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陜西省人民醫院手術一部,陜西 西安 710068)
手術室是醫院重要部門,主要用于救治急診危重病患,因手術操作復雜且影響因素多,所以為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還需要做好手術室護理工作[1]。人性化護理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為護理核心的全面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貫穿人性化護理對提高護理質量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探討將人性化護理應用到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旨在為相關護理人員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所有的患者均為初次接受手術治療。(2)患者均無認知障礙或者精神疾病。(3)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傷的患者。(2)合并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3)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研究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23~62歲,平均(43.1±2.5)歲。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22~64歲,平均(42.8±2.4)歲。兩組年齡與性別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的手術室護理工作,主要是護理人員引導患者進入手術室及介紹手術相關注意事項,予以生命體征監測等。
研究組則予以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1)人性化術前訪視。術前護理人員詳細分析患者的基本情況,根據患者性格特點、行為及個體需求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手術前護理人員加強術前方式,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在手術室播放輕柔音樂及歡快的視頻,緩解患者的緊張及焦慮等不良情緒。(2)人性化環境護理?;颊叩却中g室護理人員做好病房管理,調節室內溫濕度在合適水平[2]。手術室內的各種物品擺放整齊合理,以給患者帶來良好的印象,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3)人性化手術護理。對進到手術室的患者手術室護理人員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護理人員在手術過程則禁止相互交談及避免對患者病情討論,而是進行手術方面的必要交流,如告知醫師患者體征,發現醫師操作有誤需及時的做好輔助手術操作。(4)人性化疼痛護理。在術后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體征的監測,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情況,對術后疼痛情況護理人員可采取物理或者藥物鎮痛的方式,如聽音樂、鎮痛用藥等,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使用自制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問卷滿分為100分,分為非常滿意、滿意與不滿意三個等級。統計兩組術后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
使用SPSS21.0軟件做統計學結果分析,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對比[n(%)]
研究組術后發生1例感染、1例切口延遲愈合,總發生率為5.00%。對照組術后發生3例感染、3例腹痛及2例切口延遲愈合,總發生為20.00%。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4.114,P=0.043)。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不斷提高,相應的精神需求也越來越高,這使得人們對醫院服務質量也有更高的要求。人性化護理作為一種新型且有效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遵循“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在實際的手術室護理過程,實施人性化的護理主要強調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予以個性化的干預,滿足患者的心理及物質需求,這樣可以引導患者以一個良好的身心狀態迎接手術治療,確保手術的順利實施[3]。本次研究中,針對對照組的患者實施常規手術室護理,對研究組的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此外研究組患者在術后并發癥的總發生率上也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人性化護理干預效果滿意。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可取得滿意的護理效果,充分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同時降低患者術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