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富紅
在新的歷史時期,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不只是提高個人素質和修養那么簡單,而是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大事。而在黨的十八大報告的相關論述里,更是將其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提出。這不但從國家的大政方針層面體現了黨對立德樹人的高度重視,也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上,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指明了方向和目標。
一、在理論認知上準確把握立德樹人的時代內涵
時代的發展進步,也毫無例外為立德樹人的概念賦予新的內涵、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我們有必要在理論認知方面,繼續深入挖掘、分析探討,從而在不斷創新、不斷完善中更進一步,準確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內涵。
首先,要正確處理好立德與樹人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很顯然,它們兩者之間既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匯和融合,又有不可分割、相得益彰的依賴與共存。一方面,立德是樹人的必要前提和保障,離開品德修養去談培育人才,無疑是句空話。另一方面,樹人又是立德必然實現的結果和目標。優秀良好的品德修養必然會反過來對一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起到正面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其次,要明確立德樹人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先決條件。我們國家在人才培養的總體思路上一直倡導和推行德才兼備、以德為主的原則。對一個人來說,只有他在品德方面合格了,才能談才能的優劣。否則的話,就算有天大的本領,也不過是毫無用處的半成品。換一句話說,一個人只有具備良好的品德修養之后,才能在諸多方面獲得發展,在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才華。
二、在具體行動上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立德樹人,無疑是擺在教育工作者及家長面前的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在實踐當中,我們如何才能在具體行動上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各項要求,培養和造就出讓社會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合格人才呢?
1.牢記信仰,立社會主義之德
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主義信仰,是每個公民都應該具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理念。因此,教育廣大青少年兒童堅定信念不動搖,自然成了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老師和家長不僅自身要如此,更要在教育教學及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對他們進行相應的意識形態領域的宣傳教育,讓他們從小培養和樹立起碼的愛國愛黨愛人民的社會主義公德。
2.不忘傳統,培紅色基因之根
在長期革命斗爭和現代化建設實踐過程當中,我們黨既有光榮的傳統美德,也不乏優秀的人物事跡。這一切累積傳承下來,便成了寶貴的紅色基因,也成了我們大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和動力。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獨特資源,讓紅色基因的種子在廣大青少年在內心深處生根發芽,形成學習生活的動力,讓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做一個敢于擔當、積極進取的好少年。
3.銘記歷史,立中華民族之信
當前,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腳步,社會上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層出不窮、更迭迅速。但萬變不離其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永遠值得我們驕傲、自豪。因此,在新形勢下,我們更應該銘記歷史,大力向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讓他們幼小的心靈,一開始就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健全的人格品質。在此基礎上沐浴優秀傳統文化的陽光和雨露,健康茁壯地成長。
4.與時俱進,施創新引領之策
21世紀注定是一個充滿朝氣活力的、新奇變幻的偉大時代,機會與挑戰并存,激情與夢想同在。信息化、智能化讓整個世界似乎在一瞬間都有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好多延續了多年的傳統觀念和固定模式,都免不了要被顛覆更改。面對這樣的形勢和環境,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風云莫測中保持定力,精準施策,于創新引領之中,走出一條立德樹人的全新之路,無疑成了今后需要探討的話題。
5.堅定信心,發恒久持續之力
眾所周知,人格塑造和人才培養,是一個極其龐大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并且其產品——人的靈魂和思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之物。因此,在這個過程當中,并沒有所謂的捷徑和妙法。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終堅持立德在前的原則。同時清醒地認識到,在立德樹人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勞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需要我們以堅定的信心和勇氣,去做持續不斷的努力和付出。
總之,立德樹人,作為一項事關國運興衰的系統工程,勢必要求老師和家長在具體的德育實踐當中,決不能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而要樹立常抓不懈、循序漸進的意識。要善于從小處著眼、從細節入手,通過細微之處的感化和滲透,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思想情操。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家庭教育專項課題《新時代背景下家庭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之研究》(立項編號GS[2019]GHBZX179)研究成果。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