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容
摘 要:乘著均衡教育的春風,農村小學的各個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校德育工作秉承“以仁育人,人人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學會自愛,學著愛人”為目標,以創先爭優、竹藝文化傳承等特色活動和藝術月、體育節等常規活動為載體,從小處著手,全面夯實德育基礎,逐步形成了“恭謙信敏惠”的教師文化和“仁義禮智信”的學生文化。
關鍵詞:“三抓”;社會實踐;平臺搭建
近年來,國家把教育改革擺在了教育事業的首位。乘著均衡教育的春風,我校德育工作秉承“以仁育人,人人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學會自愛,學著愛人”為目標,以創先爭優、竹藝文化傳承等特色活動和藝術月、體育節等常規活動為載體,從小處著手,全面夯實德育基礎,逐步形成了“恭謙信敏惠”的教師文化和“仁義禮智信”的學生文化。
一、以“三抓”促常規
抓制度建設。堅持學生行為日檢查制、班級管理周評比制、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制;每月定期對以上的所有檢查評比予以公示,讓每個孩子、每個班清楚自己的優、缺點,并能及時取長補短。
抓“四項評比”的考核。除評比班級包干區、教室衛生、集會出操紀律之外,本學期,還把大課間活動等納入評比內容。在學生中設置了校長助理、值周教師助理崗位,每周設置紅領巾監督崗,隨時對校園環境和師生文明禮儀進行巡查,確保師生在一個干凈的環境中學習生活。
抓校內外結合。繼續抓好家庭教育的探索及校外教育資源的充分發掘,邀請專家來我校演講。充分利用校訊通,讓班主任、任課教師經常與家長聯系與溝通,將校訊通的使用情況納入班主任考核。學校結合各項要求定期開展《致家長的一封信》活動,與家長簽訂《安全責任書》等,讓家長與學校配合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二、重實踐促能力
開好“心心”廣播站。公開招聘廣播站站長和播音員,做孩子自己的廣播站;做好宣傳欄,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內化素質。
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專題思想教育,每周五的降旗儀式中插入班級輪流講故事,既鍛煉了講故事人的能力,又讓學生從故事中得到思想教育。
開展“三清三送”社會實踐活動,密切學校與社區的聯系。建立德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定期開展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組建創造發明、小制作輔導隊,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三、搭平臺展風采
組建體育、科技、竹藝、美術興趣小組,大力推進“2+2”項目。舉辦春、冬季田徑運動會,讓全校師生感受運動的快樂。
每年4月,開展“炫動人生”藝術月。設置了“我的字最漂亮”“我的故事最精彩”“我的手最靈巧”“我的設計最優秀”“主題班隊會方案設計比賽”“我的背誦最準確”“我的思維最活躍”幾個項目。在一個月的活動中,師生踴躍參與,獲得了可喜的成果。
高度重視每年的“六一”文藝節目匯演。在今年的慶祝活動中,學生的參與面打破往年,節目質量也較高,全校師生的集體手語舞《國家》更是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四、敢探索出亮點
做好輔助課程教學活動。輔助教學課程的設置是課改的新亮點。如何上好輔助教學課,我們進行了大膽的探索。根據本地竹資源豐富和竹編技術水平較高的實際,學校據此擬定了以竹藝為核心的區級科研課題,老師積極創編教材,深度挖掘地區竹文化,讓每一個學生知竹、想竹、愛竹、品竹、用竹。現在大部分學生能用竹子制作手工藝品。在上期留守兒童竹藝作品大賽中,我校有五件作品獲區級獎,一件作品送市參評,我校被評為優秀組織獎。
開展學生“創先爭優”活動。這是文明禮儀教育的一項有力措施。它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進主人翁責任感、加強環保意識、共同推進我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具體措施是設置一級黑竹、二級墨竹、三級青竹、四級棕竹、五級綠竹、六級紫竹、七級粉竹、八級紅竹、九級玉竹的等級。每個學生靠在學校的表現來加分。整個學校每個孩子一天的加減分比較多,所以我們的統計辦法是各班確定一名同學進行登記,由班主任將任課教師的記分進行匯總交德育辦公室,德育辦公室根據班主任的匯總以及值周行政、值周教師、校長助理的記載進行統計,算出每個學生的得分。
每半學期進行一次匯總,根據得分授予等級,并頒發獎章。一級黑竹必須達到100分;二級墨竹必須達到220分;依次類推三級青竹350分;四級棕竹500分;五級綠竹650分;六級紫竹800分;七級粉竹1000分;八級紅竹1200分;九級玉竹1400分。
學校的德育工作不是一個方案,一個或幾個人的認真工作能完成的。我校的德育工作之所以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全體教師員工的齊心協力是分不開的。也正是因為有了以上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師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學生自信心顯著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各方面的素質逐步提高,但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正在路上……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