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志,肖恒香,吳 朝
(湛江市南部戰區海軍第一醫院,廣東 湛江 524000)
ERCP(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是應用于膽總管結石的常用微創手術方法,疼痛輕、痛苦小、術后恢復快,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1-2]。本研究以282例行ERCP治療的膽總管結石患者為主要對象,旨在評價預見性護理的應用價值,具體如下。
選擇在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結束行ERCP治療的282例膽總管結石患者,隨機將其平均分成兩組,各141例。觀察組中:男78例,女63例;年齡29~88歲,平均(51.28±2.63)歲;結石數量:單枚結石62例,2枚結石34例,3枚結石45例。對照組中:男77例,女64例;年齡29~87歲,平均(51.24±2.39)歲;結石數量:單枚結石61例,2枚結石35例,3枚結石45例。兩組的結石數量、年齡、性別比較無顯著差異。
納入標準[3]:(1)行ERCP治療前均接受影像學檢查,且無手術或麻醉禁忌癥;(2)各項資料完整,可完成治療后隨訪;(3)本著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則開展此次研究,隨機分組的研究方法由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排除標準[4]:(1)伴有嚴重的心肺功能障礙;(2)術前出現休克、腸梗阻、膽道感染等病癥;(3)有精神病史,或服用過抗神經病藥物;(4)患者非自愿參與,或術后隨訪丟失。
常規護理:密切監測生命體征指標,遵醫囑臨床用藥指導。術前輔助患者做好各項常規檢查,術后12h持續觀察病情,準確記錄患者的體征和病癥變化情況。
預見性護理:①健康宣教:根據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病情嚴重程度等制定宣教內容,向患者介紹膽總管結石、ERCP手術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對整個治療過程有明確認知,讓其正視疾病。②預防消化道出血:術后對患者是否有不適癥狀進行積極詢問,注意觀察患者的嘔吐和排便情況,對引流液的性質、顏色等進行準確記錄,并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測量和記錄。若患者的嘔吐物呈現咖啡色、引流液為血性、黑便、血壓明顯下降,則考慮為消化道出血,及時補充血容量并及時止血。③預防胰腺炎:協助患者半臥位,根據疾病的治療要求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向患者介紹健康飲食的重要性,降低胃腸道壓力。根據醫囑使用注射泵持續泵入標準劑量,并對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癥狀進行觀察和記錄。若患者伴有腹部疼痛,則需要記錄疼痛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若伴有持續嘔吐、高熱癥狀,則立即報告主治醫師。
觀察指標:(1)統計兩組術后消化道出血、胰腺炎、感染等常見并發癥的發生情況。(2)對兩組的住院時間進行組間比較。
評價標準[5]:用調查問卷了解、評估患者滿意度,滿意度問卷由我院自制,信效度均合格。問卷中共包括6個條目12個問題,每項問題的評分1~3分,1分表示不滿意,2分表示較滿意,3分表示滿意,計算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較滿意度),并對兩組的滿意度進行組間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分析,用t和x2分別檢驗計量指標、計數指標,并分別采用均數±標準差、例數/百分率以表示,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無。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相比,對照組的發生率更高,高于觀察組,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為(4.23±1.05)d,對照組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為(6.65±1.08)d,經統計學處理,t=19.0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0.05)。
相比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更高,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ERCP是臨床上用于膽總管結石治療的常用手術方案,具有手術時間短、疼痛輕、微創等優勢,但術后并發癥多,并發癥的發生不僅會影響手術效果,同時也會對患者術后身體的康復進度造成影響,嚴重情況下患者甚至需要進行二次手術,增加了機體的負荷,影響了患者術后身體的康復[6-7]。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可通過分析患者自身因素和治療因素,將兩者結合,總結圍術期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并提前進行積極的預防和干預,從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8-10]。
本研究比較了常規護理與預見性護理在膽總管結石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結果突出了預見性護理的臨床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可積極預防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癥等并發癥的發生,輔助提高手術的安全性;(2)可縮短患者的術后住院時間;(3)患者滿意度高。本結果從主觀、客觀兩方面體現了預見性護理的應用優勢,充分體現了預見性護理的臨床價值。
綜上,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ERCP手術治療的膽總管結石患者中意義重大,能夠減少并發癥,縮短術后住院時間,且獲得了患者的認可與支持,可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