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研
(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中醫院婦產科,廣東 肇慶 526300)
由于自然分娩的時間較長加之自覺疼痛感,會給產婦的生理和心理造成雙重壓力,尤其是初產婦,對于疼痛感的恐懼也是目前多數初產婦主觀傾向于剖腹產的主要原因[1]。如何通過有效的方式改善產婦的疼痛感及各種原因引起的不良心理,對于提升產婦的舒適度、分娩結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研究將以科室收治選取的100例順產產婦進行分組研究,以剖析自由體位待產在分娩護理中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100例順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均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并排除具有剖宮產指征對象;觀察組(n=50)年齡25~35歲,平均年齡(28.7±2.4)歲,孕周39.2~40.8周,平均孕周(39.8±1.0)周,初產婦38例、經產婦12例;對照組(n=50)年齡24~36歲,平均年齡(28.1±2.9)歲,孕周38.9~40.9周,平均孕周(39.3±1.1)周,初產婦40例、經產婦10例。兩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具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分娩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入自由體位待產,方法:(1)自由體位待產,向產婦詳細解釋并示范不同體位,以幫助產婦學習各體位要領,當某一體位維持時間過長并出現軀體不適應時可改變體位1.臥位,產婦可根據自身習慣和舒適度選擇左、右或半臥位;2.坐位,協助產婦坐于產床或板凳上,并以雙手作為支撐,進行適當的后仰以提升舒適度;3.站立位,協助產婦站立于床旁,雙手扶墻或把手,盡可能與地面保持垂直;4.跪位,鋪設軟墊協助產婦跪下,指導其將雙膝分開并前傾上身,雙肘盡可能平行。
①采用疼痛是視覺模擬評分比較兩組產婦的疼痛分級,評分共計10分,評分≥7分為重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4分為輕度疼痛;②采用SAS、SDS評分比較兩組產婦干預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SAS>50分提示焦慮發生,SAS>53分提示抑郁發生,分值越高則提示產婦焦慮/抑郁狀態越嚴重。
觀察組產婦干預后中、重度疼痛率低于對照組,輕度疼痛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兩組干預后SAS、SDS評分降低,組間比較觀察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疼痛分級對比

表2 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自然分娩的優勢包括以下2點:(1)分娩后產婦康復快,多數產后3d左右產婦即可出院;(2)避免了剖宮產的麻醉及術后出血等風險,安全性相對高;但自然分娩的分娩陣痛更為明顯,這也是部分產婦抵觸或懼怕順產的主要原因,加上剖宮產技術提升,現階段剖宮產的比例逐年增高,是婦產科醫護人員所必須面對并解決的問題。
自由體位待產是結合產婦的實際情況通過體位調整促使胎頭對宮頸持續施加壓力,通過對宮頸口形成的刺激作用加快產程[2-3],是目前使用率比較高的分娩護理手段,可明顯降低產婦由于各因素引起的疼痛感,研究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疼痛分級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方法的鎮痛價值;另一方面,產婦不良心理的產生,無法耐受的疼痛感是獨立風險因素,隨著疼痛的緩解及產程的順利推進,觀察組產婦干預后的SAS、SDS評分明顯好轉且優于對照組(P<0.05)。每一名產婦對于不同體位的耐受性具有一定的差別,在具體實施上需要密切觀察產婦在不同體位下的主觀表現,以免起到副作用[4]。
在順產分娩護理中加入自由體位待產可明顯緩解產婦的疼痛感及由此引起的負性心理,方法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