色、老化、品質下降等問題。同時種植過程中需要對植株進行細微觀察,發黃的葉片一定要及時摘除,以提升植株之間的通透性。
12 月就可以開始采收蕪菁。采收的標準是植株莖葉具有明顯的枯黃,但沒有經歷霜寒的侵襲。在保證蕪菁品質的同時,采收不易過遲,不然可能會出現硬心過大、肉質根部纖維發達等問題。
采收的信號是溫度,當種植環境的溫度達到-3℃左右(過低的氣溫不宜采收),儲存的品質會下降。采收最好是在晴天進行,采收時將蕪菁的塊根挖出,摘除頂端葉片,去除多余的水分及泥土,便可以放入地窖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