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潔,楊雯雯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63)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內分泌科的常見疾病,最新研究顯示我國成年人T2DM發病率高達11.6%[1],預計這一數字還會不斷增加[2]。T2DM患者長期遭受疾病的困擾,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3]。隨著糖尿病患病人數的上升,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增加,胰島素筆和胰島素注射針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作為醫護工作者教會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正確注射胰島素,是一項必須的工作[4]。但內分泌專科和非內分泌專科的醫護人員對胰島素的使用情況掌握程度并不一致,本研究收集內分泌科和非內分泌科使用胰島素患者的行為調查,比較兩組患者胰島素使用的不同。
收集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使用胰島素降糖患者50例,作為病例組,心內科、神經內科使用胰島素降糖患者60例,作為對照組。
調查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學歷、注射行為等。
內分泌科患者性別(男:女=1:1.08)與非內分泌科患者性別(男:女=1:1.07)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001,P=0.972)。內分泌科患者年齡(52±6.97)歲,與非內分泌科患者年齡(54±11.12)歲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0.523,P=0.459)。

表1 兩組患者注射胰島素行為比較
內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在注射前混勻胰島素、注射停留時間>5s、每次更換針頭、遺漏胰島素注射和出現皮下結節方面5個方面均優于非內分泌科糖尿病患者,非內分泌科(本研究是心內科、神經內科)醫護人員應當加強對使用胰島素患者的教育,使更多的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以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醫護人員在面對使用胰島素降糖的糖尿病患者時,應當告知患者胰島素注射的原因、注射前準備、方法、部位、時間、劑量,盡最大的努力讓患者將胰島素注射到皮下,且避免出現漏藥或其他不良反應。醫護人員還應該關注初次使用胰島素患者的心理因素,疏導患者的心理顧慮[4],并教會患者正確識別低血糖反應,及時處理醫源性低血糖,同時對患者進行糖尿病飲食、運動教育,幫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